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屏蔽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13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波屏蔽件,固定于一预设有第一结合部的电子装置中,且该电子装置中至少具有相邻于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电子零件,该电磁波屏蔽件包括具有第二结合部的导电本体、设于该导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弹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一弹性导脚相邻一侧的第二弹性导脚、以及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二弹性导脚相对的一侧的第三弹性导脚,使该第一、第二、与第三弹性导脚对应弹性接触该第一、第二、及第三电子零件而提供电磁波屏蔽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波屏蔽技术,尤指一种应用装置于电子装置 中的电磁波屏蔽件
技术介绍
10 因应诸如笔记本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处理数据量或者运算效 能的扩大需求,各种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均面临内部组件或电子零件工 作中的杂讯与电磁波干扰问题,面对此一问题,除了设置内部接地结构之外,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不外乎是设计防止电磁波(EMI)外泄的屏蔽 措施。15 如图1所示,我国公告第528280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内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接地结构,以笔记本电脑1为例,主要在 该笔记本电脑1内部的电子元件间的信号线13外部包覆一导电材质14 及一导电夹片15,通过该导电夹片15、该导电材质14对该接地结构 16的接地源17的夹设与接触,可令该导电夹片15、该导电材质14、20 与接地源17形成一接触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通过该信号线13传送杂 讯与电磁波的作用。前述该信号线用以连接笔记本电脑1的显示幕11与主机12,并且 于该信号线13末端通过一连接器131电性连接至主机12,通过外部包 覆导电材质14与夹设的导电夹片15将显示幕11工作时所产生的杂讯25与电磁波传送至该接地结构16的接地源17。但是此等做法除了必须以 人工包覆导电材质14以及安装导电夹片15之外,仍需在主机12中增 设诸如金属板的接地源17,如此不仅造成安装不便与费时,并且需增 设接地源17而导致成本增加、以及笔记本电脑1难以薄型化的缺点。 此外,该专利前案中另外提及该接地源17的形式可替换为在该笔30 记本电脑1之外壳涂装的导电漆,虽然采用导电漆的型式可解决笔记 本电脑1薄型化的问题与额外组装的不便,但是,由于导电漆是以电镀或溅镀方式制成,不仅制造方法成本很高、且制造方法费时,以笔 记本电脑1的主机12下壳为例即需至少二十四小时的电镀或溅镀时 间,实在不符经济效益,特别是针对笔记本电脑的低价机种而言,确 实难以符合需求。5 目前已有业内人士采用金属箔或导电布取代前述的导电漆,虽然此种做法可提供较为经济与便捷的安装,但是由于金属箔或导电布必 须根据笔记本电脑内部各组件或电子元件的配置位置进行结构设计, 因此衍生本身结构复杂与增加设计成本的缺点。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易、10 成本低廉、且易于组装的电磁波屏蔽件,实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叙述
技术介绍
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 结构简易的电磁波屏蔽件。 15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电磁波屏蔽件。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电磁波屏蔽件。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波屏蔽件,供固定于 一预设有第一结合部的电子装置中,且该电子装置中至少具有相邻于 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电子零件,该电磁波屏蔽件包括 20 导电本体,具有供对应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第一弹性 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一侧,用以对应接触该第一电子零件;第二弹 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一弹性导脚相邻的一侧,用以对应接 触该第二电子零件;以及第三弹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二弹 性导脚相对的一侧,用以对应接触该第三电子零件。 25 前述该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分别可为凸榫与插孔,较佳地,该凸榫为塑胶凸榫,可经热融平压而固定该导电本体对应插孔外缘。该第一弹性导脚可为自该导电本体一侧延伸的弹片,用以弹性接 触该第一电子零件,所述该第一电子零件可为光碟机。该第二弹性导 脚可为自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一弹性导脚相邻的一侧延伸的弹片,用以 30弹性接触该第二电子零件,所述该第二电子零件可为硬碟机。该第三 弹性导脚可为自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二弹性导脚相对的一侧延伸的弯折 片,用以弹性接触该第三电子零件,所述该第三电子零件可为音频模块(Audio Module)。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专利技术电磁波屏蔽件包括导电本体与 第一、第二、及第三弹性导脚,其结构单纯且可通过钣金冲压工艺制 5成,故已达成结构简易与成本低廉的特色,此外该导电本体通过其第 二结合部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而该结合可为扣合或塑胶制品的热融 平压,因此也相对提供易于组装的功效。io 图1是显示我国公告第528280号专利案所揭露接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电磁波屏蔽件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3A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电磁波屏蔽件应用装置设于电子装置的示意 图;及15 图3B是显示图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笔记本电脑 11显示幕12主机 13信号线 20 14导电材质 15导电夹片16接地结构 17接地源2电磁波屏蔽件21导电本体211第二结合部22第一弹性导脚23第二弹性导脚24第三弹性导脚 25 241开孔 3 电子装置31第一电子零件32第二电子零件33第三电子零件331凸点34第一结合部30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配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附图说明 员可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与达成功效。在以下所列的实施例中,电磁波屏蔽件以应用安装于笔记本电脑 中为例,但须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非仅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凡存 在电磁波干扰或外泄问题的电子装置均属本专利技术可应用的范围,也即 5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装置绝非仅以后揭实施例中所示的笔记本电脑为 限。如图2及图3A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磁波屏蔽件,供固定于一预设有第一结合部34的电子装置3中,且该电子装置3中至少具有相 邻于该第一结合部34的第一电子零件31、第二电子零件32、及第三 io 电子零件33,该电磁波屏蔽件2包括具有第二结合部211的导电本体 21、设于该导电本体21 —侧的第一弹性导脚22、设于该导电本体21 与该第一弹性导脚22相邻一侧的第二弹性导脚23、以及设于该导电本 体21与该第二弹性导脚23相对的一侧的第三弹性导脚24。所述该电子装置3以一笔记本电脑为例,特别是应用于例如应用 15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中,以形成与所述第一电子零件31、第二电 子零件32、及第三电子零件33之间的接触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电磁波 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而所述的第一电子零件31、第二电子零件 32、及第三电子零件33分别例如为光碟机、硬碟机、与、音频模块(Audio Module),该第一结合部34则可设置于前述第一电子零件31、第二电 20子零件32、及第三电子零件33的其中一者之上,或者设置于笔记本电 脑主机中的支撑结构上,概以内部既存的结构体设置,且以一塑胶元 件上所凸伸的凸榫为佳。该导电本体21具有供对应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34的第二结合部 211。于本实施例中,该导电本体是一金属制的钣金件,表面设有插孔 25 以构成该第二结合部211。该第一弹性导脚22设于该导电本体21 —侧,用以对应接触前述 的第一电子零件31。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导脚22为自该导电本 体21—侧延伸的弹片,用以弹性接触该第一电子零件31,也即于该导 电本体21通过钣金工艺进行冲压制造方法时一并形成,故具有电性连 30接且相同于该导电本体21的导电特性。该第二弹性导脚23设于该导电本体21与该第一弹性导脚22相邻 的一侧,用以对应接触前述的第二电子零件3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导脚23为自该导电本体21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波屏蔽件,供固定于一预设有第一结合部的电子装置中,且该电子装置中至少具有相邻于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电子零件,该电磁波屏蔽件包括:导电本体,具有供对应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第一弹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一侧,用以对应接触该第一电子零件;第二弹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一弹性导脚相邻的一侧,用以对应接触该第二电子零件;以及第三弹性导脚,设于该导电本体与该第二弹性导脚相对的一侧,用以对应接触该第三电子零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强杨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