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48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嵌入连接有翻边端盖;所述外壳底部嵌入连接有翻边底盖;所述翻边端盖与翻边底盖之间贯穿连接有内筒;通过增焓螺纹管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的排气量,增加高效罐换热器中的液体制冷剂焓差,从而增加制热量,提高压缩机的功率;同时由于增焓螺纹管的增加,提高了热泵系统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制热效果强劲,而增焓螺纹管的布置,仅是在现有的高效罐换热器结构上进行小部分的改进,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换热器结构,因此减少了整套热泵系统的成本,且避免增加热泵系统的结构空间。且避免增加热泵系统的结构空间。且避免增加热泵系统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系统
,具体是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泵系统是新能源的一种,能够利用热泵系统把自然资源中的低温热能输送至高温热能,有效的节约民用及工业所需的一次能源,作为新的供热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且由于其具备优秀的供热效率,被快速的应用至实际工程中。
[0003]热泵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膨胀阀四部分组成,传统的热泵系统工作时,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流体,制冷剂流体经过高效罐换热器时与内部水进行换热,使得水温升高;制冷剂流体从高效罐流出后进入到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气压进一步降低,同时温度有所回升,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最后制冷剂流体从压缩机的吸气口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热循环;
[0004]由于目前普通的热泵型系统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工况下,冷媒蒸发比较困难,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压缩机功率降低,导致压缩机吸气量不足,热泵型空调机组制热效果差,制热量不足,压缩机常常会因负载过大而停机,因此现有的热泵型空调机组或热泵热水器无法在严寒低温的环境下全年全天候正常工作,无法满足正常的供热需求。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
[0007]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嵌入连接有翻边端盖;所述外壳底部嵌入连接有翻边底盖;所述翻边端盖与翻边底盖之间贯穿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顶盖与内底盖;所述外壳、翻边端盖、翻边底盖、内筒以及内顶盖、内底盖形成密闭筒体;所述内筒中贯穿有液套管,且所述液套管中嵌入连接有增焓螺纹管;所述密闭筒体中设置有铜管单元;所述液套管顶部焊接有连通的液管;所述外壳顶部焊接有连通的气管;该装置中,在高效罐换热器的内筒中嵌入连接一组增焓螺纹管,通过增焓螺纹管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的排气量,补充由于室外温度较低时,换热器热交换能力下降而导致的压缩机正常回气口回气量减少,所导致的压缩机功率降低问题,增加高效罐换热器中的液体制冷剂焓差,从而增加制热量,提高压缩机的功率;同时由于增焓螺纹管的增加,提高了热泵系统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制热效果强劲,而增焓螺纹管的布置,仅是在现有的高效罐换热器结构上进行小部分的改进,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换热器结构,因此减少了整套热泵系统的成本,且避免增加热泵系统的结构空间。
[0008]优选的,所述铜管单元包括高效铜管;所述高效铜管呈螺旋状,且环绕布置在外壳
内侧;与传统的高效罐换热器内的铜管结构相似,均是采用铜管环绕于外壳内部,提高制冷剂流体与铜管单元内水流的换热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铜管单元还包括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所述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均呈螺旋状,且上下端螺距不同;所述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相互套接;将高效铜管内的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设置为上下端螺距不同的螺旋状结构,如此布置高效铜管以及螺旋铜管一、螺旋铜管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制冷剂流体与铜管单元内水流的换热效率,提高制热量。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固接有支脚,且所述支脚设置三个,呈圆周阵列状布置;在外壳底部设置的支脚,最少布置三个,且三个呈圆周阵列状布置,用于承载高效罐换热器。
[0011]优选的,所述液套管贯穿于内筒中,且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内顶盖,直至内底盖;液套管用于固定增焓螺纹管,保持增焓螺纹管工作时的稳定性,且液套管呈针头状结构,其下端为斜端,而其上端向内缩口,紧贴于增焓螺纹管侧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高效铜管布置在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的外侧;所述高效铜管、螺旋铜管一与螺旋铜管二的进出口端分别贯穿外壳的顶部与底板,且位于外壳顶部及底部的进出口端呈平行状布置;在冷水接法情况下时,位于下端的为出水口,对应的位于上端的为进水口,此时液管进制冷剂流体,并填充于液套管内,最终通过内筒底部的分液孔排出至外壳内部,并于铜管单元接触,实现热交换。
[0013]优选的,所述增焓螺纹管的底部呈L型结构,且贯穿内底盖延伸至外壳外部;进入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连通管道,此时利用增加的增焓螺纹管通过膨胀制冷稳定制冷剂流体,提高系统容量以及提高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最终实现提高热泵系统的制热量。
[0014]优选的,所述外壳由压缩机钢板自动焊接而成,且所述铜管单元、增焓螺纹管、液管、气管均为纯铜材质;由于铜制材料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将铜管单元、增焓螺纹管、液管以及气管设置为纯铜材质,可提高换热效率,增加制热量。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增焓螺纹管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的排气量,补充由于室外温度较低时,换热器热交换能力下降而导致的压缩机正常回气口回气量减少,所导致的压缩机功率降低问题,增加高效罐换热器中的液体制冷剂焓差,从而增加制热量,提高压缩机的功率;同时由于增焓螺纹管的增加,提高了热泵系统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制热效果强劲,而增焓螺纹管的布置,仅是在现有的高效罐换热器结构上进行小部分的改进,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换热器结构,因此减少了整套热泵系统的成本,且避免增加热泵系统的结构空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内筒、液套管以及增焓螺纹管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液套管、增焓螺纹管的立体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螺旋铜管二的立体图;
[0025]图中:11、外壳;12、翻边端盖;13、翻边底盖;14、支脚;21、螺旋铜管一;22、螺旋铜管二;3、内顶盖;4、内底盖;5、内筒;6、高效铜管;7、液套管;8、增焓螺纹管;9、液管;10、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顶部嵌入连接有翻边端盖(12);所述外壳(11)底部嵌入连接有翻边底盖(13);所述翻边端盖(12)与翻边底盖(13)之间贯穿连接有内筒(5);所述内筒(5)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顶盖(3)与内底盖(4);所述外壳(11)、翻边端盖(12)、翻边底盖(13)、内筒(5)以及内顶盖(3)、内底盖(4)形成密闭筒体;所述内筒(5)中贯穿有液套管(7),且所述液套管(7)中嵌入连接有增焓螺纹管(8);所述密闭筒体中设置有铜管单元;所述液套管(7)顶部焊接有连通的液管(9);所述外壳(11)顶部焊接有连通的气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单元包括高效铜管(6);所述高效铜管(6)呈螺旋状,且环绕布置在外壳(11)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螺纹型增焓管的新型高效罐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单元还包括螺旋铜管一(21)与螺旋铜管二(22);所述螺旋铜管一(21)与螺旋铜管二(22)均呈螺旋状,且上下端螺距不同;所述螺旋铜管一(21)与螺旋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发森李星宗郭志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