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795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缓冲带中设有若干缓冲池,每个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水体延伸,并与水体连通;每个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缓冲池内铺设植被。近自然态缓冲带是依据当地流域自然水文特征,无需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方便;配置一定的植被,再基于缓冲带的坡度和弯道转向角度,来改变降雨径流瞬时流量的大小,增加流经植被的水力停留时间,改变污染物迁移形态,便于植物截留吸收,经土壤植被消化后缓汇入水体,降低污染物入水体的污染浓度,达到流域水体污染消减目的,改善流域水体水质。改善流域水体水质。改善流域水体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转移背景下的水体污染问题引起广大关注,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环境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开发生产过程中过量的化肥、农药施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有研究表明,氮、磷肥的过量施用,使氮磷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并随着降雨径流汇入水体,进而影响水体水质。
[0003]目前,流域水体水质改善措施多种多样,如政策管控措施有退耕还林、优化种植模式等等(效果明显,但花费时间长,成本较大),如工程措施有人工湿地、生态岸坡沟渠(对流域下垫面影响较大,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维护运营成本高)。
[0004]因此,如何在克服上述问题的同时改善流域水体水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用于改善流域水体水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
[0007]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一侧与所述水体衔接;
[0008]所述缓冲带中设有缓冲池,每个所述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所述水体延伸,并与所述水体连通;每个所述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所述弯道的转向角度为锐角;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
[0009]优选地,还包括网格石笼、木桩或者生态袋,所述网格石笼、所述木桩或者所述生态袋设于每个所述缓冲池的边坡。
[0010]优选地,所述预设坡度根据所述水体所在位置的降雨特征、所述水体上方的路径坡度以及初期冲刷效应得到。
[0011]优选地,所述缓冲池的土方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地表径流得到。
[0012]优选地,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的植被类型根据降雨时所述缓冲带中的积水平均深度得到。
[0013]优选地,
[0014]若所述积水平均深度小于预设深度,所述缓冲池内铺设的植物类型为挺水植物;
[0015]若所述积水平均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深度,所述缓冲池内铺设的植物类型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0016]优选地,所述植被中各植株的植株间距和行间距根据所述植被对应的种植期和生长期得到。
[0017]优选地,所述植株间距为0.08m,所述行间距为0.2m。
[0018]优选地,所述缓冲带设于所述水体上方至少20m处。
[0019]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缓冲带的一侧与水体衔接;缓冲带中设有若干缓冲池,每个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水体延伸,并与水体连通;每个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弯道的转向角度为锐角;缓冲池内铺设植被。近自然态缓冲带是依据当地流域自然水文特征,配置一定的植被,再基于缓冲带的坡度和弯道转向角度,来改变降雨径流瞬时流量的大小,改变降雨产流氮磷迁移的临界点,增加流经植被的水力停留时间,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物的形态和浓度,便于植物截留吸收,经土壤植被消化后缓汇入水体,进而降低污染物入水体的污染浓度,达到流域水体污染消减的目的,从而改善流域水体水质;与现有面源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政策管控措施相比,在近自然态条件下建设缓冲带,无需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装置的开发模式立体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事件A条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的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事件B条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的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事件C条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的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事件D条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的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累计负荷量与累计径流量的关系曲线图;
[002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事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的初期冲刷效应的对比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类降雨事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各形态氮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对比图;
[00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类降雨事件下缓冲带建设前后各形态磷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0032]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1为缓冲带、2为缓冲池、3为弯道、4为缓冲池的边坡,缓冲带1也可称为缓冲区,缓冲池2也可称作缓冲区单元,也就是说缓冲区是由若干个缓冲区单元构成的。
[003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装置的开发模式立体图,如图2所示,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1,缓冲带1的一侧与水体衔接;缓冲带1中设有若干缓冲池2,每个缓冲池2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水体延伸,并与水体连通;每个缓冲池2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3,弯道3的转向角度为锐角;缓冲池2内铺设植被。
[003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带1一般建立在水体(湖泊、水库和河流)上方至少20m的边岸带区域,通过场地平整改造选定区域形成地面坡度适宜的地形。缓冲带1中包括若干个缓冲池2,缓冲池2中的一个弯道3的长(β)为20m,宽为5m,深度0.02

0.05m(保证地表径流不溢出缓冲池2即可),弯道的转向角度(α)可以设置45
°
。依据治理区域的环境位置特征,可将多个缓冲池2搭接成一个完整缓冲带1。缓冲池的边坡4以网格石笼、生态袋、木桩等要素构建为主,在保证缓冲带1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减轻对缓冲带1下垫面的影响,实现缓冲带1污染消减和生态景观功能。在缓冲池2内种植植被,植物配置综合考量,选取耐污能力强、根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一侧与所述水体衔接;所述缓冲带中设有缓冲池,每个所述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所述水体延伸,并与所述水体连通;每个所述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所述弯道的转向角度为锐角;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格石笼、木桩或者生态袋,所述网格石笼、所述木桩或者所述生态袋设于每个所述缓冲池的边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坡度根据所述水体所在位置的降雨特征、所述水体上方的路径坡度以及初期冲刷效应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的土方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地表径流得到。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放李文吴李军李平陈珀朱长根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