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880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后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前轮,所述车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箱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车体的右侧前后位置均设有防护机构,所述箱体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吸泵,所述吸泵的抽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在对田边位置进行喷墨时,两个电机带动曲柄转动,两个连杆随即转动,进而使两个第二杆体转动展开,两个遮挡布随之展开,可在喷膜时,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膜装置
,具体为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就是俗称的液体地膜,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由木质素,胶原蛋白,表面活性剂,土壤保水剂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经特殊加工形成的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可将除草剂混入其中,兑入20~30倍的水,直接喷洒在农田表面,即时可在表层形成和土壤表层结合在一起的保温膜,90天左右100%降解,这层生物降解薄膜可起到保持土壤水分和保护田间墒情,还可使5~15厘米土层温度上升1~6度。
[0003]现有的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一,在装置进行喷洒时,其箱体内部的药液不能够及时搅拌,以至于箱体内部的药液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沉淀,进而影响了喷膜的效果,其二,在喷膜时,由于未设置有防护机构,以至于农户在对自己家田边位置喷膜时,喷洒的药水容易飘散至别人家田里,影响了别人家田里植物的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后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前轮,所述车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箱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车体的右侧前后位置均设有防护机构,所述箱体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吸泵,所述吸泵的抽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箱体的内部贯通连接,所述车体的顶部且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等距连接有一组喷头,所述吸泵的输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喷管贯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框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箱体的内部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的一端贯穿至框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的底部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柱,两个所述第二转柱的一端均贯穿至框体的外部分别与箱体的内部两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的下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所述第三锥形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柱,所述第三转柱的一端贯穿至框体的外部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柱和两个第二转柱以及第三转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搅拌杆,所述第一
转柱的外部上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箱体的后端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端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上转轮,所述后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下转轮,所述上转轮与下转轮之间通过皮带构成传动连接,所述上转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内部并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部前端壁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柱与第三转柱之间为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转柱之间为对称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柱和两个第二转柱以及第三转柱外表面的一组搅拌杆均为等距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杆体,所述车体的右侧前后端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两个所述第一杆体的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两个所述第一杆体与两个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遮挡布,所述箱体的右侧前后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柄,两个所述曲柄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均与两个第二杆体铰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杆体之间为对称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在车体移动时,其前轮与后轮转动,此时下转轮产生转动,经过皮带的传送使其上转轮转动,进而使蜗杆驱使蜗轮转动,其第一转柱随之转动,进而使第一锥形齿驱使两个第二锥形齿转动,两个第二转柱随即转动,同时两个第二锥形齿的转动,会驱使第三锥形齿转动,进而使第三转柱形成转动,直至使每组搅拌杆转动,随着车体的移动,可将箱体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防止其沉淀,便于更好的喷膜。
[0014]2.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在对田边位置进行喷墨时,两个电机带动曲柄转动,两个连杆随即转动,进而使两个第二杆体转动展开,两个遮挡布随之展开,可在喷膜时,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剖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吸泵与软管连接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上转轮、蜗杆与蜗轮之间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1、车体;2、后轮;3、前轮;4、推杆;5、箱体;6、储存箱;7、进口;8、搅拌机构;801、框体;802、固定杆;803、第一转柱;804、第一锥形齿;805、第二锥形齿;806、第二转柱;807、第三锥形齿;808、第三转柱;809、搅拌杆;810、蜗轮;811、固定板;812、上转轮;813、下转轮;814、皮带;815、蜗杆;9、防护机构;901、第一杆体;902、第二杆体;903、遮挡布;904、电机;905、曲柄;906、连杆;10、支撑板;11、吸泵;12、第一软管;13、斜板;14、喷管;15、第二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方案:
[0023]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后轮2,车体1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前轮3,车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4,车体1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5,箱体5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储存箱6,箱体5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7,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8,车体1的右侧前后位置均设有防护机构9,箱体5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吸泵11,吸泵11的抽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12,第一软管12的一端与箱体5的内部贯通连接,车体1的顶部且远离支撑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13,斜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喷管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后轮,所述车体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前轮,所述车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箱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车体的右侧前后位置均设有防护机构,所述箱体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吸泵,所述吸泵的抽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箱体的内部贯通连接,所述车体的顶部且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等距连接有一组喷头,所述吸泵的输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喷管贯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地膜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框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箱体的内部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柱,所述第一转柱的一端贯穿至框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的底部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柱,两个所述第二转柱的一端均贯穿至框体的外部分别与箱体的内部两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形齿的下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所述第三锥形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柱,所述第三转柱的一端贯穿至框体的外部通过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汶冀陈嘉莹韩易谋陈涵魏斌刘现方韩霞的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宜中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