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雨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16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雨刷装置,能够降低流往防水盖的水分的流速而确实将水分排出。车辆用雨刷装置包括:枢轴部件,连接驱动机构;雨刷臂,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以及防水盖,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并环绕在所述枢轴部件的周围,其中所述防水盖包括第一水接收部、以及比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更位于下方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水接收部上设有多个凸部,在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观看的平面上,多个所述凸部沿着在同一平面上平行的多个假想直线配置成多排,且在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隙对应于相邻另一排的所述凸部,以在多个所述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雨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雨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中通常可安装有车辆用雨刷装置,以在行驶中去除车辆的前玻璃等部位的水分(例如,雨水、清洗装置喷出的水),来维持良好的视野。其中,所述车辆用雨刷装置通常是将雨刷臂(wiper arm)经由枢轴(pivot shaft)部件连接到驱动装置,从而雨刷臂能够经由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以枢轴部件为轴心旋转,由此沿着前玻璃的表面移动而去除水分。并且,枢轴部件上还可设有防水盖来对枢轴部件进行防水。防水盖环绕枢轴部件的周围,且设有朝向下方开口的排水口。因此,经由雨刷臂的移动而去除的水分沿着雨刷臂流往防水盖,经由防水盖接收后从防水盖的排水口流出。然而,沿着雨刷臂流往防水盖的水分可能因撞击防水盖的壁面而反弹并四处喷溅,从而防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雨刷装置,能够降低流往防水盖的水分的流速而确实将水分排出。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雨刷装置,包括:枢轴部件,连接驱动机构;雨刷臂,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以及防水盖,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并环绕在所述枢轴部件的周围,其中所述防水盖包括第一水接收部、以及比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更位于下方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水接收部上设有多个凸部,在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观看的平面上,多个所述凸部沿着在同一平面上平行的多个假想直线配置成多排,且在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隙对应于相邻另一排的所述凸部,以在多个所述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
[000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部形成为长方体。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接收部为朝向所述排水口往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且形成为长方体的所述凸部的其中两个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水接收部的倾斜方向的上方。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盖还包括第二水接收部、以及段差部,所述第二水接收部从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第一水接收部延伸,且所述段差部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朝向下方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二水接收部。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接收部上未设有凸部而形成为平坦面。
[0009]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车辆用雨刷装置中,防水盖包括第一水接收部、以及比第一水接收部更位于下方的排水口,第一水接收部上设有多个凸部,在从排水口的上方观看的平面上,多个凸部沿着在同一平面上平行的多个假想直线配置成多排,且在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凸部之间的空隙对应于相邻另一排的凸部,以在多个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如此,沿着雨刷臂流往防水盖的水分在第一水接收部上经由从不同方向上碰撞配置成多排的多个凸部而降低流速,因而能够防止水分反弹并四处喷溅。据此,本技术的车辆用雨刷
装置能够降低流往防水盖的水分的流速而确实将水分排出。
[0010]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雨刷装置应用在车辆上时的平面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雨刷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雨刷装置从上方观看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00:车辆用雨刷装置;
[0016]110:枢轴部件;
[0017]112:中心轴;
[0018]120:雨刷臂;
[0019]122:根部;
[0020]130:防水盖;
[0021]132:排水口;
[0022]134:第一水接收部;
[0023]136:凸部;
[0024]138:第二水接收部;
[0025]139:段差部;
[0026]d:空隙;
[0027]E:棱边;
[0028]L:假想直线;
[0029]M:驱动机构;
[0030]O:贯通孔;
[0031]R1、R2:区域;
[0032]S1:底面部;
[0033]S2: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其中,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雨刷装置应用在车辆上时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雨刷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雨刷装置从上方观看的局部平面示意图。以下将以图1至图3说明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雨刷装置100的用途与具体结构,但此为其中一个示例,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制。
[0035]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用雨刷装置100例如是应用在未示出的车辆中,以在行驶中去除车辆的前玻璃等部位的水分(例如,雨水、清洗装置喷出的水),来维持良好的视野。其中,车辆用雨刷装置100包括枢轴部件110、雨刷臂120、以及防水盖130。枢轴部件
110连接驱动机构M。雨刷臂120安装在枢轴部件110上。防水盖130安装在枢轴部件110上,并环绕在枢轴部件110的周围。因此,雨刷臂120能够经由驱动机构M的驱动而以枢轴部件110为轴心旋转,由此沿着前玻璃的表面移动而去除水分(如,雨水、清洗装置喷出的水)。并且,经由雨刷臂120的移动而去除的水分沿着雨刷臂120流往防水盖130,经由防水盖130接收后从防水盖130的排水口132流出。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制车辆用雨刷装置100的用途,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36]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防水盖130环绕在枢轴部件110的周围,例如是指防水盖130设有贯通孔O,且枢轴部件110的中心轴112穿入贯通孔O中,从而防水盖130覆盖在枢轴部件110上。并且,雨刷臂120的根部122连接从防水盖130的贯通孔O伸出的中心轴112,由此安装在枢轴部件110上,以经由驱动机构M的驱动而以枢轴部件110为轴心旋转,而雨刷臂120的未示出的前端部能够沿着前玻璃的表面移动来去除前玻璃的表面上的水分。再者,防水盖130构成为盖体结构,即具有底面部S1与环绕底面部S1的侧面部S2,从而构成为能够接收水分的部件。如此,经由雨刷臂120的移动而去除的水分沿着雨刷臂120流往防水盖130,且经由底面部S1与侧面部S2集中。并且,防水盖130还设有比贯通孔O更位于下方的排水口132,例如是将排水口132设置在底面部S1的下端侧,从而由防水盖130集中的水分能够从排水口132排出,而不易经由贯通孔O流入枢轴部件110。
[0037]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防水盖130包括第一水接收部134、以及比第一水接收部134更位于下方的所述排水口132。其中,第一水接收部134例如是设置在前述的底面部S1上,且所述贯通孔O也设置在第一水接收部134上,从而排水口132比第一水接收部134更位于下方。再者,第一水接收部134上设有多个凸部136。因此,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雨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枢轴部件,连接驱动机构;雨刷臂,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以及防水盖,安装在所述枢轴部件上,并环绕在所述枢轴部件的周围,其中所述防水盖包括第一水接收部、以及比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更位于下方的排水口,所述第一水接收部上设有多个凸部,在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观看的平面上,多个所述凸部沿着在同一平面上平行的多个假想直线配置成多排,且在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空隙对应于相邻另一排的所述凸部,以在多个所述假想直线上交错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雨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健市稲井真奈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