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35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高强度防护布例如包括:第一纤维线材与第二纤维线材,该第一纤维线材为共混浆料、纳米金属溶液、多个无机物粒子及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形成的包芯纱,该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过热熔融后包覆在该包芯纱的芯线材的外周侧,以与该包芯纱的外包覆层间隔,该第二纤维线材与该第一纤维线材相同或为由该共混浆料与该纳米金属溶液形成的单线纱;将该第一纤维线材与该第二纤维线材以交错迭层方式形成多层黏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了原有纤维线材的柔性,且防护布不易被穿透,防护系数增加具有很高的强度,迭层方式使得防护布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进而可以防臭,同时防护布本体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体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体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布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和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日常生活中纺织品需常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具有抗菌防霉或除臭等效果的机能型纺织品愈来愈受到市场重视。一般使用除臭性或抗菌性的纤维制品,其除臭性或抗菌性纤维必需具备耐久洗涤性能。另外,若考虑应用的广泛用途,则即使是除臭性纤维亦强烈要求与一般纤维制品同样地染色。传统制程上多将有机抗菌剂涂布至纤维表面,但因部分有机抗菌剂恐存在产生有毒物质、耐热性差、易分解、易挥发或可能引起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
[0003]另外,目前市场上的铜离子纤维都是以涤纶或尼龙为载体,其添加近纳米级的铜粉或铜化合物的加工方式属于共混,即简单地在纤维中混入铜元素粉体,除了其纤维中的铜含量均不超过1%外,此技艺存在前述易因时间而减少的问题;由于铜离子纤维以涤纶或尼龙为载体,所以其一般亲水性都较差,其纤维的回潮率与原纤维一致;采用市场上铜离子纤维制成的面料需达到抗菌除臭效果,一般添加到0~50%以上,其抗菌、除臭效果及成本不彰,且以此形成的防护无法更好的抗菌防臭,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得到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
[0007]提供第一纤维线材与第二纤维线材,该第一纤维线材为共混浆料、纳米金属溶液、多个无机物粒子及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形成的包芯纱,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过热熔融后包覆在该包芯纱的芯线材的外周侧,以与该包芯纱的外包覆层间隔,该第二纤维线材与该第一纤维线材相同或为由该共混浆料与该纳米金属溶液形成的单线纱;
[0008]将该第一纤维线材与该第二纤维线材以交错迭层方式形成多层黏合,且该多层黏合的各层的排列黏合角度至少包括以下中一者:
[0009]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25
°
与135
°
,第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15
°
与225
°

[0010]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10
°
与150
°
,第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00
°
与240
°

[0011]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40
°
与120
°
,第
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30
°
与210
°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包芯纱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A)混合搅拌该共混浆料、该纳米金属溶液、该多个无机物粒子及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以形成混合材料,其中,该纳米金属溶液包括第一金属离子,该纳米金属溶液与该共混浆料接触而形成含有该第一金属离子的第一金属离子纤维;
[0014](B)将第二金属与该第一金属离子纤维接触,使该第一金属离子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纳米铜纤维纱,该纳米铜纤维纱包括由该第一金属离子还原而得的第一金属纳米粒子;
[0015](C)烘干该混合材料以去除水分,在一抽丝机台内对该混合材料进行热熔抽丝,使纱线抽出该抽丝机台的出口而形成芯线材,其中,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过热熔融而包覆在该出口抽出的该芯线材的外周侧,使其形成第一阶段线材;
[0016](D)通过该第一阶段线材的第一次降温,定型该第一阶段线材的表面;
[0017](E)通过拉伸装置拉伸延展经冷却后的该第一阶段线材;
[0018](F)将该第一阶段线材重复步骤(A)与步骤(B),在该第一阶段线材外周围包覆在该混合材料;
[0019](G)通过该第一阶段线材的第二次降温,定型该第一阶段线材的内部而形成第二阶段线材;以及
[0020](I)收纱集中该第二阶段线材,使其成为具有防臭抗菌的该纳米铜纤维纱,即为该第一纤维线材,或者为该第一纤维线材与该第二纤维线材。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单线纱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A)混合搅拌该共混浆料与该纳米金属溶液以形成混合材料,其中,该纳米金属溶液包括第一金属离子,该纳米金属溶液与该共混浆料接触而形成含有该第一金属离子的第一金属离子纤维;
[0023](B)将第二金属与该第一金属离子纤维接触,使该第一金属离子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纳米铜纤维纱,该纳米铜纤维纱包括由该第一金属离子还原而得的第一金属纳米粒子;
[0024](C)烘干该混合材料以去除水分,在一抽丝机台内对该混合材料进行热熔抽丝,使纱线抽出该抽丝机台的出口而形成单线纱;
[0025](D)通过该单线纱的降温作业,以定型该单线纱;以及
[0026](E)收纱集中该单线纱,即为该第二纤维线材。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共混浆料包括第一纤维纱浆料与第二纤维纱浆料,该第一纤维纱浆料选自于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及莫代尔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聚丙烯纤维,该第二纤维纱浆料选自于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伸乙酯纤维、聚萘二甲酸伸乙酯纤维、伸展链聚乙烯醇纤维、伸展链聚丙烯腈纤维、聚苯并恶唑纤维、聚苯并噻唑纤维、液晶共聚酯纤维、刚性杆纤维及玻璃纤维、结构级玻璃纤维及抗性级玻璃纤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或尼龙、铜改性聚丙烯腈。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无机物粒子为稀土或矿物颗粒粉末。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离子为铜离子,该第二金属包括镁金属、铝
金属、锰金属、钛金属、锌金属、铁金属、镍金属、锡金属、铜金属或银金属。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离子的标准还原电位大于该第二金属的离子态的标准还原电位,且该第一金属离子的标准还原电位差大于该第二金属的离子态的标准还原电位差0.4伏特至4伏特。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步骤C中进行烘干的温度控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提供第一纤维线材与第二纤维线材,该第一纤维线材为共混浆料、纳米金属溶液、多个无机物粒子及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形成的包芯纱,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过热熔融后包覆在该包芯纱的芯线材的外周侧,以与该包芯纱的外包覆层间隔,该第二纤维线材与该第一纤维线材相同或为由该共混浆料与该纳米金属溶液形成的单线纱;将该第一纤维线材与该第二纤维线材以交错迭层方式形成多层黏合,且该多层黏合的各层的排列黏合角度至少包括以下中一者: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25
°
与135
°
,第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15
°
与225
°
;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10
°
与150
°
,第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00
°
与240
°
;第一层、第三层与第五层的该第一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0
°
、240
°
与120
°
,第二层、第四层与第六层的该第二纤维线材的布线角度依序为90
°
、330
°
与21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臭抗菌的高强度防护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包芯纱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混合搅拌该共混浆料、该纳米金属溶液、该多个无机物粒子及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以形成混合材料,其中,该纳米金属溶液包括第一金属离子,该纳米金属溶液与该共混浆料接触而形成含有该第一金属离子的第一金属离子纤维;(B)将第二金属与该第一金属离子纤维接触,使该第一金属离子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纳米铜纤维纱,该纳米铜纤维纱包括由该第一金属离子还原而得的第一金属纳米粒子;(C)烘干该混合材料以去除水分,在一抽丝机台内对该混合材料进行热熔抽丝,使纱线抽出该抽丝机台的出口而形成芯线材,其中,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过热熔融而包覆在该出口抽出的该芯线材的外周侧,使其形成第一阶段线材;(D)通过该第一阶段线材的第一次降温,定型该第一阶段线材的表面;(E)通过拉伸装置拉伸延展经冷却后的该第一阶段线材;(F)将该第一阶段线材重复步骤(A)与步骤(B),在该第一阶段线材外周围包覆在该混合材料;(G)通过该第一阶段线材的第二次降温,定型该第一阶段线材的内部而形成第二阶段线材;以及(I)收纱集中该第二阶段线材,使其成为具有防臭抗菌的该纳米铜纤维纱,即为该第一纤维线材,或者为该第一纤维线材与该第二纤维线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幸勋
申请(专利权)人:铨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