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3955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导坑,所述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所述加固锚杆与所述系统锚杆间隔施作,所述加固锚杆包括摩擦型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在拱腰处施作中空注浆锚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长度比所述系统锚杆长度增加20%以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桩锚联合加固施工方法的针对性强、施工进度快,对于破碎或极破碎围岩地区的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而言,能够较好的保证中夹岩柱围岩的稳定性,使得整体隧道衬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更能提高“围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破碎或极破碎围岩地区,针对大跨度、小净距的隧道开挖方式中,双侧壁导坑法等以分部开挖为主的施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中夹岩柱的加固方法主要以注浆小导管、中空注浆锚杆或对拉锚杆为主。但是,中夹岩柱的加固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现有的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是对两隧道之间从拱脚到墙脚区域这部分中夹岩柱的加固,忽略了对拱腰和墙脚下方围岩的加固,导致围岩塑性区域极可能在两隧道拱腰之间或墙脚下方之间贯通。另一方面,在破碎或极破碎围岩区域,注浆加固的效果一般较差,浆液很容易沿着围岩裂隙流失,尤其在有裂隙水发育的破碎地层中,加固效果更加难以保证。以上存在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出现变形或开裂,而且该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查明,导致后期频繁返修,极大增加了养护维修的经济压力。
[000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穿越围岩破碎区的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困难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该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能够较好的保证中夹岩柱围岩的稳定性,使得整体隧道衬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07]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导坑,所述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
[0008]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所述加固锚杆与所述系统锚杆间隔施作,所述加固锚杆包括摩擦型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
[0009]在拱腰处施作中空注浆锚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长度比所述系统锚杆长度增加20%以上。
[0010]优选地,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包括:
[0011]钻孔,所述钻孔直径为所述加固锚杆直径的0.9倍;
[0012]将所述加固锚杆打入所述钻孔中;
[0013]当所述加固锚杆为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时,往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注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的管壁上具有注浆孔。
[0014]优选地,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后,当两隧道最小净距≤5m时,从后行洞靠近中夹岩柱一侧向先行洞靠近中夹岩柱一侧施作预应力对拉锚杆。
[0015]优选地,还包括:靠近中夹岩柱的两隧洞在下导坑开挖后,在墙脚与仰拱交界处施作桩基。
[0016]优选地,所述桩基的直径为0.5~1m,桩长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
[0017]优选地,在墙脚与仰拱交界处施作桩基,包括:
[0018]在墙脚与仰拱交界处挖基坑;
[0019]在所述基坑中注入混凝土。
[00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导坑,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加固锚杆与系统锚杆间隔施作,加固锚杆包括摩擦型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在拱腰处施作中空注浆锚杆,中空注浆锚杆长度比系统锚杆长度增加20%以上。
[0021]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隧道开挖掌子面围岩分级报告、围岩级别判定卡、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结论,明确围岩破碎程度,在双侧壁导坑等分部开挖的基础上,采用桩锚联合加固施工方法。针对拱腰至墙脚区域混合使用摩擦型锚杆改善注浆加固较差的问题,桩锚联合加固施工方法的针对性强、施工进度快,对于破碎或极破碎围岩地区的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而言,能够较好的保证中夹岩柱围岩的稳定性,使得整体隧道衬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更能提高“围岩

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从而规避隧道结构变形、开裂的风险;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分部开挖施工,也可以适用于所有破碎围岩区域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2为一种隧道中夹岩柱最小净距>5m的加固施工示意图;
[0025]图3为另一种隧道中夹岩柱最小净距≤5m的加固施工示意图。
[0026]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7]系统锚杆1、中空注浆锚杆2、摩擦型锚杆3、预应力对拉锚杆4、桩基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该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能够较好的保证中夹岩柱围岩的稳定性,使得整体隧道衬砌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种隧道中夹岩柱最小净距>5m的加固施工示意图;图3为另一种隧道中夹岩柱最小净距≤5m的加固施工示意图。
[003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32]S110,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导坑,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1;
[0033]在实际应用中,以双侧壁七步开挖为例,施工准备

掌子面围岩分级及超前地质预报

先行洞开挖、支护及加固

后行洞开挖、支护及加固,先行洞和后行洞掌子面间距≥隧道开挖宽度的2倍

施工结束。
[0034]先行洞或后行洞开挖、支护及加固具体包括靠近中夹岩柱的上导坑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下导坑开挖、其余导坑、监控量测,符合要求,拆除临时支护,施作仰拱,超出限制,采取整改措施。靠近中夹岩柱的上导坑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下导坑开挖、其余导坑均包括立钢拱架、挂钢筋网、喷混。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1,具有支护加固作用。
[0035]S120,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加固锚杆与系统锚杆1间隔施作,加固锚杆包括摩擦型锚杆3和中空注浆锚杆2;
[0036]在实际应用中,靠近中夹岩柱的上下导坑开挖后,间隔施作摩擦型锚杆3或/和中空注浆锚杆2,也就是说系统锚杆1间隔处可以施作摩擦型锚杆3和中空注浆锚杆2中的一种锚杆,也可以同时摩擦型锚杆3和中空注浆锚杆2,具体施作摩擦型锚杆3还是施作中空注浆锚杆2,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的不同自行设定。需要说明的是,施作摩擦型锚杆3和中空注浆锚杆2的数量和排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开挖靠近中夹岩柱的导坑,所述导坑的围岩处插入有系统锚杆;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所述加固锚杆与所述系统锚杆间隔施作,所述加固锚杆包括摩擦型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在拱腰处施作中空注浆锚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长度比所述系统锚杆长度增加2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夹岩柱处施作加固锚杆,包括:钻孔,所述钻孔直径为所述加固锚杆直径的0.9倍;将所述加固锚杆打入所述钻孔中;当所述加固锚杆为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时,往所述中空注浆锚杆注浆,所述中空注浆锚杆的管壁上具有注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修能胡建华陈晓艳许健于世杰金小龙张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