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84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株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25038。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能够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提高平菇菌丝的耐高铵性,对平菇发酵料栽培模式的推广和产业清洁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模式的推广和产业清洁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模式的推广和产业清洁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更具体的说是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平菇(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喜爱,2020年总产量达682.96万吨,是位居我国第三的食用菌栽培种。平菇是以玉米芯等秸秆资源为主要种植原料,我国黄淮海地区因秸秆资源丰富而成为平菇主产区。发酵料是以玉米芯、秸秆等农作物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麸皮、尿素等为辅助原料,经微生物好氧发酵后制成。微生物在发酵料制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影响有机物的降解,而有机物的降解决定了发酵的成熟度。发酵结束后,这些微生物依然存在于发酵料中,与平菇相伴而生并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作用。
[0003]与熟料栽培相比,发酵料栽培平菇模式不需要高温灭菌及无菌接种环节,节本节能、环境友好,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且产量和质量与熟料栽培相当,因而被河南省农业和环保部门列为主推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发酵料制备过程中,原料中含有的蛋白质、尿素、核酸等含氮物质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生成大量的铵。通过原料粒径的控制、合理的配方、规范的建堆和翻堆能够有效降低发酵料中的铵浓度。但在传统农业式生产模式下,分散的种植方式无法实现发酵料的工程化标准化制备,尿素、磷肥随意添加,粒径、堆高、翻堆随意进行,导致发酵料铵含量甚至超过0.5%,严重超过平菇菌丝最大承受浓度0.25%。高浓度铵不仅会抑制平菇菌丝生长,而且有利于其真菌竞争对手(如木霉)和寄生虫的发生,导致平菇发菌质量差、菌袋污染,严重影响菇农收益。高铵危害已经成为限制平菇发酵料栽培模式推广的关键问题。
[0004]因此,提供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及其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株台湾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PC18,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25038,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2年06月09日,分类命名为台湾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
[0008]进一步,所述的一株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
[000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台湾假黄单胞菌
PC18及其在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平菇菌丝耐高铵胁迫中的应用,台湾假黄单胞菌PC18能够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提高平菇菌丝的耐高铵性,对平菇发酵料栽培模式的推广和产业清洁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从平菇发酵料中筛选的菌株对“豫黑平17”菌丝生长的影响;
[0012]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菌株PC18的16S rDNA ML系统发育树;
[0013]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PC18对平菇菌丝耐高铵性的影响;
[0014]其中,A:高铵胁迫下,在PDA平板和栽培培养料中接种PC18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B:高铵胁迫下,二分格平板共培养方法分析PC18对平菇菌丝耐高铵性的影响;
[0015]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PC18对平菇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
[0016]其中,A:正常的平菇菌丝呈圆柱形,规则且饱满;B:高铵胁迫下平菇菌丝变平、变宽,结构和形状不规则;C:高铵胁迫下,接种PC18的平菇菌丝相对较为饱满、规则;D:高铵胁迫下,PC18在平菇菌丝定殖并在菌丝表面形成一层清晰的生物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33g,蒸馏水1000mL,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0019]营养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0020]实施例1
[0021](1)功能菌株的分离纯化
[0022]分别称取不同发酵周期的平菇发酵料5g溶于45mL无菌水中,置于28℃,180r/min的摇床,振荡30min后取出,室温静置10min,吸取上清液并梯度稀释至10
‑8,选择稀释度为10
‑6,10
‑7,10
‑8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依次进行涂布,倒置在37℃暗室培养至长出单菌落,再次划线直至培养出纯单菌落,挑取单菌落进行保存。
[0023](2)“豫黑平17”的活化
[0024]用直径为5mm打孔器在有平菇(“豫黑平17”)的培养基上打出菌块,将菌块倒扣在PDA培养基的中央,25℃正向放置培养箱培养1d,再倒置培养,直至菌落长出后即活化完成。
[0025](3)促生菌的初筛
[0026]将单菌落过夜培养的菌液12000r/min离心1min,收集上清液。将PDA平板十字划线,在十字线上距平板中央3cm的位置放置4个直径为1cm的灭菌吸水纸,吸取50μL筛选菌上
清液打在吸水纸上,待菌液完全吸收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取大小一致的“豫黑平17”接入在平板中央。25℃培养箱里正置培养一天后,再将其倒置培养。不接上清液的平板作为对照组(CK)。培养7d后与CK组进行对比,用0.02mm精度的游标卡尺测量“豫黑平17”直径,平菇菌丝的直径越大,表明菌株对它的促进作用越强,筛选出对“豫黑平17”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细菌。
[0027](4)促生菌的复筛
[0028]对初次筛选得到的具有促生效果的菌株进一步筛选,将初筛有效果的菌株过夜培养,调整菌株OD
600
值为一致,根据步骤(3)初筛的方法再次进行筛选,以确定筛选菌促进平菇“豫黑平17”生长效果的强弱,并测量菌丝直径。直径的大小代表细菌对平菇的促生效果的大小,直径越大,促生效果就越明显。
[0029]通过平板稀释法从4个不同发酵时期的平菇发酵料中共分离出94株菌,并对从PA、P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台湾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PC18,其特征在于,其保藏编号为CGM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芹孔维丽崔筱张坐方胡素娟张玉亭吴杰牛森园张俊杰王彦坡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