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结构及应用该挂钩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35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挂钩结构,用以挂持一挂绳,该挂钩结构形成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上,该挂钩结构包括一形成于本体上的凹槽及一挂钩,所述挂钩由在本体上形成凹槽的第一侧壁上延伸,该挂钩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壳体上形成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具有一定间隙以使所述挂绳套设于所述挂钩上而不脱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所述挂钩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挂钩结构结构简单,使用者可方便地将挂绳穿入及脱出凹槽,且于平常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时挂绳不会脱出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 一 种挂钩结构及 一 种应用该挂钩结构的便携式电 子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如手机、PDA、数码相机等,其侧 面临角处一般都具有贯穿孔,该贯穿孔主要用于穿挂挂绳,以方便 携带便携式电子装置。如图l所示, 一便携式电子装置50的一侧开设 一贯穿孔l,该贯穿孔1包括一第一孔2及一第二孔4,该第一孔2与第 二孔4彼此相邻且贯通,所述第 一孔2与第二孔4间形成一横柱6。 一 挂绳8穿入所述第 一孔2且从第二孔4伸出,挂于所述横柱6上,从而 通过该挂绳8可方便携带该便携式电子装置50。该等贯穿孔结构设置 较为筒单,然会影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整体美观。此外,用户在安 装挂绳时,由于贯穿孔较小,往往需借助于其他的工具,才能将挂 绳穿过贯穿孔。如上述图l中,挂绳8的穿入往往需要用到导钩,如 此给用户带来了较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美观、操作方便的挂钩结构。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挂钩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一种挂钩结构,用以挂持一挂绳,该挂钩结构形成于便携式电 子装置的本体上,该挂钩结构包括一形成于本体上的凹槽及一挂钩, 所述挂钩由在本体上形成凹槽的第 一 侧壁上延伸,该挂钩包括 一 主 体及至少 一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壳体上形成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 具有一定间隙以使所述挂绳套设于所述挂钩上而不脱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挂钩结构,该挂钩结构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用以挂持一挂绳,所述挂钩结构包括一凹槽及 一挂钩,所述挂钩由在本体上形成凹槽的第一侧壁上延伸,该挂钩 具有一主体及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本体上形成所述凹槽的 第二侧壁具有一定间隙以使所述挂绳套设于所述挂钩上而不脱出。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凹槽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美观需要 而设计出具体的形状,用户挂装或脱出挂绳时,无需借助其他工具, 操作方便,且该挂钩结构具有倒钩部,能有效防止挂绳在平常使用 时脱出凹槽。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挂绳挂接于贯穿孔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便携式电子装置挂钩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沿III _ III方向剖示的挂钩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便携式电子装置挂钩结构挂接挂绳的 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便携式电子装置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便携式电子装置挂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一挂钩结 构10及一本体11。所述挂钩结构10包括一开设于本体11上的凹 槽12及由本体11上形成所述凹槽12 —侧壁上延伸的一十字挂钩 14。该凹槽12包括一矩形槽122与一三角形槽124。该矩形槽122 与该三角形槽124相通。该本体11上形成有围成矩形槽122的第一 侧壁1222及二对称的与该第 一侧壁1222邻接的第二侧壁1224。所 述三角形槽124由形成于本体11上的一第一斜壁1242及一第二斜 壁1244围成,该第一斜壁1242与该第二斜壁1244相接形成一第一 顶点1246。所述第一侧壁1222与所述第一顶点1246相对。所述十字挂钩14从第一侧壁1222中部朝第一顶点1246延伸,该十字挂钩14容纳于所述凹槽12内且与凹槽12的底壁(未标示) 有一定间隙。该十字挂钩14呈十字架形状,其包括一主体142及二 对称的延伸部144。所述主体142向所述三角形槽124的第一顶点 1246延伸,其具有一主体末端1422,该主体末端1422临近第 一顶 点1246且与该第一顶点1246有大致可让挂绳穿过的间隙。所述二 延伸部144从所述主体142的二侧对称延伸,该二延伸部144分别 具有一延伸部末端1442,所述延伸部末端1442分别临近所述二第 二侧壁1224且与该第二侧壁1224具有大致可让挂绳穿过的间隙。 该延伸部末端1442具有一倒钩部1444,该倒钩部1444呈楔形状且 与所述主体142形成容纳空间1446。请同时参阅图3 ,本体11上形成凹槽12的底壁凸伸 一 弧形凸 柱16,该凸柱16与所述主体142的主体末端1422呈轻微抵压状态, 以防止挂绳/人凹槽12内脱出。请参阅图4(a) ~ ( d),将挂绳18 —端靠近挂钩14的主体末 端1422,并使该挂绳18的一部分伸入该挂钩14的主体末端1422 与凸柱16之间,同时使挂绳18穿过挂钩14的延伸部末端1442与 第二侧壁1224的间隙。通过外力的作用,朝第一侧壁1222的方向 拉挂绳18,则所述挂绳18 —部分拉入到所述容纳空间1446且使所 述挂绳18套设于挂钩14的主体142上。此时,由于延伸部末端1442 的二倒钩部1444的阻挡,对该挂绳18于任意方向拉伸,其均不会 从十字挂钩14上脱出。当需要取下该挂绳18时,在外力作用下, 按照装入挂绳18的相反过程,则挂绳18可易于从凹槽12内脱出。请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包括一挂 钩结构20及一本体21。所述挂钩结构20包括一开设于本体21上 的凹槽22及由本体21上形成所述凹槽22的 一侧壁上延伸的 一倒T 形挂钩24。所述凹槽22为一矩形槽,包括一第一侧壁222、与第一侧壁222 相对的 一 第二侧壁224及二相对的第三侧壁226 。所述倒T形挂钩24从所述第一侧壁222上延伸,呈倒T形结 构,其包括一主体242及二延伸部244。所述主体242从所述第一侧壁222延伸,延伸至临近第二侧壁224且与该第二侧壁224间有 大致可让挂绳穿过的间隙。所述二延伸部244分别从所述主体242 的末端处(未标示)朝二第三侧壁226方向延伸,每 一 延伸部244 具有一延伸部末端2442,该延伸部末端2442延伸至临近凹槽22的 第三侧壁226且与该第三侧壁226间有大致可让挂绳穿过的间隙。 所述延伸部末端2442形成 一 倒钩部2444 ,该倒钩部2444呈楔形状 且与所述主体242形成容纳空间2446。本体21上形成凹槽22的底壁凸伸一弧形凸柱26,该凸柱26 与所述主体242的主体末端2422呈轻微抵压状态,以防止挂绳装于 凹槽22后滑出。 一挂绳28于外力的作用下穿过挂钩24与凸柱26 之间,套设于挂钩24的主体242上。该挂绳28在二倒钩部2444 的阻挡下,不易从凹槽22内脱出。挂绳28需取下时,其通过外力 作用,先从容纳空间2446脱出,然后从二延伸末端2442及主体末 端2422与凸柱26之间脱出,则挂绳28脱出所述凹槽22。请参阅图6,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0包括一挂 钩结构30及一本体31。所述挂钩结构30包括一开设于本体31上 的凹槽32及由本体31上形成所述凹槽32—端延伸的一箭头形挂钩 34。所述凹槽32为大致三角形槽,包括一第一侧壁322及二第二侧 壁324围成,其中该二第二侧壁324的连接处形成 一 第 一 顶点326 。 所述第 一侧壁322上凹设一凹口 3221,本体31上形成的凹口 3221 的壁部(未标示)延伸一箭头形挂钩34。该挂钩34呈箭头形状, 其具有一主体342及二延伸部344,所述主体342从所述凹口 3221 的壁部延伸,其具有一主体末端3422,该主体末端3422临近所述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钩结构,用以挂持一挂绳,该挂钩结构形成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该挂钩结构包括一形成于本体上的凹槽及一挂钩,所述挂钩由在本体上形成凹槽的一第一侧壁上延伸,该挂钩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壳体上形成所述凹槽的一第二侧壁具有一定间隙以使所述挂绳套设于所述挂钩上而不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政叶典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