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73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池体、第一填料层、第一配水结构和第一配光结构,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池体、第二填料层、第二配水结构和第二配光结构,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第一池体的第一出水口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的人工湿地结构简单,可以应用在城市狭窄被遮挡的区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极好,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式人工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湖自然水体旁路净化、初期雨水处理等方面需求强烈,人工湿地因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具备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这些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但是,人工湿地存在用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等问题,在用地紧张或气温较为寒冷的地区难以实施。而且现有的人工湿地较为单一,要么是基于挺水植物构建人工湿地,要么是基于沉水植物构建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对水质的净化处理效果是不一样的,想要将两种人工湿地结合起来需要考虑诸多问题,特别是应用在地域狭窄的城市区域,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
[0005]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
[0006]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是上端盖合有第一顶板的密闭池体,第一池体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池体的相对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0007]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处于第一池体的底部,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
[0008]第一配水结构,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布置于第一填料层内并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用于将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
[0009]第一配光结构,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一顶板的下方,用于向沉水植被层提供光照;
[0010]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
[0011]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是上端盖合有第二顶板的密闭池体,第二池体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二池体的相对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0012]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处于第二池体的底部,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
[0013]第二配水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固定于第二顶板下方并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用于向挺水植被层均匀喷洒污水;
[0014]第二配光结构,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二顶板的下方,用于向挺水植被层提供光照;
[0015]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一出水口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
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湿地单元还包括反硝化池;所述反硝化池是上端盖合有第一盖板的中空池体,反硝化池的底部布置有生物飘带,反硝化池一侧设置有出水弯管、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出水弯管的上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下端伸入到反硝化池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与反硝化池顶部处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湿地单元还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是上端盖合有第二盖板的封闭的厌氧中空腔室,集水池一侧与同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侧设置有与下一第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管。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一顶板下方的多根第一灯管;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二顶板下方的多根第二灯管。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包括第一配水管;所述第一配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一配水支管,第一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配水孔。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包括第二配水管,所述第二配水管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顶板下端面,第二配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二配水支管,第二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配水孔。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池体内在与第一出水口齐平的高度处均匀布置有多个曝气机。
[002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与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收水管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002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沉水植被层为苦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被层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申请将种植沉水植被层的第一池体和种植挺水植被层的第二池体相互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城市地域情况形成连续的人工湿地结构,通过配光结构能够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提供光照,形成的人工湿地不受城市建筑物遮挡,本技术的人工湿地为连续的多个湿地单元串联而成,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好,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城市地域,形成的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0026]2、本申请在第一池体的出口侧设置反硝化池,反硝化池为厌氧环境,底部生物飘带为反硝化菌提供了附着生长场所,反硝化效果好,有效削减来水总氮浓度,提升出水水质,除此之外,反硝化池还具备存水功能,可用作消防及绿化浇灌用水;
[0027]3、本申请还在每组第二湿地单元的第二池体出水口侧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为封闭的厌氧腔体,经过第二池体内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到集水池聚集后能够进行厌氧处理,产生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削减总氮,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0028]4、本申请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是透光的玻璃板,能够保证外部阳光照射到植被层,避免完全依靠配光结构来进行光合作用,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同时池体内部的灯光能够通过顶板投射出来,形成景观地貌;
[0029]5、本申请的配光结构包括灯管,多个灯管均匀分布在顶板的下端面,能够全面且均匀的对植被层提供良好的光照,使植被层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促进水质净化的效果,同时,从顶板投射而出的灯光又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0030]6、本申请在第一填料层内设置有第一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将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使第一填料层上的沉水植被层能够全面且均匀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程度;
[0031]7、本申请在顶板下方设置配水管,配水管能够将进水口进入的污水均匀分配到植被层上,使植被层的每一处位置都能够分配到污水,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程度;
[0032]8、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池体内布置曝气机,利用曝气机向水中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沉水植被层处理污水的效率,一方面能提升水质净化能力,一方面使得第一池体上部水体充分搅动,使得出水不会短流,保证均匀出水;
[0033]9、本申请在下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收水管均匀分布于下填料层内,能够将经过植被层和填料层处理过的水收集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池体(11),所述第一池体(11)是上端盖合有第一顶板(12)的密闭池体,第一池体(11)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3),第一池体(11)的相对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4);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处于第一池体(11)的底部,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15);第一配水结构,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布置于第一填料层内并与第一进水口(13)连通,用于将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第一配光结构,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一顶板(12)的下方,用于向沉水植被层(15)提供光照;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池体(21),所述第二池体(21)是上端盖合有第二顶板(22)的密闭池体,第二池体(21)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3),第二池体(21)的相对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4);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处于第二池体(21)的底部,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25);第二配水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固定于第二顶板(22)下方并与第二进水口(23)连通,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均匀喷洒污水;第二配光结构,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二顶板(22)的下方,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提供光照;所述第一池体(11)的第一出水口(1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21)的第二进水口(23)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11)的第一进水口(1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湿地单元还包括反硝化池(16);所述反硝化池(16)是上端盖合有第一盖板(17)的中空池体,反硝化池(16)的底部布置有生物飘带(18),反硝化池(16)一侧设置有出水弯管(19)、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10);所述出水弯管(19)的上端与第一出水口(14)连通,下端伸入到反硝化池(16)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110)一端与反硝化池(16)顶部处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潇涵刘志军孙康彭忠彭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泽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