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68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的制造方法例如包括:将粒径大小不超出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后加入至一纤维浆液中,以形成一第一混合液;将该第一混合液及一添加物混合搅拌并进行电化学反应,以形成一第二混合液,该添加物包含石墨烯、锗离子及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对该第二混合液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一混合材料;对该混合材料进行烘干以去除所含水分;通过一抽丝设备由该混合材料中挤出至少一纤维纺丝;将该至少一纤维纺丝通过多个辊轮并进行拉伸;及对拉伸后的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冷却定型加工,以形成一纤维成品。以形成一纤维成品。以形成一纤维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和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抬头,具有抗菌防霉、除臭等效果的机能型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及市场的重视。众所周知,包含金属材料的机能型纤维制造方法,可以将金属材料与黏着剂混合后直接涂布至纤维表面以制得具有远红外线功能的纤维。
[0003]然而,上述众所周知的纤维制造方法,由于黏着剂的黏性会随着时间而削减,导致纤维表面的金属材料含量也会日渐减少,进而降低由该纤维所制成的纺织品的远红外线效果。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具有远红外线功能的纤维。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用于产生远红外线功能的添加物、且不易脱落的纤维。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应用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所制成。
[0008]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包括:将粒径大小不超出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后加入至一纤维浆液中,以形成一第一混合液;将该第一混合液及一添加物置于一搅拌槽中混合搅拌,并进行电化学反应,以形成一第二混合液,该添加物包含一离子液体,且该离子液体中包含石墨烯、锗离子及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并与该纳米铜粉末中的铜离子形成链结;对该第二混合液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一混合材料;对该混合材料以介于100℃至150℃之间的温度进行烘干,以去除该混合材料所含水分;将烘干后的混合材料输入至一抽丝设备中,使该抽丝设备由该混合材料中挤出至少一纤维纺丝;将该至少一纤维纺丝通过多个辊轮,使该多个辊轮对该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拉伸;及对拉伸后的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冷却定型加工,以形成一纤维成品。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该第二混合液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一混合材料具体为:对该第二混合液以辐射能或是辐射能搭配机械能的组合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该混合材料。如此,具有以不同能量激发该第二混合液,使其发出远红外线的功效。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烘干后的该混合材料先进行远红外线特性检测,以测量该混合材料的远红外线分光放射率是否不低于标准值,若量测结果为否,对该混合材
料再次进行能量激发,且在能量激发后输入至该抽丝设备中。如此,具有能够使该混合材料发出足量的远红外线的功效。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该混合材料再次进行能量激发,且在能量激发后输入至该抽丝设备中具体为:对该混合材料以辐射能或是辐射能搭配机械能的组合再次进行能量激发,且在能量激发后输入至该抽丝设备中。如此,具有能够使该混合材料发出足量的远红外线的功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添加物中具有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该抽丝设备的一出料口具有该多个该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经由该抽丝设备热熔融后,包覆在通过该出料口的至少一纤维纺丝的外环周面,以形成一包覆层,对该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冷却后,再使该至少一纤维纺丝通过该多个辊轮。如此,可以在该纤维成品的外周环面形成具有黏性的表层的功效。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添加物中具有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该抽丝设备的一出料口具有烘干前的混合材料,该烘干前的混合材料经由该抽丝设备热熔融后,包覆在通过该出料口的至少一纤维纺丝的外环周面,以形成一包覆层,对该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冷却后,再使该至少一纤维纺丝通过该多个辊轮。如此,可以在该纤维成品的外周环面形成具有黏性的表层的功效。
[0014]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包含:一芯部,内部包含一纤维材料、粒径大小不超出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以及石墨烯、锗离子及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并与该纳米铜粉末中的铜离子形成链结;及一包覆部,环设在该芯部的外环周面。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芯部内部具有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如此,能够提升纤维成品的抗拉强度、延伸度及弹性等功效。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包覆部由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所组成。如此,可以通过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包覆该芯部,使其具有延长防臭抗菌效果的功效。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包覆部由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该纤维材料、该纳米铜粉末,以及该石墨烯、该锗离子及该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所组成。如此,可以通过该多个热可塑性聚氨酯胶粒包覆该芯部,使其具有延长防臭抗菌效果的功效。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下列特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纳米铜粉末加入至纤维浆液中,以及添加石墨烯、锗离子及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添加物,并进行电化学反应及能量激发,使该添加物与该纳米铜粉末的铜离子产生链结而不易脱落,并形成可发出远红外线的混合材料,随后,对该混合材料进行烘干、拉伸及冷却定型加工,以形成具有远红外线功能的纤维成品。由于,该些添加物与该纳米铜粉末及该纤维浆液混炼形成,因此,该些添加物相较于现有工艺通过黏着剂黏着在纤维表面的方式,不容易产生脱落,再者,在能量激发的影响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如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可以达到延长防臭抗菌、提升人体保健以及提高纤维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对应的设备系统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对应的设备系统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为搅拌槽;2为烘炉;3为抽丝设备;31为出料口;4为纤维纺丝;5为拉伸设备;51为辊轮;6为纤维成品;61为芯部;62为包覆部;7为冷却设备;8为滚筒;9为冷却设备;S1为原料混合步骤;S2为纺丝步骤;S21为能量激发步骤;S22为烘干步骤;S23为拉伸步骤;S24为冷却定型步骤;S25为检测步骤;S26为包覆及冷却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粒径大小不超出48nm的干燥的纳米铜粉末混合后加入至一纤维浆液中,以形成一第一混合液;将该第一混合液及一添加物置于一搅拌槽中混合搅拌,并进行电化学反应,以形成一第二混合液,该添加物包含一离子液体,且该离子液体中包含石墨烯、锗离子及锆离子的其中至少一种,并与该纳米铜粉末中的铜离子形成链结;对该第二混合液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一混合材料;对该混合材料以介于100℃至150℃之间的温度进行烘干,以去除该混合材料所含水分;将烘干后的混合材料输入至一抽丝设备中,使该抽丝设备由该混合材料中挤出至少一纤维纺丝;将该至少一纤维纺丝通过多个辊轮,使该多个辊轮对该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拉伸;以及对拉伸后的至少一纤维纺丝进行冷却定型加工,以形成一纤维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该第二混合液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一混合材料具体为:对该第二混合液以辐射能或是辐射能搭配机械能的组合进行能量激发,以形成该混合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烘干后的该混合材料先进行远红外线特性检测,以测量该混合材料的远红外线分光放射率是否不低于标准值,若量测结果为否,对该混合材料再次进行能量激发,且在能量激发后输入至该抽丝设备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离子光能激发的纤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该混合材料再次进行能量激发,且在能量激发后输入至该抽丝设备中具体为:对该混合材料以辐射能或是辐射能搭配机械能的组合再次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幸勲
申请(专利权)人:铨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