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73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外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四个角均为弧形,且四个角分别设有向壳体内延伸的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壳体的左右两侧边及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一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左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二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右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三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三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壳体的底部设有走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可以有效减少马达安装时占用的空间,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安装空间较小时的需求。小时的需求。小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马达外壳
,具体涉及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

技术介绍

[0002]马达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设备,主要由定子、转子所构成,定子固定连接在马达的外壳上,一般马达的外壳为生铁整体铸造而成,在马达的使用中,马达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马达上的绝缘材料都有一个温度界限,在一定温度限度内,老化过程非常缓慢,当温度超出一定的温度时,老化过程急剧地加快,这个温度就是该绝缘材料的耐热极限温度,马达的绕组绝缘材料逐渐老化,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马达就不能使用了,否则就会发生绝缘击穿,使马达烧坏,且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到马达的外壳上,在使用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马达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马达的可靠性往往会很差,影响马达的工作效率,现有的马达,通常会在将散热结构设置在外壳的外壁上,但由于传统的散热结构多数由散热片、导热条等散热件组装而成,体积较大,从而导致外壳的体积增大,使其占用的空间更多,在针对一些较小的安装空间时,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可以有效减少马达安装时占用的空间,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安装空间较小时的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呈上窄下宽的口字型,壳体的四个角均为弧形,且四个角分别设有向壳体内延伸的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朝向壳体内部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开口、第二导热开口、第三导热开口和第四导热开口,壳体的左右两侧边及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一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左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二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右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三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三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壳体的底部设有走线槽,走线槽设置于两组第三散热片组的中间。
[0006]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第四导热板、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的长度均与壳体长度相同。
[000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均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壁。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第四导
热板、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均由铝合金制成。
[0009]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第四导热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在壳体的外壁设置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将导热结构以及散热结构分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和外壁上,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果,且结构紧凑,有效减少马达安装时占用的空间,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安装空间较小时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图1中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图1中C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识说明:10

壳体,11

第一导热板,111

第一导热管,112

第一导热开口,12

第二导热板,121

第二导热管,122

第二导热开口,13

第三导热板,131

第三导热管,132

第三导热开口,14

第四导热板,141

第四导热管,142

第四导热开口,15

第一散热片组,16

第二散热片组,17

第三散热片组,18

走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本实施例:如图1

4所示,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包括壳体10,壳体10呈上窄下宽的口字型,壳体10的四个角均为弧形,且四个角分别设有向壳体10内延伸的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和第四导热板14,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和第四导热板14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热管111、第二导热管121、第三导热管131和第四导热管141,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第四导热板14、第一导热管111、第二导热管121、第三导热管131和第四导热管141的长度均与壳体10长度相同,第一导热管111、第二导热管121、第三导热管131和第四导热管141朝向壳体10内部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开口112、第二导热开口122、第三导热开口132和第四导热开口142,壳体10、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第四导热板14、第一导热管111、第二导热管121、第三导热管131和第四导热管141均由铝合金制成,壳体10的左右两侧边及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组15、第二散热片组16和第三散热片组17,第一散热片组15、第二散热片组16和第三散热片组17均设置于壳体10的外侧壁,第一散热片组15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一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10左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二散热片组16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10右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三散热片组17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三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10底部的左右两端,壳体10的底部设有走线槽18,走线槽18设置于两组第三散热片组17的中间,可将壳体10内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开口112、第二导热开口122、第三导热开口132和第四导热开口142传导至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和第四导热板14,再由第一散热片组15、第二散热片组16和第三散热片组17向外散热,通过在壳体10内壁设置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第三导热板13、第四导热板14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热
管111、第二导热管121、第三导热管131和第四导热管141,在壳体10的外壁设置第一散热片组15、第二散热片组16和第三散热片组17,将导热结构以及散热结构分别安装在外壳的内壁和外壁上,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果,且结构紧凑,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紧凑型马达外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上窄下宽的口字型,壳体的四个角均为弧形,且四个角分别设有向壳体内延伸的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四导热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朝向壳体内部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开口、第二导热开口、第三导热开口和第四导热开口,壳体的左右两侧边及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一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左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二散热片组包括有两组,两组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壳体右侧边的上下两端,第三散热片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洲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