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72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卷装置、涂布装置、张紧装置、烘干装置、UV固化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涂布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导辊位于烘干装置和UV固化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导辊位于UV固化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基板、安装于张紧基板处的电动推杆、由电动推杆驱动的张紧导辊架以及安装于张紧导辊架处的张紧导辊。本申请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烘干,从而实现高效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硬化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硬化膜是众多光学薄膜的其中一种,其具有更好的强度,能够对显示屏的表面形成保护,现有的光学硬化膜采用溶剂和树脂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按比例进行物理混合分散调配成需要的涂布液,在封闭的涂布室内,涂布液通过供液段输出到涂布设备涂在洁净的PET膜上,经过物理烘干以及UV光固化后在PET膜上形成表面贴合胶层,收卷成为硬化膜。为了确保生产的光学硬化膜的质量,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关键,需要对各个生产因素进行准确的控制。例如烘干操作,需要对涂布后光学硬化膜进行合适的烘干,从而确保后学的UV固化处理更加高效。但是在生产车间内,往往随着天气和季节的不同,车间内的温度、湿度都不同,因此需要烘干设备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现有一般通过对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调节,但是调节方式单一,并且调节的精度有时存在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确保烘干操作更加稳定高效,操作更加精密,从而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高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
[0004]技术方案:一种光学硬化膜生产系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卷装置、涂布装置、张紧装置、烘干装置、UV固化装置以及收卷装置。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涂布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导辊位于烘干装置和UV固化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导辊位于UV固化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基板、安装于张紧基板处的电动推杆、由电动推杆驱动的张紧导辊架以及安装于张紧导辊架处的张紧导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安装在两个安装架之间的圆柱形的中心管、固定于中心管处的第一圆环板、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圆环板连接的转动筒、固定于所述转动筒处的摩擦环、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架处的电机座、安装于电机座处的第一电机以及安装于第一电机处的能够抵接驱动所述摩擦环的摩擦辊,所述中心管连接有两个延伸臂,两个延伸臂之间连接有烘干导辊,所述光学硬化膜依次经过所述烘干导辊和所述转动筒;所述中心管处具有多个条形出风通槽,所述中心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处安装有风机;所述转动桶内还具有加热单元。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处还安装有齿圈,其中一个安装架处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处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齿圈的齿轮;所述中心管处固定有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圆环板,所述转动筒包括圆环柱形的包围板以及位于包围板两端两个圆环形的端部板,两个端部板和两个第一圆环板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端部板和第一圆环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每个安装架和所述中心管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中心管还连接有两个位于转动筒内部的径向连接杆,两个径向连接杆之间连接有转动分隔板;所述加热单元位于两个第
一圆环板之间,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两个被所述中心管穿过的第二圆环板,每个第二圆环板处均固定有包围第二圆环板的包围环,两个包围环之间连接有多个条形加热杆,两个包围环之间还连接有固定分隔板,所述加热单元下方具有条形配重单元,每个包围环和所述条形配重单元之间均连接有配重连接杆,所述中心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圆环板转动,所述固定分隔板呈水平状态;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烘干箱和与烘干箱连接的烘干喷头,所述光学硬化膜穿过所述烘干箱,所述烘干喷头具有多个喷孔,每个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烘干喷头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每个第一圆环板和所述烘干箱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与烘干喷头连接的第一固定管、与第一圆环板连接的第一活动管以及连接第一固定管和第一活动管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与烘干箱连接的第二固定管、与第一圆环板连接的第二活动管以及连接第二固定管和第二活动管的第二软管。
[0008]当中心管角度调整时,第一活动管和第二活动管的位置会随之改变,但是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位置是固定的,从而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设置会使得无论中心管角度如何调整,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始终处于畅通状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分隔板和固定分隔板将转动筒内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固定分隔板的下表面位于第一空间内,固定分隔板的上表面位于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0010]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圆环板和两个端部板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圆环板和其对应的端部板相对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间距大于5cm。
[0011]从而第二圆环板和端部板之间的间隙足够让热空气流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内圆周面具有与中心管抵接的防滑涂层;每个安装架和所述烘干喷头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架;所述烘干喷头处的喷孔分为3行以上,每行的烘干喷孔均等间距分布。
[0013]从而中心管和第二圆环板之间不易相对转动,但是在齿轮的驱动和条形配重单元的配合下能够实现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配重单元为铁质的条形配重单元;所述转动筒下方具有电磁铁单元。
[0015]从而电磁铁单元能够本质上加强条形配重单元竖直方向的力,确保条形配重单元竖直向下。
[0016]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圆环板和所述中心管之间连接有多个三角形加强筋;所述中心管处的多个条形出风通槽呈环形等间距分布。
[0017]进一步地,每个包围环和所述条形配重单元之间连接有两个配重连接杆。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单元,所述放卷装置、涂布装置、张紧装置、烘干装置、UV固化装置、收卷装置、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均安装于所述机架单元处。
[001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机架单元处。
[0020]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单元固定于所述机架单元处。
[0021]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基板处安装有两个所述张紧导辊架。
[0022]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基板安装于所述机架单元处。
[0023]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张力传感器以及安装于机架单元处的控制面板。
[0024]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内的光学硬化膜呈竖直状态。
[002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分隔板和转动分隔板之间的转动筒的圆周面即为被光学硬化膜抵接的转动筒的圆周面。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间对应的转动筒的圆周面即为被光学硬化膜抵接的转动筒的圆周面。
[0027]进一步地,每个安装架处安装有一个锁死单元,所述锁死单元包括固定于机架处的锁死基板、安装于锁死基板处的伸缩气缸以及安装于伸缩气缸活动端的能够抵紧安装架的抵紧块。
[0028]从而锁死单元能够将中心管相对于安装架的位置锁死。
[0029]另外,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安装在两个安装架之间的圆柱形的中心管、固定于中心管处的第一圆环板、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圆环板连接的转动筒、固定于所述转动筒处的摩擦环、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架处的电机座、安装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放卷装置、涂布装置、张紧装置、烘干装置、UV固化装置以及收卷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涂布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导辊位于烘干装置和UV固化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导辊位于UV固化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基板、安装于张紧基板处的电动推杆、由电动推杆驱动的张紧导辊架以及安装于张紧导辊架处的张紧导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安装在两个安装架之间的圆柱形的中心管、固定于中心管处的第一圆环板、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圆环板连接的转动筒、固定于所述转动筒处的摩擦环、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架处的电机座、安装于电机座处的第一电机以及安装于第一电机处的能够抵接驱动所述摩擦环的摩擦辊,所述中心管连接有两个延伸臂,两个延伸臂之间连接有烘干导辊,所述光学硬化膜依次经过所述烘干导辊和所述转动筒;所述中心管处具有多个条形出风通槽,所述中心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处安装有风机;所述转动桶内还具有加热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硬化膜高效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处还安装有齿圈,其中一个安装架处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处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齿圈的齿轮;所述中心管处固定有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圆环板,所述转动筒包括圆环柱形的包围板以及位于包围板两端两个圆环形的端部板,两个端部板和两个第一圆环板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端部板和第一圆环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每个安装架和所述中心管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中心管还连接有两个位于转动筒内部的径向连接杆,两个径向连接杆之间连接有转动分隔板;所述加热单元位于两个第一圆环板之间,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两个被所述中心管穿过的第二圆环板,每个第二圆环板处均固定有包围第二圆环板的包围环,两个包围环之间连接有多个条形加热杆,两个包围环之间还连接有固定分隔板,所述加热单元下方具有条形配重单元,每个包围环和所述条形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良蒯成梁伟熠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汇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