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组件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99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其包括壳体,基板,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第一、第二电极,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围成一个收容腔;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分别与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第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第二电极的第一、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周围,且该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关于第一电极对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该种发光二极管组件的显示装置,其可具有装配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及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组件的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装置是 一 种通过 切换发光二极管的点亮/关闭状态,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 画等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其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 易与集成电路匹配、驱动简单、寿命长等优点,从而可广泛应用 于车站、码头、机场、商场、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参见图l,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通常包括发光二极管组件81,定位件82及电路板83等。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81具有正、负引线811及812;所述定位件82上设有定位通孔820;所述电路板83上设有插孔830。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81设置在定位通孔820内,其正、负引线811及812插入插孔830内并焊接在电路板83上,从而与电路板83内部电路形成电连接。将多数发光二极管组件81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即可组成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通过切换发光二极管的点亮/关闭状态,便可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 动画等各种信息。然而,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在装配该种发光二极管 显示装置的过程中,需要事先辨别发光二极管组件组装入插孔的 方向,以防止发光二极管组件的正、负极颠倒而导致发光二极管 组件被错误组装,其使得该装配工序较为繁瑣。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及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可防止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错 误组装,具有装配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 一 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及发光二极管 显示装置,其可具有装配简单的特点。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其包括壳体,基板,发光二极管单元 以及第一、第二电极,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围成一个收容腔;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 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 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上并分别与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第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该第 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第二电极的第一、第二部分 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周围,且该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至 少部分关于第一电极对称。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组件、定位件以 及电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壳体,基板,其具有第一 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围成一个收容 腔,发光二极管单元,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且具有极性相反的 第一、第二电极引线,以及第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 一、第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 分,该第二电极的第一、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周围,且该 第二电极的第 一 部分与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关于第 一 电极对称;所 述定位件固定在电路板上,且该定位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发光二 极管组件的定位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第二供电电极, 该第一、第二供电电极与电路板的金属线路相连,且该第一、第 二供电电极可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关 于第一电极对称,所述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第一、第二供电电 极与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第一、第二电极相配合,从而在将发光二 极管组装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时无需辨别发光单元的正、负极 性,其可具有装配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仰视图。 — 图4是采用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内部设置有磁性元件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外部设置有磁性元件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仰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仰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仰视图。 图IO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IO包括壳体ll,基板12,发光二极管单元13,第一电极14以及第二电极1 5 。所述壳体11的材质可为塑胶、树脂及玻璃等透光材料。所述基板12可为玻璃纤维板、软性电路板或陶资板。该基板12具有第 一表面120及第二表面122,所述第 一表面120与所述壳体 ll围成一个收容腔110。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3可为表面贴装型(SMD, Surface Mount Device)发光二极管、板上芯片型(COB, Chip On Board)发 光二极管或金属支架型(Lead Frame)发光二极管等。本实施例中, 该发光二极管单元13为金属支架型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单 元13收容在所述收容腔110内,其包括封装体130及正、负电极引 线132、 134。可以理解的是,该发光二极管单元13也可以是具有 正、负电极引线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15设置在基板12的第二表面122 上,该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15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3的 正、负电极引线132、 134相连。参见图3,所述第二电极15包括第 一部分150及第二部分152,该第 一部分150及第二部分152呈条形 且关于第 一 电极14中心对称。图4所示为 一 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 10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20,其包括发光二极管组件IO,定位 件21以及电^各板22。所述定位件21i殳有至少一定位通孔210,该定位通孔210与所 述发光二极管组件10的形状相配合,从而可将发光二极管组件10 收容在内并定位。该定位件21固定在电聘4反22上,其材质可为塑 胶或合金等材料。所述电路板22上设置有第一、第二供电电极220、 222,该第 一、第二供电电极220、 222与电路板22的金属线路相连,且该第 一、第二供电电极220、 222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14、 15之 一配合连接。所述电路板22可为印刷电路板,其与外界电源相连。 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10被定位在定位件2 1的定位通孔210内时, 电路板22通过第一、第二供电电极220、 222与第一、第二电极14、 1 5的连接向发光二极管组件1 0提供电能。由于所述第二电极15的第一、第二部分150、 152关于第一电 极14中心对称,即使将发光二极管组件10调换方向(如绕图4中点 划线OO'旋转180度)再组入定位通孔210中,仍能使得第一、第二 电极14、 15分别与第一、第二供电电极220、 222正常接触并满足 发光二极管组件10的正、负极性需求。参见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30与第 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组件10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第二 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30还包括^兹性元件36 ,该 一磁性元 件36设置在基板32的第 一表面320上并被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单元,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第二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组件还包括:壳体;基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围成一个收容腔,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收容在该收容腔内;以及第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第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第二电极的第一、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的周围,且该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关于第一电极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崑生杨全福朱源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