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158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其步骤包含:一原料混合作业,将粒径大小不超过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至一纤维原料中,形成一混合原料,及一射出成型作业,其包含塑化、充填、保压、冷却、顶出,最后射出制品,制成一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又也可以在原料混合作业中,将粒径大小不超过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至一纤维原料中,形成一混合原料之后,增加一混练造粒作业,经一混练机对该混合原料进行加热、搅混、压出切粒,进而熔融形成多个抗菌纳米铜母粒,再进行射出成型作业,以获得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以获得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以获得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抗菌纤维射出成型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将纳米级铜粉末加入于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原料后再进行射出成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是指材料的大小介于 1~100 纳米(1 纳米为 10-9 公尺)之间的微小物质。广义上的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者由该尺度范围的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成的材料的总称。
[0003]人造纤维射出产品可应用于与人类或宠物身体接触的物品,如口罩、手套、3C机壳等制品,但这些接触人类或宠物的人造纤维射出制品也是最容易因沾染细菌、孳生病菌而危害使用者健康的,因此对此类产品有抗菌效果的需求。
[0004]一般所谓“抗菌”主要是指,控制微生物的寄生和增加,抑制危害人体的细菌繁殖及事先防止菌类产生,而对于纤维、纺织品而言,它容易吸附汗水及人体体液或皮肤的排泄物,而这些排泄物则是细菌最好的滋生场所,细菌大都以这些汗水排泄物做为养料生长繁殖,同时也分解出许多难闻的味道与气体。
[000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瑞士所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预防及感染控制会议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医院内使用抗菌铜表面可帮助减少院内感染 (HAI) 的机率达 40%,并能有效杀死 97% 的细菌、许多病毒及真菌病原。
[0006]铜是人体内本身就含有的生命元素,铜离子的化合物都可溶解,进入人体的铜,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现象,对人体健康安全无虞。
[0007]2009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比尔基维尔教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铜可抑制甲型H1N1(A H1N1)流感病毒,6小时后铜表面几乎找不到存活的流感病毒;对照不锈钢表面,24小时后仍有50万病毒粒子存活。同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规范下的一项测试显示,在室温下,铜合金可在两个小时内杀灭其表面上99.9%的超级病菌MRSA。
[0008]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具有阻断疾病传播、消除异味、修复皮肤等效果,是新型的抗菌产品。早在2008年,美国环境保护机构(NRDC)就登记核准了五种铜合金用于抗菌材料,这些铜合金可以在2小时内杀灭物体表面99%的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借由纳米尺寸的铜粒子均匀混合于高分子纤维原料再进行射出而成为一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
[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包含:原料混合铜离子作业以及射出成型作业,原料混合铜离子作业:将粒径大小不超过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至一纤维原料中,形成一混合原料;射出成型作业,其包含:塑化:借由一射出机的一料斗装填该些混合原料,并将其由该料斗进入一料筒内,并以该料筒内的一螺杆对其挤压摩擦生热而使该些混合原料形成熔融状态,并应用一加热器维持其熔融的温度;
充填:将已熔化的该些混合原料续由该螺杆的推动而经由该料筒出料口注入一合模状态的模穴中;保压:在模穴中充填完熔化的该些混合原料后,继续施以高压与加注该些混合原料,直到浇口固化;冷却:使模穴内的该些混合原料在模穴内进行冷却;顶出:开模并将冷却成形的该些混合原料顶出模穴;及射出制品:去除浇道系统及废料而制成一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
[0011]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纳米铜粉末以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1%至30%混合至该纤维原料。
[0012]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纳米铜粉末以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1%至30%混合至该纤维原料,进一步地,其较佳重量百分比范围为20%至24%。
[0013]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纤维原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EVA)或尼龙(Nylon)。
[0014]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原料混合作业步骤进一步同时添加调色的色料。
[0015]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不超过48nm粒径大小的铜粉末与纤维原料混合,再进行射出成型,其可提升后续制成射出制品的铜元素的附着力,以提高射出成型制品的抗菌持续力。本专利技术以纳米级铜粉末混合于纤维,使其纤维材料本身即均匀附带抗菌纳米铜材料,有别于传统在纤维表面浸泡抗菌剂的制程,具有长效型抑制细菌繁殖与成长功能。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可直接于纳米铜粉末与纤维原料混合后,即进行射出制程,不需制备成铜母粒,其原料的流动通过螺杆带动,可达到混炼效果,其成品通常可不需额外加工,可达到精简工序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流程图;图3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实施例的射出制品制作方法的设备流程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
ꢀꢀꢀꢀꢀꢀꢀ
纳米铜粉末;2
ꢀꢀꢀꢀꢀꢀꢀ
纤维原料;3
ꢀꢀꢀꢀꢀꢀꢀ
射出机;31
ꢀꢀꢀꢀꢀꢀ
料斗;32
ꢀꢀꢀꢀꢀꢀ
料筒;321
ꢀꢀꢀꢀ
出料口;33
ꢀꢀꢀꢀꢀꢀ
螺杆;4
ꢀꢀꢀꢀꢀꢀꢀ
加热器;5
ꢀꢀꢀꢀꢀꢀꢀ
模具;51
ꢀꢀꢀꢀꢀꢀ
模穴;6
ꢀꢀꢀꢀꢀꢀꢀ
浇口;
7
ꢀꢀꢀꢀꢀ
色料。
[0018]步骤S11~步骤126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步骤S21~步骤236
ꢀꢀꢀꢀꢀꢀ
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配合图式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所附图式主要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些图式中仅标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组件,且所显示的组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组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
[0020]另外,在图式中未必按比例绘制,举例来说,图中的一些组件的尺寸可能增大或减小,以帮助改进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理解。同样地,为了讨论某些实施方式,一些组件及/或操作可能被分为不同的区块或组合为单一区块。此外,尽管已于图式中例示性地绘示特定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看出修改、等同物以及替代物会落入所附申请专利范围内。
[0021]实施一请先参照图1及图3至图6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及设备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步骤包含:原料混合作业(步骤S11)以及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作业(步骤S12)。
[0022]该原料混合作业(步骤S11)将粒径大小不超过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1混合至一纤维原料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含:原料混合作业:将粒径大小不超过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至一纤维原料中,形成一混合原料;以及射出成型作业,其包含:塑化:借由一射出机的一料斗装填该些混合原料,并将其由该料斗进入一料筒内,并以该料筒内的一螺杆对其挤压摩擦生热而使该些混合原料形成熔融状态,并应用一加热器维持其熔融的温度;充填:将已熔化的该些混合原料由该螺杆的推动而经由该料筒出料口注入一合模状态的模具的模穴中;保压:在该模穴中充填完熔化的该些混合原料后,继续施以压力与加注该些混合原料,直到浇口固化;冷却:使模穴内的该些混合原料在该模穴内进行冷却;顶出:开模并将冷却成形的该些混合原料顶出该模穴;及射出制品:去除浇道系统及废料而制成一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铜粉末以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1%至30%混合至该纤维原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至该纤维原料中的该纳米铜粉末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20%至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纳米铜纤维射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原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聚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幸勋
申请(专利权)人:铨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