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预压环和固定螺栓,所述滚动体的外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外圈,该滚动体的内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内圈,且滚动体呈圆柱状并采用双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便于对电机与轴承之间快速连接,且通过预压环起到的预压力的作用,不易使轴承出现松动现象,方便对滚动体侧部注入润滑油,保证了滚动体的正常工作与高转速要求,在使用拉马器拆卸轴承时通过铜皮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不仅保证了轴承的强度,而且降低了成本,不易出现噪音,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轴承又名电动机轴承或者马达轴承,是专门应用于电动机或者马达上的一种专用轴承。电机使用的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部件。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146583 U,技术的名称为一种电机轴承包括内圈、外圈、钢球和保持架,内外圈上设有滚道,钢球滚动设于滚道内,保持架夹持设于所述钢球两端用于均匀隔离钢球;该电机轴承还包括橡胶层,橡胶层包覆于外圈的外周面。但是现有电机轴承存在着不便于对电机与轴承之间快速连接,没有起到的预压力的作用,易使轴承出现松动现象,不方便对滚动体侧部注入润滑油,满足不了滚动体的长时间的正常工作与高转速要求,在使用拉马器拆卸轴承无法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容易导致轴承常出现浪费现象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以解决现有电机轴承存在着不便于对电机与轴承之间快速连接,没有起到的预压力的作用,易使轴承出现松动现象,不方便对滚动体侧部注入润滑油,满足不了滚动体的长时间的正常工作与高转速要求,在使用拉马器拆卸轴承无法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容易导致轴承常出现浪费现象问题。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预压环和固定螺栓,所述滚动体的外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外圈,该滚动体的内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内圈,且滚动体呈圆柱状并采用双列;所述预压环采用65Mn制成的环体,且预压环位于轴承外圈的一侧,且轴承外圈通过固定螺栓与电机壳体相连接,且固定螺栓的数量采用4个至8个,该固定螺栓采用360度等距设置在轴承外圈1上。
[0006]进一步,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外圈本体、连接凸起、进油槽、进油孔和阶梯孔,所述外圈本体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连接凸起,该外圈本体外围开设有进油槽,且进油槽的端部开设有进油孔;所述阶梯孔的数量与固定螺栓的数量相同,且阶梯孔360度等距开设在连接凸起的侧部。
[0007]进一步,所述预压环的外径与阶梯孔的最大孔直径相通,且阶梯孔的最大孔的孔深小于预压环的厚度,且预压环通过过度配合设置在阶梯孔的内部。
[0008]进一步,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内圈本体、铜皮一、散热凸起、环形槽、密封圈和铜皮二,所述内圈本体一侧粘连有铜皮一,另一侧粘连有铜皮二;所述散热凸起设置在内圈本体的侧部外方,且内圈本体的中部两侧方依次设有环形槽与密封圈,且环形槽的内部间隙配
合有滚动体。
[0009]进一步,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小于轴承外圈内径2mm至5mm,该密封圈采用全氟醚O型圈体,密封圈通过内圈本体外周开设的凹槽套在轴承内圈的外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固定螺栓通过阶梯孔便于对电机与轴承之间快速连接,且通过预压环起到轴承与电机壳之间的预压力的作用,不易使轴承出现松动现象,且通过进油槽与进油孔的设置方便对滚动体侧部注入润滑油,保证了滚动体的正常工作,且通过滚动体形状呈圆柱并采用双列保证了高转速的要求。
[0012]2.本技术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在使用拉马器拆卸轴承时通过铜皮二铜皮一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同时由于是粘连的方式连接,从而为了第二次对轴承使用便于对铜皮二铜皮一进行更换,不仅保证了轴承的强度,而且降低了成本,且通过散热凸起起到了一定的散热效果,且密封圈通过采用全氟醚O型圈体,不仅满足了耐高温的要求,而且不易使电机内外的杂质影响滚动体正常工作,不易出现噪音。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轴承内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轴承内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
轴承外圈,1a
‑
外圈本体,1b
‑
连接凸起,1c
‑
进油槽,1d
‑
进油孔,1e
‑
阶梯孔,2
‑
轴承内圈,21
‑
内圈本体,22
‑
铜皮一,23
‑
散热凸起,24
‑
环形槽,25
‑
密封圈,26
‑
铜皮二,3
‑
滚动体,4
‑
预压环,5
‑
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附图1、2所示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由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预压环4和固定螺栓5,滚动体3的外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外圈1,该滚动体3的内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内圈2,且滚动体3呈圆柱状并采用双列;预压环4采用60Mn制成的环体,且预压环4位于轴承外圈1的一侧,且轴承外圈1通过固定螺栓5与电机壳体相连接,且固定螺栓5的数量采用4个至8个,该固定螺栓5采用360度等距设置在轴承外圈1上。
[0023]轴承外圈1包括外圈本体1a、连接凸起1b、进油槽1c、进油孔1d和阶梯孔1e,外圈本体1a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连接凸起1b,该外圈本体1a外围开设有进油槽1c,且进油槽1c的端部开设有进油孔1d;阶梯孔1e的数量与固定螺栓5的数量相同,且阶梯孔1e360度等距开设在连接凸起1b的侧部。
[0024]预压环4的外径与阶梯孔1e的最大孔直径相通,且阶梯孔1e的最大孔的孔深小于预压环4的厚度,且预压环4通过过度配合设置在阶梯孔1e的内部。
[0025]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5通过阶梯孔1e便于对电机与轴承之间快速连接,且通过预压环4起到轴承与电机壳之间的预压力的作用,不易使轴承出现松动现象,且通过进油槽1c与进油孔1d的设置方便对滚动体3侧部注入润滑油,保证了滚动体3的正常工作,且通过滚动体3形状呈圆柱并采用双列保证了高转速的要求。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附图3、4所示
[0028]轴承内圈2包括内圈本体21、铜皮一22、散热凸起23、环形槽24、密封圈25和铜皮二26,内圈本体21一侧粘连有铜皮一22,另一侧粘连有铜皮二26;散热凸起23设置在内圈本体21的侧部外方,且内圈本体21的中部两侧方依次设有环形槽24与密封圈25,且环形槽24的内部间隙配合有滚动体3。
[0029]密封圈25的外径小于轴承外圈1内径2mm至5mm,该密封圈25采用全氟醚O型圈体,密封圈25通过内圈本体21外周开设的凹槽套在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预压环(4)和固定螺栓(5),所述滚动体(3)的外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外圈(1),该滚动体(3)的内部间隙配合有轴承内圈(2),且滚动体(3)呈圆柱状并采用双列;所述预压环(4)采用60Mn制成的环体,且预压环(4)位于轴承外圈(1)的一侧,且轴承外圈(1)通过固定螺栓(5)与电机壳体相连接,且固定螺栓(5)的数量采用4个至8个,该固定螺栓(5)采用360度等距设置在轴承外圈(1)上;所述预压环(4)的外径与阶梯孔(1e)的最大孔直径相通,且阶梯孔(1e)的最大孔的孔深小于预压环(4)的厚度,且预压环(4)通过过度配合设置在阶梯孔(1e)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电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1)包括外圈本体(1a)、连接凸起(1b)、进油槽(1c)、进油孔(1d)和阶梯孔(1e),所述外圈本体(1a)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连接凸起(1b),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磊,任晓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华磊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