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55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移动固定单元、升降单元以及支撑单元;所述移动固定单元包括装置主体,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若干螺栓,各螺栓底部设有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下方设有对应的活动轮收纳槽;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底座和活动柱,所述固定底座与装置主体连接,其内部设有液压机,该液压机的伸缩杆与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连接,同时活动柱的顶部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移动和拆装方便,并且可回收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梁建设过程中,对于需跨越峡谷、铁路等难以跨越障碍的桥梁,往往采用转体的施工方式。即在平行障碍方向或在易于实施的位置,建造桥梁的上部结构,待建设完成后,将已建成的结构水平或竖向转体至桥梁的设计位置,进行固定后进一步完成桥梁施工。
[0003]在桥梁转体结束后,需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可靠的临时固定,以方便转体施工桥梁的后续封锚等操作。如中国专利CN215210573U公开了一种临时支撑结构,桥梁转体后仅需在相应位置打入楔形块并浇筑砂浆,即可完成支撑结构的支设,简化了施工工艺,减少了桥梁转体后处于缺少支撑状态下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也缩短了相关工序的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然而其装置主体本身体积较大,不易于拆卸、人工成本大、不可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整体移动和拆装方便,并且可回收利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移动固定单元、升降单元以及支撑单元;
[0006]所述移动固定单元包括装置主体,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若干螺栓,各螺栓底部设有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下方设有对应的活动轮收纳槽;
[0007]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底座和活动柱,所述固定底座与装置主体连接,其内部设有液压机,该液压机的伸缩杆与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连接,同时活动柱的顶部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柱内部设有填充室,该填充室上方设有进沙口,下方设有出沙口。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板和挡板,所述支撑板与活动柱顶部连接,所述挡板与支撑板顶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为钢材质,挡板为木头材质,相邻的两个挡板之间通过木栓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一端与装置主体连接,另一端设有钻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柱侧边设有若干倒刺。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顶部设有把手。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的外螺纹的长度大于螺栓连接孔的内螺纹的长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底座和活动柱均呈圆柱状,且所述固定底座的直径大于活动柱的直径。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在装置主体上至少设置四个,且对称设置;所述液压机在固定底座内至少设置两个,且对称设置。
[0017]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通过活动柱在液压装置作用下的升降,使其高度可调,拆装方便,并且在活动柱内通过灌沙填充,能够提高承载力,移动该装置前将沙子排出即可,能大幅减轻其自身重量;固定底座设置有可伸出和收回的活动轮,方便移动,且固定底座底部设有钻头,有利于固定临时支撑结构。本技术的临时支撑装置,整体移动和拆装方便,并且可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升降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活动固定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挡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装置主体、2

液压机、3

固定柱、4

支撑板、5

挡板、6

木栓、7

伸缩杆、8

活动柱、9

进沙口、10

出沙口、11

填充室、12

固定底座、13

钻头、14

倒刺、15

螺栓、16

把手、17

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移动固定单元、升降单元以及支撑单元;所述移动固定单元包括装置主体(1),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若干螺栓(15),各螺栓(15)底部设有活动轮(17);所述装置主体(1)内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下方设有对应的活动轮收纳槽;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底座(12)和活动柱(8),所述固定底座(12)与装置主体(1)连接,其内部设有液压机(2),该液压机(2)的伸缩杆与所述活动柱(8)的底部连接,同时活动柱(8)的顶部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8)内部设有填充室(11),该填充室(11)上方设有进沙口(9),下方设有出沙口(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板(4)和挡板(5),所述支撑板(4)与活动柱(8)顶部连接,所述挡板(5)与支撑板(4)顶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为钢材质,挡板(5)为木头材质,相邻的两个挡板(5)之间通过木栓(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胡晓章继树蒙方成李兵迟德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