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9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板,具有第一导电图形、第二导电图形及连接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的连接线路,第一导电图形的第一连接端宽度大于第二导电图形的第二连接端宽度,所述连接线路的宽度从第一连接端宽度逐渐过渡到第二连接端宽度。本技术方案中的电路板避免了信号反射、串扰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强,电路板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从而对 电路板的信号完整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 求。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线路上的传输质量。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包 括信号的反射、延迟、串扰等问题。其中,反射是指由于传输线的两端阻抗 匹配不适当而导致的信号能量的不完全吸收。延迟是指由于传输线路之间的 特性阻抗引起的信号在传输线路上的传播延时。串扰是指当信号在传输线路 上传播时,因电磁耦合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的不期望的电压噪声干扰。因此, 信号的完整性与传输线路的特性阻抗密切相关。通常来说,电路板各区域具有不同宽度的导线线路。如图4所示,电路 板100具有宽度较大的第一导线线路110和宽度较小的第二导线线路120, 第一导线线路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导线线路120的第二端121直接连接。 由于第一导线线路110和第二导线线路120的宽度不同,两者的特性阻抗也 不相同,因此,该二导线线路110、 120的直接连接造成传输线路特性阻抗 的不连续,从而引起信号反射现象的产生。其次,宽度较大的第一导线线路 110的第一端111形成了二直角尖端,该尖端处容易产生电石兹辐射,造成电 路板上的信号传输的串扰现象。再次,制作传输线路时,第一导线线路110 和第二导线线路120的连接处易于阻碍蚀刻溶液的流动,造成该处过度蚀刻 从而导致传输线路断线情形的产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同宽度的导线线路连接时可保持信号完整性的 电路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电路板,具有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第一导电图形具有第 一连接端,第二导电图形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 端的宽度,所述电路板具有一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线 路,所述连接线路的宽度从第一连接端的宽度逐渐变化至第二连接端的宽 度。本技术方案中的电路板包括从第 一导电图形逐渐过渡至第二导电图形 的连接线路,宽度的逐渐过渡使得传输线路具有连续的阻抗,从而避免了信 号反射现象的产生。其次,避免了传输线路直角尖端的产生,防止了电磁辐 射引起的信号串扰,保持了信号的完整性。再次,线路制作时,蚀刻溶液不 会停留在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的连接处,从而,不会因蚀刻溶液过 度蚀刻而导致传输线路断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板10包括绝缘层11和线路12。绝缘层 11用于承载线路12。线路12用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信号传递。本实施方式中,线路12包括第一导电图形121、第丄导电图形122及连 接线路123。第一导电图形121具有第一连接端1211,记该第一连接端1211 的宽度为B,。第二导电图形122具有第二连接端1221,记该第二连接端1221 的宽度为B2。并且,第一连接端1211的宽度B,大于第二连接端1221的宽 度B2。连接线路123为一宽度渐变的线路,其用于连接宽度不同的第一连接 端1211和第二连接端1221。该连接线if各123具有相对的第三连接端1231和第四连接端1232。第三连接端1231与第一导电图形121的第一连接端1211 相连接,该第三连接端1231的宽度与第一连接端1211的宽度B!相同。第 四连接端1232与第二导电图形122的第二连接端1221相连接,该第四连接 端1232的宽度与第二连接端1221的宽度B2相同。连接线路123的宽度B3 从第一连接端1211的宽度B,逐渐过渡为第二连接端1221的宽度B2。 B3为 一连续变化值,有规律地从B,变化至B2,其可以沿线性规律变化,也可以 沿非线性规律变化。当B3沿线性规律变化时,连接线路123任一处的宽度B3s等于B! - AjS! 或B2+A2S2, S!为连接线路123该处至第一端1231的垂直距离,S2为连接线 路123该处至第二端1232的垂直距离,A,、八2为取值范围在0.42~0.63之间 的常数。当B3以非线性规律变化时,其变化轨迹应为平滑曲线。连接线路123的长度L!与第一连接端1211宽度B!、第二连接端1221 宽度B2之间的差值相关,以不浪费布线空间又可避免影响导电图形之间的 信号传输为宜。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路123的长度Li为1.6 2.4倍的第一 连接端1211宽度Bi、第二连接端1221宽度B2之间的差值,即,!^取值范 围在1.6 (B! -B2) ~ 2.4 (Bt -B2)之间。优选的,L!取值范围在1.8 -B2) ~2.2 (Bi - B2)之间。第一导电图形121、第二导电图形122可以为导线线路、焊盘或连接端 子等。连接线路123为导线线路。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形121为第一导线线路,第二导 电图形122为第二导线线路。第一连接端1211的宽度B!即为第一导线线路 的线宽,为4密耳(约0.1毫米)。第二连接端1221的宽度B2即为第二导线 线路的线宽,为2密耳(约0.05毫米)。连接线路12S的宽度呈线性变化,其 宽度B3从第一导线线路的线宽4密耳以约为0.46的斜率线性变化至第二导 线线路的线宽2密耳。连接线路123的长度L,约为2.2倍的第 一连接端1211、 第二连接端1221的宽度差值,即L,等于2.2 (B, - B2),具体数值约为0.11 毫米。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的线路12采用宽度渐变的连接线路123对线宽不同的第一导线线路和第二导线线路进行连接,使得线路12具有连续的阻抗从而避免了信号反射现象的产生,也防止了信号串扰问题的出现,充分保持了线路12信号传输的完整性。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20包括第一导线线路221、 第二导线线路222及连接线路223。第一导线线路221的第一连接端2211 的宽度B4即为第一导线线路221的线宽,约为6密耳(约0.15毫米)。第二 导线线路222的第二连接端2221的宽度Bs即为第二导线线路222的线宽, 约为2密耳(约0.05毫米)。连接线路223的宽度按0.52的斜率从B4线性变 化至Bs。连接线路223的长度L2约为1.9倍的第一连接端2211宽度B4、第 二连接端2221宽度Bs的差值,即约为1.9 (B4-B5),具体数值约为0.19毫 米。请参阅图3,本实施方式第三实施例的电路板30包括一焊盘321、第二 导线线路322及连接线路323。焊盘321大致为圆形,第一连接端3211的宽 度即为焊盘321与连接线路323连接处的弦长,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221 的宽度约为焊盘321的直径Dl5为6密耳(约0.15毫米)。第二连接端3221 的宽度即为第二导线线路322的线宽B6,为3密耳(约0.075毫米)。连接线 路323的宽度从D!按非线性规律逐渐过渡至B6。该连接线路323的长度L3 约为2倍的第一连接端3221、第二连接端3221的宽度差值,即约为2 ( D! -B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板,具有第一导电图形和第二导电图形,第一导电图形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导电图形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端的宽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一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的宽度从第一连接端的宽度逐渐变化至第二连接端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青汪明涂致逸林承贤
申请(专利权)人: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