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04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设在引流组件的移动块,移动块与引流组件滑移卡接,所述移动块中部设置有通孔,供引流组件件穿过,移动块靠近胸膜腔的一侧设置有黏贴片,所述固定组件与内部胸膜腔壁固定,所述引流组件后端开设有集液组件和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上设置有机械按压机构,所述机械按压机构配置有控制机械按压机构启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无线连接,该引流装置能够不限制患者活动,方便携带,在引流装置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能够对引流管端口进行固定,有利于将气体和积液排出。积液排出。积液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正常的胸腔没有气体的存在,当肺组织与胸腔之间产生破口或是胸壁创伤,气体从破损处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状态,胸腔内负压变正压,会产生呼吸困难、胸痛和胸闷的症状,由于外伤、穿刺伤等胸部损伤后导致胸腔内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损伤,胸腔膜内留有积血、存在积液或是两者都存在,需要对积血、积液、气体进行排出,目前通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对胸腔气体、积液、积血进行排出,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瓶需要人工操作,无法自动根据人体胸腔内气压大小进行排气,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实时观察进行气压调节,保证病人胸腔内气压保持稳定,使用不方便,无法负压吸引排气,导致治疗效果差和患者恢复慢;同时引流管刺入胸腔膜内,引流管与胸部无法实现更好的固定,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和主动排气,该引流装置能够不限制患者活动,方便携带,将机械按压机构设置有滚轮,方便移动,在引流装置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能够对引流管端口进行固定,对引流管端口进行撑开,有利于将气体和积液排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设在引流组件的移动块,移动块与引流组件滑移卡接,所述移动块中部设置有通孔,供引流组件件穿过,移动块靠近胸膜腔的一侧设置有黏贴片,所述固定组件与内部胸膜腔壁固定,所述引流组件后端开设有集液组件和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上设置有机械按压机构,所述机械按压机构配置有控制机械按压机构启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无线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通孔处内壁设置有多个斜向卡槽,所述引流组件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钩。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管道和调节囊,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内设置有从胸腔内部排向调节囊的单向控制阀,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有启闭的调节钮,所述调节囊设置有排气阀和充气口,所述调节囊设置在机械按压机构内部,所述机械按压机构对调节囊进行抽排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第二排气管道和弹性囊,所述第二排气管道内设置有从胸腔内部排向弹性囊的单向控制阀,所述单向阀控制阀设置有启闭的调节钮,所述弹性囊设置有排气阀和充气口,所述弹性囊外部设置有固定架。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之间设置有撑开固定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按压机构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上四角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上底座,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下底座和上底座之间设置有活
动块,所述活动块与下底座之间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套设有弹簧,所述调节囊设置在伸缩杆之间,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块沿着伸缩杆长度方向向下驱动,实现调节囊的排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气缸驱动活塞杆升降或是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升降或是电机驱动丝杆升降。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引流管前端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通孔后端,所述引流管后端设置有三通,所述三通连接另一引流管连通调节囊或是连通弹性囊。
[0012]进一步的,所述集液组件包括固定带和集液袋,所述固定带前端与中端设置有黏贴层A,中端与后端设置有黏贴层B,所述固定带上侧面设置有挂钩,所述集液带上设置有与挂钩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集液袋与调节囊连通,连通处设置有透气膜。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中部分叉延伸设置有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斜向设置,所述冲洗管道开口设置有可打开的密封盖,所述冲洗管道内设置有冲洗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在病人胸膜腔产生积气和肺压缩时,可根据胸膜腔内部压力情况过大,可将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的单向控制阀打开,调节囊和弹性囊都会对病人胸膜腔进行大量的排气,当病人胸膜腔内部压力逐渐减少时,对第一排气管道的单向控制阀进行关闭,弹性囊不使用,通过第一排气管道的主动抽气管道进行主动抽气,让病人胸膜腔内保持负压,通过对压力传感器监测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内设定的数值范围,压力传感器监测数据超出设定的数值范围,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械按压机构的下压距离,调节气囊压缩回弹时,调节囊内形成负压,对胸膜腔内进行抽气,机械按压机构不运动时,说明胸膜腔内压力稳定,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关闭,不会进行主动抽气,可实现动态调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正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引流组件前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后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1、引流组件;11、压力传感器;12、引流管;121、通孔;2、固定组件;21、移动块;211、斜向卡槽;22、黏贴片;23、卡环;3、集液组件;31、固定带;311、黏贴层A;312、黏贴层B;313、挂钩;32、积液袋;4、排气组件;41、第一排气管道;42、第二排气管道;43、撑开固定器;44、弹性囊;45、调节囊;451、排气阀;452、充气口;46、单向控制阀;47、调节钮;5、机械按压机构;51、下底座;52、上底座;53、立柱;54、活动板;55、驱动组件;56、伸缩杆;57、弹簧;6、冲洗管道;61、密封盖;62、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
细说明如后。
[0024]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组件1,所述引流组件1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套设在引流组件1的移动块21,移动块21与引流组件1滑移卡接,所述移动块21中部设置有通孔121,供引流组件1件穿过,移动块21靠近胸膜腔的一侧设置有黏贴片22,所述固定组件2与内部胸膜腔壁固定,所述引流组件1后端开设有集液组件3和排气组件4,所述排气组件4上设置有机械按压机构5,所述机械按压机构5配置有控制机械按压机构5启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11无线连接。
[00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移动块21通孔121处内壁设置有多个斜向卡槽211,所述引流组件1套设有卡环23,所述卡环23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钩。
[00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组件4包括第一排气管道41和调节囊45,所述第一排气管道41内设置有从胸腔内部排向调节囊45的单向控制阀46,所述单向控制阀46设置有启闭的调节钮47,所述调节囊45设置有排气阀45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组件(1),所述引流组件(1)前端设置有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套设在引流组件(1)的移动块(21),移动块(21)与引流组件(1)滑移卡接,所述移动块(21)中部设置有通孔(121),供引流组件(1)件穿过,移动块(21)靠近胸膜腔的一侧设置有黏贴片(22),所述固定组件(2)与内部胸膜腔壁固定,所述引流组件(1)后端开设有集液组件(3)和排气组件(4),所述排气组件(4)上设置有机械按压机构(5),所述机械按压机构(5)配置有控制机械按压机构(5)启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11)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1)通孔(121)处内壁设置有多个斜向卡槽(211),所述引流组件(1)套设有卡环(23),所述卡环(23)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4)包括第一排气管道(41)和调节囊(45),所述第一排气管道(41)内设置有从胸腔内部排向调节囊(45)的单向控制阀(46),所述单向控制阀(46)设置有启闭的调节钮(47),所述调节囊(45)设置有排气阀(451)和充气口(452),所述调节囊(45)设置在机械按压机构(5)内部,所述机械按压机构(5)对调节囊(45)进行抽排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4)还包括第二排气管道(42)和弹性囊(44),所述第二排气管道(42)内设置有从胸腔内部排向弹性囊(44)的单向控制阀(46),所述单向控制阀(46)设置有启闭的调节钮(47),所述弹性囊(44)设置有排气阀(451)和充气口(452),所述弹性囊(44)外部设置有固定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胸腔排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41)和第二排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利中黄宪平赵琦峰周伟鹤章岳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