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49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配对从而在二者之间构成型腔,所述下模组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下模仁和顶斜头,下模仁和顶斜头组成型腔的下半部分;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斜杆,导向孔与下模板的上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模组件内设有顶出机构,斜杆的上端与顶斜头固定连接,斜杆的下端与顶出机构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分离开打型腔,升降板通过斜杆驱动顶斜头向上移动,使顶斜头与下模仁错位分离,且顶斜头的运动轨迹与竖直方向构成夹角,从而使注塑产品可顺利脱模。顺利脱模。顺利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指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塑加工可根据产品定制模具,可以实现相对复杂的结构,灵活性强,加工效率高。常规的注塑模具一般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和下模配对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的型腔,有些产品为曲面结构,型腔需要倒扣设置,产品表面存在各种凹凸结构,开模后的产品倒扣在下模的成型面上,脱模比较困难,脱模过程容易损坏产品。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脱模方便的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配对从而在二者之间构成型腔,所述下模组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下模仁和顶斜头,下模仁和顶斜头组成型腔的下半部分;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斜杆,导向孔与下模板的上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模组件内设有顶出机构,斜杆的上端与顶斜头固定连接,斜杆的下端与顶出机构配合连接。
[0006]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升降板,升降板上设有基座和滑块,基座上开设有滑槽,滑块可活动地穿设于基座的滑槽内,斜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块转动连接。
[0007]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导向柱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滑块并与其构成滑动连接,基座与滑块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导向柱上。
[0008]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底板,下模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与其间隔设置,底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下模板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机构设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顶出机构可在下模板和底板之间上下活动。
[0009]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两组导向孔和斜杆,斜杆上设有限位肩套。
[0010]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板之间设有若干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顶杆和定位孔槽。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分离开打型腔,升降板通过斜杆驱动顶斜头向上移动,使顶斜头与下模仁错位分离,且顶斜头的运动轨迹与竖直方向构成夹角,从而使注塑产品可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下模组件;2、斜杆;3、升降板;11、下模板;12、下模仁;13、顶斜头;14、导向孔;15、底板;16、支撑架;17、定位孔槽;21、限位肩套;31、基座;3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包括上模组件(图中未画出)和下模组件1,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1配对从而在二者之间构成型腔,所述下模组件1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板11,下模板11上设有下模仁12和顶斜头13,下模仁12和顶斜头13组成型腔的下半部分;所述下模板11上设有导向孔14,导向孔14内穿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斜杆2,导向孔14与下模板11的上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模组件1内设有顶出机构,斜杆2的上端与顶斜头13固定连接,斜杆2的下端与顶出机构配合连接。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1合模后,下模仁12和顶斜头13组成的下半部与上模组件配对形成型腔,注塑完成后上模组件脱离,顶出机构通过斜杆2驱动顶斜头13上升,使产品与下模仁12分离,防止顶斜头13上的凹凸结构造成脱模困难的问题,保证产品成型质量。
[0018]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升降板3,升降板3上设有基座31和滑块32,基座31上开设有滑槽,滑块32可活动地穿设于基座31的滑槽内,斜杆2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块32转动连接。
[0019]所述基座31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与基座31固定连接,导向柱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滑块32并与其构成滑动连接,基座31与滑块32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导向柱上。所述顶斜头13的运动轨迹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导向柱用于限制滑块32沿横向在基座31上的滑槽内往复移动,当顶斜头13遇到阻力时,所述弹簧可驱动滑块32沿滑槽复位。
[0020]所述下模组件1包括底板15,下模板11设于底板15的上方并与其间隔设置,底板15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16,下模板11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架1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机构设于两个支撑架16之间,且顶出机构可在下模板11和底板15之间上下活动。
[0021]所述下模板11上设有两组导向孔14和斜杆2,斜杆2上设有限位肩套21。所述限位肩套21与下模板11配合,用于限制斜杆2沿导向孔14的运动行程。
[0022]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板11之间设有若干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顶杆和定位孔槽17。所述定位顶杆和定位孔槽17为配对结构,在上模组件和下模板11之间可对调设置,均不影响上述结构的使用,定位顶杆和定位孔槽17配对用于提高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1的配对精度。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1),所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1)配对从而在二者之间构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1)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模板(11),下模板(11)上设有下模仁(12)和顶斜头(13),下模仁(12)和顶斜头(13)组成型腔的下半部分;所述下模板(11)上设有导向孔(14),导向孔(14)内穿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斜杆(2),导向孔(14)与下模板(11)的上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模组件(1)内设有顶出机构,斜杆(2)的上端与顶斜头(13)固定连接,斜杆(2)的下端与顶出机构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升降板(3),升降板(3)上设有基座(31)和滑块(32),基座(31)上开设有滑槽,滑块(32)可活动地穿设于基座(31)的滑槽内,斜杆(2)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块(3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推杆大斜顶开模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珩
申请(专利权)人:景泰瑞精密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