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粉混合装置和供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80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粉混合装置和供料系统,所述风粉混合装置包括风管和壳体,所述风管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适于供气流流出所述风管;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并在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形成混合腔,所述壳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以适于供粉料流至所述出气端,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侧,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风管背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出气端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粉混合装置和供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煤粉输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粉混合装置和应用该风粉混合器的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过气流输送煤粉时,需要通过风粉混合装置将煤粉混合入气流中,使煤粉伴随着气流流动,相关技术中的风粉混合装置内部存在流动死角,影响风粉混合效率,且气流流动不平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粉混合器,该风粉混合器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包括风管,所述风管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适于供气流流出所述风管;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并在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形成混合腔,所述壳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以适于供粉料流至所述出气端,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侧,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风管背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出气端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筒和第二筒,所述第一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风管的直径,所述第二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风管的直径,所述混合腔设于所述第一筒内,所述第一筒沿所述风管的径向延伸,且部分所述风管延伸至所述第一筒内,所述第二筒沿着所述风管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筒与所述第一筒的筒壁相连。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筒的上端以使所述粉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筒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风管的一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的内径沿着所述第二筒内气流的流向逐渐减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筒并将所述第一筒的内腔分隔形成部分混合腔,所述风管贯穿所述引导部,且所述出气端位于所述引导部朝向所述第二筒的一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上各处与所述第二筒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第一筒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面与所述出气端远离所述进料口一侧的内壁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面包括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与所述风管同轴布置,且所述圆锥面的一端与部分所述出气端的内壁相连,所述圆锥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的内壁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的直径沿着风管内气流的流向逐渐减小。
[0014]本技术实施例的供料系统包括风粉混合装置,所述风粉混合装置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粉混合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风粉混合装置01;卸料阀02;风机03;
[0020]风管11;出气端111;壳体12;第一筒121;第二筒122;引导部123;斜面1231;圆锥面12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01包括风管11和壳体12。
[0024]风管11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出气端111,出气端111适于供气流流出风管11。
[0025]具体地,风管11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出气端111位于风管11的右端,出气端111与风管11同轴延伸,出气端111将风管11的内部与风管11的右侧连通,以供风管11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端111流动至风管11的左侧以形成气流。
[0026]壳体12设于出气端111的外周并在出气端111的外周侧形成混合腔,壳体12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与混合腔连通,进料口设于出气端111的外周侧以适于供粉料流至出气端111,出料口设于出气端111沿其轴向方向的一侧,混合腔位于风管11背离进料口的一侧的部分位于出气端111朝向出料口的一侧。
[0027]具体地,壳体12设于风管11的左侧并与风管11相连,风管11的出气端111和部分风管11延伸至壳体12的内部,壳体12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出气端111的上侧,出料口位于出气端111的右侧。壳体12内设有混合腔,混合腔位于出气端111的上侧和右侧,部分混合腔位于风管11的上侧,另一部分混合腔位于风管11的右侧,即混合内腔的任意一点都不处于风管11的下侧。
[0028]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01通过将部分混合腔位于风管11的上侧,另一部分混合腔位于风管11的右侧,使混合内腔的任意一点都不处于风管11的下侧,当风管11中的气流与从进料口进入混合腔内的粉料混合时,空气与粉料的混合物完全处于混合腔内。
[0029]由于混合腔内任意一点都不处于风管11的下侧,避免了在风管11的下侧产生气流死角,从而避免粉料堆积在风管11的下侧以提高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01的混合效率,由于混合腔内任意一点都不处于风管11的下侧,避免了在风管11的下侧产生气流
涡流,使从出料口流出的气流平顺,从而使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粉混合装置01具有混合气流平顺的优点。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第一筒121和第二筒122,第一筒121的直径大于风管11的直径,第二筒122的直径大于风管11的直径,混合腔设于第一筒121内,第一筒121沿风管11的径向延伸,且部分风管11延伸至第一筒121内,第二筒122沿着风管11轴向延伸,且第二筒122与第一筒121的筒壁相连。
[0031]具体地,第一筒12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一筒121的轴向与出气端111的径向重合,第二筒12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筒122的轴线与风管11的轴线重合,第二筒122的左端与第一筒121的筒壁密封相连,且第二筒122的内腔与第一筒121的内腔连通,风管11沿着第一筒121的径向延伸至第一筒121的内腔中。
[0032]由此,从进料口进入第一筒121中的粉料沿着第一筒121的轴向流动至出气端111,出气端111中具有向右侧水平流动的气流,由于第一筒121的延伸方向与风管11的延伸方向正交,当粉料与气流混合时,使粉料能够充分与气流混合,提高本技术的风粉混合装置01的混合效率。
[00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筒121的直径大于风管11的直径,即第一筒121内任意一处的直径大于风管11内任意一处的直径,第二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粉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所述风管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适于供气流流出所述风管;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并在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形成混合腔,所述壳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的外周侧以适于供粉料流至所述出气端,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出气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侧,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风管背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出气端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粉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筒和第二筒,所述第一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风管的直径,所述第二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风管的直径,所述混合腔设于所述第一筒内,所述第一筒沿所述风管的径向延伸,且部分所述风管延伸至所述第一筒内,所述第二筒沿着所述风管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筒与所述第一筒的筒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粉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筒的上端以使所述粉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筒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风管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沿王志星贾东亮张朝王鹏涛谭静崔豫泓孟长芳张广琦程晓磊王权康立章王欣张静莫日根刘军涛张凯闫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