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印刷布线板的树脂固化膜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312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树脂固化膜,其在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形成之后提供在用于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上,其中所述膜在固化之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或更低,以及一种生产这种膜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元件的具有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的柔性印刷布线板,其中在锡镀层上涂覆有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其中与现有方法提供的电路板相比,较少的铜扩散入纯锡镀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固化(或硬化)绝缘膜,其在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形成之后在用于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中形成,并且其可通过在优选条件下(例如在能够抑制须晶生长的温度条件下)固化而形成,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膜的柔性印刷布线板和一种生产这种膜的方法。现有技术最近,随着电子器件领域中重量下降、厚度下降、长度下降和小型化的趋势,已经将大量柔性印刷布线板用于电子安装和/或包装。在柔性电路板的
中,随着电子元件的小型化,要求进一步改进电子元件的密度,并且已经使用了许多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其中使用可得到精细图案的树脂(例如紫外光固化树脂)。在柔性印刷布线板上,通常可镀锡以改进焊剂的润湿性和防止布线(conductor pattern)氧化。作为一种形成其上具有锡镀层的印刷布线板的方法,在将绝缘树脂固化膜提供在其上已形成铜电路的电路板上之后镀锡。在该方法中,在镀敷过程中,镀敷液从树脂固化膜的边缘沿着布线图渗入树脂固化膜的底表面而形成局部电池,从而使那部分中的铜倾向于溶出。此外,当这种柔性电路板弯曲时,应力集中在溶出部分并使电路断裂。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其中使树脂固化膜在覆盖了非常薄的锡镀层的电路板上形成,然后再次镀锡的方法(JP-A(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2001-144145;专利文献1)。然而,在该方法中,在镀敷过程中,镀敷组合物从涂层表面渗入,并使树脂固化膜的颜色改变或者易于使长时间的电稳定性降低。在其它方法中,使绝缘树脂固化膜在两面均涂覆有锡镀层的电路板上形成。如果锡镀层在镀敷之后留下,则由于导电图案材料对紧邻图案的内应力而生长锡的针状结晶(须晶)。因此,通常可能必须在镀敷之后通过加热处理电路板以抑制须晶。当绝缘树脂固化膜在具有锡镀层的电路板上形成时,热固化过程中的温度条件和抑制须晶生长的温度条件不必相同。相应地,如果在一种温度条件下热处理膜,则不能充分获得其它效果。在这些情况下,提出了一种使用可在抑制须晶生长的加热条件下固化的树脂组合物来形成印刷布线板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将热固性树脂用于电路绝缘膜,难以形成其上已装有精细电子元件的电路板(JP-A6-342969;专利文献2)。具体而言,作为提供精细图案的绝缘膜,已使用了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固化膜。现有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通常可能需要在130-150℃下加热30-60分钟而固化。在该固化条件下,因为电路部分中的铜分散在纯的锡镀层中,镀层变得可断裂。因此,当柔性印刷布线板弯曲时,存在的问题是其中分散了铜的镀层断裂并且使电路断开。在另一方面,在抑制须晶生长的固化条件下,即100-130℃和60-150分钟,固化反应并没有充分进行并且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固化膜的性能并不好。(专利文献1)JP-A 2001-144145(专利文献2)JP-A 6-34296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上述问题的柔性印刷布线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印刷布线板,其中通过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固化膜保护覆盖有锡镀层的电路并且通过在抑制须晶生长的温度下固化而使铜在锡镀层中的分散降低,该电路板成本低且稳定。由于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认真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员发现可通过在覆盖有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中使用用于电子元件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而得到其上具有树脂固化膜的柔性印刷布线板,所述固化膜在100-130℃和60-150分钟的抑制须晶的热处理条件下形成,所述树脂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下文中缩写为“Tg”)为80℃或更低。本专利技术例如可包括如下实施方案一种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绝缘树脂固化膜,其在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形成之后在用于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中形成,其中所述绝缘树脂固化膜在其固化之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或更低。根据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其由含有如下物质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不饱和双键和至少一个羧基的光敏性预聚物,(B)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且熔点或软化点为120℃或更低的环氧树脂化合物,(C)光聚合引发剂,以及(D)稀释剂。一种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组合物,含有(A)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不饱和双键和至少一个羧基的光敏性预聚物,(B)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且熔点或软化点为120℃或更低的环氧树脂化合物,(C)光聚合引发剂,以及(D)稀释剂。根据或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其经由在100-130℃下处理60-150分钟的热固化步骤形成。一种生产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根据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组合物并经由根据的热固化步骤形成树脂固化膜。一种柔性印刷布线板,其中所述板的表面部分或完全覆盖有根据、或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根据的柔性印刷布线板,其中所述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的平均厚度为0.05-1.0μm。根据或柔性印刷布线板,其中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在使得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的平均厚度下降0.3μm或更低的固化条件下形成。通过使用可在抑制须晶的温度下固化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固化膜而得到的本专利技术柔性印刷布线板可以低成本得到,并且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柔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柔性印刷布线板特别优选用于旨在以高密度安装部件且需要柔性的电子器件。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的话将参考附图。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具体说明,代表定量比例的“%”和“份”基于质量。(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本专利技术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为待覆盖在用于电子部件的覆盖有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上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并且其在固化之后的Tg为80℃或更低。如果树脂固化膜的Tg超过80℃,在形成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固化膜的过程中,在通过热处理固化时在100-130℃的固化温度下分子活化降低,并且固化反应受到抑制。因此,必须加热150分钟或更长以获得提供印刷布线板所需性能的树脂固化膜。在这种长时间的固化中,不希望其中铜分散于其中的锡镀层的厚度变大。(固化树脂膜的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并不受限制,只要其满足上述性能。从可光固化或热固性性能和易于通过碱显影的角度看,本专利技术的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树脂固化膜可优选包含含有如下组分的树脂组合物(A)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不饱和双键和至少一个羧基的光敏性预聚物,(B)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且熔点或软化点为120℃或更低的环氧树脂化合物,(C)光聚合引发剂,以及(D)稀释剂。(光敏性预聚物(A))光敏性预聚物(A)为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烯属不饱和双键和至少一个羧基的光敏性预聚物。光敏性预聚物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为通过使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羟基组分与具有异氰酸酯基团和羧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或聚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光敏性预聚物,所述氨基甲酸酯低聚物或聚合物例如由具有羧基的二羟基组分、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0的多元醇组分和二异氰酸酯组分得到;通过在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光固化和热固性的树脂的绝缘树脂固化膜,其在基本不含铜的锡镀层形成之后在用于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布线板中形成,其中所述绝缘树脂固化膜在其固化之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或更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