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9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包括沿竖向层叠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围挡和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布置于第一围挡内,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一植被层;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围挡、第二填料层和配光结构;第二填料层布置于第二围挡内,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第二植被层;配光结构处于第二植被层的上方,用于为第二植被层提供光照;第一围挡漂浮于水面且处于沉没在水中的第二围挡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侵占河湖水域面积小,单位面积的水质净化效果极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域,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人工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复合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尾水一般排向自然河湖,加之河湖沿岸普遍分布着许多污水、雨水、混流排口,大量河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我国目前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及排口出水水质提升的需求强烈,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因气候适应性好,处理能力强,运行费用低,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环境,是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传统的人工湿地技术需要大量占用陆地用地且容易出现堵塞,在城镇等用地紧张地区受到的制约较大,而且使用寿命受填料堵塞影响较大。除此之外,随着城镇发展和环境治理,河湖水体周边的排口往往会排放大量的污水,而且污水的成分越来复杂,需要大型的多个人工湿地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而无论是大型的人工湿地还是多个人工湿地都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但往往是排口处的河湖水体结构复杂,无法一次性布置大型或是多个人工湿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人工湿地。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层叠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围挡(11),所述第一围挡(11)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一围挡(11)包括第一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一底板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一围挡(11)一侧靠近第一侧壁上端的位置设置有上进水口(12),另一侧靠近第一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上出水口(13);第一填料层(14),所述第一填料层(14)布置于第一围挡(11)内,第一填料层(14)上种植有第一植被层(15);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围挡(21),所述第二围挡(21)是上端敞口下端以及侧部封闭的围护结构,第二围挡(21)包括第二底板以及竖向安装于第二底板四周的第二侧壁,第二围挡(21)一侧靠近第二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下进水口(22),下进水口(22)通过软管(23)与上出水口(13)连通;第二填料层(24),所述第二填料层(24)布置于第二围挡(21)内,第二填料层(24)上种植有第二植被层(25);配光结构,所述配光结构处于第二植被层(25)的上方,用于为第二植被层(25)提供光照;所述第一围挡(11)漂浮于水面且处于沉没在水中的第二围挡(21)的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上设置有限制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非竖向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桩(3),所述导向桩(3)的下端插入水底,上端沿竖向延伸,多个导向桩(3)围绕在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的四周,限制第一围挡(11)和第二围挡(21)非竖向方向的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结构包括,箱体(4),所述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乐刘志军彭传国何尚志姜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泽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