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26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安全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检测气囊,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报警灯,所述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检测组件。该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实时接受检测弹簧下压的力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外置终端,方便使用者及时通过BIM技术整理收集的检测数据,通过设置防水套,有效降低泥水浸入的情形发生,避免受到泥水影响使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报警器,在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及时启动报警器向周围工作者报警,提醒工作者撤离危险区域。危险区域。危险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安全检测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铁路隧道是专供火车运输行驶的通道,铁路穿越山岭地区时,由于牵引能力有限和最大限坡要求(小于24%),需要克服高程障碍,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管理工具,主要是用于工程设计、工程建造以及工程管理,通过BIM技术共享和传递的作用,将数据建设过程当中施工安全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得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能够准确的了解建筑信息,并及时应对。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CN202220208819.7一种泥质岩富水隧道实时安全检测装置,该装置、上具有多个检测报警单元,多个检测报警单元能够检测隧道中更多的位置的泥土流失情况,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高度的隧道,但该装置上安装了大量的报警灯,在实际的使用中是一种非常浪费的情况,且该设备的检测口缺乏保护,若是隧道内顶中部分泥水浸透很可能通过浸入设备内部影响报警灯的工作,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容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故而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具备成本较低、防泥水浸入等优点,解决了该装置上安装了大量的报警灯,在实际的使用中是一种非常浪费的情况,且该设备的检测口缺乏保护,若是隧道内顶中部分泥水浸透很可能通过浸入设备内部影响报警灯的工作,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容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检测气囊,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报警灯,所述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检测组件;
[0008]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块、检测室、压力传感器、检测弹簧、接触板、限位环、防水套和供电电池,所述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室,所述检测室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弹簧,所述检测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接触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套,所述检测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
[0009]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前侧设置有信号传输端,所述固定块位于限位环的内
部。
[0010]进一步,所述防水套的底部设置有卡环,所述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漆,报警器的前侧设置有信号传输器。
[0011]进一步,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卡环的底部通过环形卡槽顶部的开口延伸至环形卡槽的内部。
[0012]进一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检测弹簧的顶部通过滑孔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
[0013]进一步,所述供电电池与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池的充电口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实时接受检测弹簧下压的力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外置终端,方便使用者及时通过BIM技术整理收集的检测数据,通过设置防水套,有效降低泥水浸入的情形发生,避免受到泥水影响使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报警器,在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及时启动报警器向周围工作者报警,提醒工作者撤离危险区域。
[0017]2、该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时,先将两个连接板的相背一侧与隧道内壁的合适位置固定,或是用支撑架等物固定,然后使弧形检测气囊的外表面与隧道内顶壁贴合,使接触板的顶部与隧道内顶壁贴合,最后启动压力传感器,收集检测到的数据,若有意外发生,隧道内顶壁掉落物压在接触板上,使接触板下压挤压检测弹簧,力度通过检测弹簧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收集的超出阈值的数据向传输出外置终端,使用者接受到数据后及使发送告警信号到报警灯内,安全检测设备附近人群告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底板、2连接板、3弧形检测气囊、4报警灯、5检测组件、501固定块、502检测室、503压力传感器、504检测弹簧、505接触板、506限位环、507防水套、508供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两个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检测气囊3,提高与隧道内顶壁接触的面积,使得安全检测设备能适应不同状态的隧道内顶壁,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涂覆有沥青漆,防止泥水腐蚀,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报警
灯4,报警器的前侧设置有信号传输器,接受外置终端传输的告警信号,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检测组件5。
[0024]检测组件5包括固定块501、检测室502、压力传感器503、检测弹簧504、接触板505、限位环506、防水套507和供电电池508,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501,固定块50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室502,检测室50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03,压力传感器503的前侧设置有信号传输端,用于传输信号,压力传感器5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弹簧504,检测弹簧5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触板505,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06,限位环506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接触板50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套507,防水套507的底部设置有卡环,方便拆卸和安装,检测室5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508,供电电池508的充电口贯穿固定块501并延伸至固定块501的外部,方便在不使用时对供电电池508进行充电。
[0025]在实施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0026]1)先将两个连接板2的相背一侧与隧道内壁的合适位置固定,或是用支撑架等物固定;
[0027]2)然后使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与隧道内顶壁贴合,使接触板505的顶部与隧道内顶壁贴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检测设备,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检测气囊(3),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报警灯(4),所述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检测组件(5);所述检测组件(5)包括固定块(501)、检测室(502)、压力传感器(503)、检测弹簧(504)、接触板(505)、限位环(506)、防水套(507)和供电电池(508),所述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501),所述固定块(50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室(502),所述检测室(50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03),所述压力传感器(5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弹簧(504),所述检测弹簧(5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触板(505),所述弧形检测气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环(506),所述接触板(50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套(507),所述检测室(5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5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广禄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铁路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