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拖车钩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56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拖车钩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后拖车钩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适于安装于车架尾梁;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上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且朝向所述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下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且向所述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上支臂、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下支臂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合围形成中心镂空的形状,所述上支臂和所述下支臂适于穿设拖钩销。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具有材料使用量减少、轻量化程度高、动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拖车钩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拖车钩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减排、降低油耗的需求,轻量化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卡领域,整车降重和零部件降重已经成为卡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拖车钩支架固定于车架后尾梁中间部位,为保证足够的强度,相关技术中的后拖车钩设计得比较厚重,未经过仿真分析,导致后拖车钩各处的材料分布不合理,在受力小的地方增加了很多冗余的材料,影响轻量化,影响整车动力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拖车钩,该后拖车钩具有材料使用量减少、轻量化程度高、动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后拖车钩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后拖车钩,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适于安装于车架尾梁;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上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且向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下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且向所述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上支臂、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下支臂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合围形成中心镂空的形状,所述上支臂和所述下支臂分别设有彼此贯通的销孔,所述销孔适于安装拖钩销。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具有材料使用量减少、轻量化程度高、动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支臂的宽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下支臂的宽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支臂包括:
[0009]上过渡部,所述上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上凹槽,所述上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上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上过渡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上安装部设有所述销孔;所述下支臂包括:下过渡部,所述下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下凹槽,所述下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下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下过渡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下安装部设有所述销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过渡部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
逐渐减小,所述下过渡部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安装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所述下安装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平行。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凹槽由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向所述上安装部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凹槽由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向所述下安装部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支臂和所述下支臂在厚度方向的投影重合。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后拖车钩为锻造不锈钢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支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背向安装板的一侧构造有凸出于所述上支臂侧面的上加强棱,所述下支臂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背向安装板的一侧构造有凸出于所述下支臂侧面的下加强棱。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拖车钩。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拖车钩,具有材料使用量减少、轻量化程度高、动力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的主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的侧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的俯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后拖车钩1、第一安装板100、第二安装板200、上支臂300、下支臂400、
[0027]销孔301、上过渡部310、上安装部320、下过渡部410、下安装部420、上凹槽330、下凹槽430、上加强棱340、下加强棱4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1。
[0035]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拖车钩1,包括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上支臂300和下支臂400。
[0036]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间隔设置,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适于安装于车架尾梁。上支臂300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的上边缘且向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的后侧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拖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适于安装于车架尾梁;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上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且向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下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边缘且向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侧延伸,所述上支臂、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下支臂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合围形成中心镂空的形状,所述上支臂和所述下支臂分别设有彼此贯通的销孔,所述销孔适于安装拖钩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臂的宽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下支臂的宽度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拖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臂包括:上过渡部,所述上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上凹槽,所述上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边缘;上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上过渡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上安装部设有所述销孔;所述下支臂包括:下过渡部,所述下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下凹槽,所述下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仇大印王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