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9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包括沿竖向层叠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围挡和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布置于第一围挡内,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一植被层;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围挡、第二填料层和配光结构;第二填料层布置于第二围挡内,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二植被层;配光结构处于第二植被层的上方,用于为第二植被层提供光照;第一围挡漂浮于水面且处于沉没在水中的第二围挡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侵占河湖水域面积小,单位面积的水质净化效果极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域,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人工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复合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尾水一般排向自然河湖,加之河湖沿岸普遍分布着许多污水、雨水、混流排口,大量河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我国目前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及排口出水水质提升的需求强烈,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因气候适应性好,处理能力强,运行费用低,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环境,是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传统的人工湿地技术需要大量占用陆地用地且容易出现堵塞,在城镇等用地紧张地区受到的制约较大,而且使用寿命受填料堵塞影响较大。除此之外,随着城镇发展和环境治理,河湖水体周边的排口往往会排放大量的污水,而且污水的成分越来复杂,需要大型的多个人工湿地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而无论是大型的人工湿地还是多个人工湿地都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但往往是排口处的河湖水体结构复杂,无法一次性布置大型或是多个人工湿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人工湿地。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包括沿竖向层叠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
[0005]第一围挡,所述第一围挡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一围挡包括第一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一底板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一围挡一侧靠近第一侧壁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上进水口,另一侧靠近第一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上出水口;
[0006]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布置于第一围挡内,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一植被层;
[0007]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
[0008]第二围挡,所述第二围挡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二围挡包括第二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二底板四周的第二侧壁,第二围挡一侧靠近第二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下进水口,下进水口通过软管与上出水口连通;
[0009]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布置于第二围挡内,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二植被层;
[0010]配光结构,所述配光结构处于第二植被层的上方,用于为第二植被层提供光照;
[0011]所述第一围挡漂浮于水面且处于沉没在水中的第二围挡的正上方。
[00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上设置有限制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非竖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0013]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0014]多根导向桩,所述导向桩的下端插入水底,上端沿竖向延伸,多个导向桩围绕在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的四周,限制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非竖向方向的移动。
[0015]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配光结构包括,
[0016]箱体,所述箱体是可竖向移动的连接于导向桩的中空透明结构,箱体悬置于第二围挡的上方,箱体内布置有多个为第二植被层提供光照的灯管。
[0017]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一围挡外侧布置有多组第一漂浮体;所述第一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围挡底部,第一底板与第一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底网。
[001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二围挡外侧布置有多组第二漂浮体;所述第二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围挡底部,第二底板与第二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底网。
[001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导向桩的上端处于水面以下低于在第一漂浮体最大浮力情况时第一围挡的下端、高于第一围挡上端与水平齐平时第一围挡的下端。
[002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一围挡内设置有第一配水管;所述第一配水管处于第一填料层上端面,一端连通上进水口,第一配水管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配水支管,第一配水支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配水孔。
[002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一填料层的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一端与上出水口连通,包括多个沿横向和纵向依次连通的收水支管;所述收水支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收水孔。
[002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所述第二填料层底部埋设有第二配水管;所述第二配水管一端与下进水口连通,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依次连通的第二配水支管,第二配水支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配水孔。
[0023]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沿竖向层叠布置形成整体式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侵占的河湖面积极小,应用在排口处进行污水净化效果极好,单位面积下的净化率极高,能够在复杂水域情况下进行很好的布置;
[0024]2、本技术通过限位结构限制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非竖向方向上的移动,使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受限于某一河湖水域位置,方便与排口连接,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更加稳定;
[0025]3、本技术的限位结构极为简单,通过多根导向桩即可达到限制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非竖向移动的效果,布置方便;
[0026]4、本技术的配光结构简单,通过在密闭透光箱体内布置灯管,利用灯光发光照射第二植被层,第二植被层为沉水植物,解决了沉水植物光照受限的问题;
[0027]5、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围挡上设置第一漂浮体,第一围挡的第一底板为可拆卸式结构,可以通过第一漂浮体对第一围挡内的第一填料层进行很好的清洗,操作简单;
[0028]6、本技术在第二围挡上设置第二漂浮体,起作用与第一围挡上的第一漂浮体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方便对第二填料层的清洗,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堵塞清洗困难;
[0029]7、本技术对导向桩的上端高度进行了限定,通过上述的限定能够方便第一围挡下放进入到导向桩内或是从导向桩内脱出,极大程度方便了第一围挡的安装;
[0030]8、本技术在第一围挡内设置第一配水结构,在第二填料层底部设置第二配水结构,其目的都是将进入的污水均匀分散到填料层上,通过填料层的吸附过滤进行净化,通
过植被层的消化吸收进行净化;
[0031]9、本技术在第一填料层内设置收水管,利用收水管收集第一填料层内的污水,然后集中排放,污水的汇集效果极好。
[0032]本技术结构简单,侵占河湖水域面积小,单位面积的水质净化效果极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域,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33]图1:本技术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本技术第一湿地单元第一配水结构布置示意图(俯视视向);
[0035]图3:本技术第二湿地单元第二配水结构布置示意图(俯视视向);
[0036]其中:11—第一围挡;12—上进水口;13—上出水口;14—第一填料层;15—第一植被层;16—第一漂浮体;17—第一配水管;18—收水管;21—第二围挡;22—下进水口;23—软管;24—第二填料层;25—第二植被层;26—第二漂浮体;27—第二配水管;3—导向桩;4—箱体;5—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层叠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围挡(11),所述第一围挡(11)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一围挡(11)包括第一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一底板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一围挡(11)一侧靠近第一侧壁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上进水口(12),另一侧靠近第一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上出水口(13);第一填料层(14),所述第一填料层(14)布置于第一围挡(11)内,第一填料层(14)上种植有第一植被层(15);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围挡(21),所述第二围挡(21)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二围挡(21)包括第二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二底板四周的第二侧壁,第二围挡(21)一侧靠近第二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下进水口(22),下进水口(22)通过软管(23)与上出水口(13)连通;第二填料层(24),所述第二填料层(24)布置于第二围挡(21)内,第二填料层(24)上种植有第二植被层(25);配光结构,所述配光结构处于第二植被层(25)的上方,用于为第二植被层(25)提供光照;所述第一围挡(11)漂浮于水面且处于沉没在水中的第二围挡(21)的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上设置有限制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非竖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桩(3),所述导向桩(3)的下端插入水底,上端沿竖向延伸,多个导向桩(3)围绕在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的四周,限制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非竖向方向的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结构包括,箱体(4),所述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乐刘志军彭传国何尚志姜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泽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