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77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脱硫容器、除尘组件、脱水组件和多功能管;脱硫容器的侧壁上设有交换水入口、交换水出口和烟气入口;多功能管盘绕在脱硫容器的内壁上,包括金属管、组合管、外套管、管端块体和隔热支撑柱;组合管套设在金属管上,为多根硬质管和多根弹力软管交替拼接组合而成;外套管上设置有射水孔,套设在组合管上;管端块体包括管顶块体和管底块体,二者内均设有多条输送通道,在用于输送交换水的输送通道上均设有封闭阀体,管底块体上开设有浆液入口和烟气出口;隔热支撑柱均布在交换水空间和通液空间中;实现了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能效率高,烟气中的热量浪费少的技术效果。费少的技术效果。费少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烟气(热电领域、玻璃炉窑和电力领域的锅炉尾部烟气等)均有一定的排放要求,其中,二氧化硫是常见污染排放物之一;为将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常采用除尘设备配合湿法脱硫技术,将烟气通入洗涤塔,用液态脱硫剂(如石灰石浆液)吸收烟气中的中的二氧化硫,脱水后进行排放;排放时,烟气会携带大量的热量排出(烟气热量可达100度至200度),导致能量损失,降低了能量利用率。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将烟气管道卷绕在储水桶的外壁上的方式使储水桶中的水得到加热进而回收热量,该方式回收的热量较少,一定程度上仍会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能效率低,容易造成烟气中的热量大量损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能效率高,烟气中的热量浪费少的技术效果。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容器、除尘组件和脱水组件,还包括多功能管;
[0006]所述脱硫容器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交换水入口,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交换水出口和烟气入口;
[0007]所述多功能管呈螺旋形盘绕在所述脱硫容器的内壁上,包括金属管、组合管、外套管、管端块体和隔热支撑柱;
[0008]所述金属管内部为通气空间;
[0009]所述组合管套设在所述金属管上,为多根硬质管和多根橡胶材质的弹力软管交替拼接组合而成;
[0010]所述组合管和金属管之间的空间为交换水空间;
[0011]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射水孔,套设在组合管上,二者之间的空间为通液空间;
[0012]所述管端块体包括管顶块体和管底块体,二者内均设有用于输送烟气、交换水和浆液的多条输送通道,在用于输送交换水的输送通道上均设置有封闭阀体,管底块体上开设有浆液入口和烟气出口;
[0013]所述隔热支撑柱数量为多个,均布在所述交换水空间和通液空间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支撑柱包括金属部和橡胶部,二者各占隔热支撑柱的一半,起到支撑与隔热的作用;隔热支撑柱均与硬质管相接触。
[0015]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出口上定位有用于避免浆液回流的阻水单向阀。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射水孔朝向脱硫容器的轴线,射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厘米以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水空间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取消封闭阀体的封闭。
[0018]优选的,还包括孔疏通组件;
[0019]所述孔疏通组件为插入锥,所述插入锥为固定在所述弹力软管上且插入所述射水孔的锥体,数量为多个,与射水孔一一对应,材质为金属或非金属;
[0020]所述插入锥的长度大于隔热支撑柱的长度,且尖端穿出所述通液空间;
[0021]使用时,弹力软管的形变会带动插入锥往复插入射水孔,期间对射水孔进行疏通。
[0022]优选的,所述插入锥的尖端固定有阻水球,阻水球为球体,在浆液自射水孔喷出时,会首先对阻水球进行冲击,形成环形水幕进而细化浆液。
[0023]优选的,所述阻水球上表面定位有多个长条形的导水槽,浆液冲击阻水球时,会因导水槽形成多个分散的水柱。
[0024]优选的,还包括清管组件;
[0025]所述清管组件包括滑动弯板、驱动轮和清洁毛刷;
[0026]所述滑动弯板为横截面为C形的弧形板体,套设在多功能管上,靠近多功能管的壁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转动的驱动轮及清洁毛刷;
[0027]使用时,驱动轮的转动会带动滑动弯板在多功能管上滑动,进而刷洗清洁多功能管。
[0028]优选的,所述阻水球之间通过连接弹力绳依次连接,连接弹力绳为弹力绳体;
[0029]在插入锥伸出时,会在连接弹力绳的牵扯下不断改变喷水方向,将浆液喷洒的更为分散。
[0030]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1]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烟气余热回收设备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包括脱硫容器和设置在脱硫容器内壁上的多功能管的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多功能管由三个管体套设而成,利用三个管体套在一起形成用于输送烟气的通气空间、交换水空间和用于输送浆液的通液空间,最外层管体上等间距设置有通孔;使用时,交换水空间内部的水吸收来自通气空间的热量,通液空间中的浆液受压力影响自通孔喷出对脱硫容器内的烟气进行脱硫;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能效率低,容易造成烟气中的热量大量损失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能效率高,烟气中的热量浪费少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外观结构简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多功能管的结构简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金属管、组合管和外套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插入锥与射水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插入锥与阻水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插入锥与连接弹力绳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的脱硫容器为塔形时脱硫容器与多功能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0]图中:
[0041]脱硫容器100、排烟通道110、交换水出口120、烟气入口130、交换水入口140;
[0042]多功能管200、金属管210、组合管220、硬质管221、弹力软管222、外套管230、射水孔231、通气空间240、交换水空间250、通液空间260、管端块体270、输送通道271、封闭阀体272、浆液入口273、烟气出口274、阻水单向阀275、隔热支撑柱280、金属部281、橡胶部282;
[0043]插入锥310、阻水球320、连接弹力绳340;
[0044]清管组件400、滑动弯板410、驱动轮420、清洁毛刷430。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4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脱硫容器(100)、除尘组件和脱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功能管(200);所述脱硫容器(100)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交换水入口(140),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交换水出口(120)和烟气入口(130);所述多功能管(200)呈螺旋形盘绕在所述脱硫容器(100)的内壁上,包括金属管(210)、组合管(220)、外套管(230)、管端块体(270)和隔热支撑柱(280);所述金属管(210)内部为通气空间(240);所述组合管(220)套设在所述金属管(210)上,为多根硬质管(221)和多根橡胶材质的弹力软管(222)交替拼接组合而成;所述组合管(220)和金属管(210)之间的空间为交换水空间(250);所述外套管(230)上设置有射水孔(231),套设在组合管(220)上,二者之间的空间为通液空间(260);所述管端块体(270)包括管顶块体和管底块体,二者内均设有用于输送烟气、交换水和浆液的多条输送通道(271),在用于输送交换水的输送通道(271)上均设置有封闭阀体(272),管底块体上开设有浆液入口(273)和烟气出口(274);所述隔热支撑柱(280)数量为多个,均布在所述交换水空间(250)和通液空间(26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支撑柱(280)包括金属部(281)和橡胶部(282),二者各占隔热支撑柱(280)的一半,起到支撑与隔热的作用;隔热支撑柱(280)均与硬质管(221)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274)上定位有用于避免浆液回流的阻水单向阀(27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231)朝向脱硫容器(100)的轴线,射水孔(231)之间的间距为10厘米以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烟气除尘脱硫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水空间(250)靠近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延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海青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