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56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运输装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运输装备重量大、尺寸长、折叠展开角度有限等不足问题,可提高人员舒适性度,保障运输的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包括上连接单元、柔性折叠单元、下连接单元。上连接单元中有拉压缓冲装置可以保护使用人免受冲击,同时具有连接必要设施及收纳设施附件的功能。柔性折叠单元包括减振卡锁组件和折叠旋转臂组件,可以实现上、下连接单元的折叠和打开的控制,并在实现过程中保证柔性折叠单元在径向方向和竖直方向缓冲减振,进一步保护了人员安全,也保护了下连接单元上负载的平稳。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用途广泛,步骤简单,使用安全,可以搭载到各种运输装备上。输装备上。输装备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负载运输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抢险救援、货物运输等场景中,经常遇到单人实施较大负荷的货物或人员的运输,需要借助装置以助力,并保证运输双方的安全。因此负载运输辅具,特别是单人负载用的辅具需求越来越普遍,对相关负载运输装备的技术要求也日益提升。比如可调整角度折叠、可任意角度锁定及解锁、可承受较大负载,甚至是装备的轻量化减重设计、具有折叠收纳功能等。现有产品通常只具有上述部分功能并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只能于固定角度的展开、固定、锁紧,或折叠。另外,还存在采用销轴等锁紧形式造成承受负载有较大剪切力或不能承受较大负载、折叠展开铰链机构为刚性结构造成恶劣路况下对运输物体及人员造成及较大冲击等问题。特别是抢险救灾等情景下,运输伤病员或是精密设备时,刚性的负重运输辅具结构不可调节、整体没有缓冲的缺陷、没有安装通用设施或应急设施的接口等问题就彰显无疑。
[0003]在负载运输装备
,特别是小型单人负载用辅具方面,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柔性折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单人负重运输装备重量和尺寸大、折叠展开角度有限、无法便携通用设施、人员舒适性低、运输安全性差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包括上连接单元、柔性折叠单元和下连接单元;所述柔性折叠单元包括减振卡锁组件和围绕所述减振卡锁组件旋转的折叠旋转臂组件;所述上连接单元与折叠旋转臂组件连接,所述下连接单元与减振卡锁组件连接;所述减振卡锁组件和所述折叠旋转臂组件之间能够实现解锁和锁紧来进行角度调整;所述上连接单元用于与使用人员之间减震连接。
[0007]所述折叠旋转臂组件包括两个折叠旋转臂侧板和1个折叠旋转臂上板。
[0008]所述减振卡锁组件包括中心调节杆、相对设置在中心调节杆上的两组缓冲模块、围覆两组缓冲模块并与两组缓冲模块固连的柔性体框架;所述缓冲模块包括柔性体和嗑扣在柔性体内的卡锁体。
[0009]所述柔性体包括连接盘、连接片、支座、缓冲块和端盖。
[0010]所述柔性体框架包括支撑桁架、盖板组件和侧板。
[0011]所述卡锁体包括带有内圈齿的上盖板、带有内侧齿和外侧齿的3个卡齿、带有弧形齿的卡锁轴、底板和卷簧。
[0012]所述上连接单元包括连拉压缓冲装置、上侧安装连拉压缓冲装置的辅助安装板、安装在辅助安装板下侧的连接管。
[0013]所述拉压缓冲装置包括拉压缓冲轴套、在拉压缓冲轴套管腔中产生缓冲位移的拉压缓冲轴。
[0014]所述下连接单元包括下连接单元主体,与所述柔性体固连的下连接单元上接口和下连接单元下接口。
[0015]一种使用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的方法,步骤为:
[0016]S1:将需要外连设备安装在辅助安装板上,并将外连设备的线缆穿入连接管与下连接单元所连接的负载装置上的设备相连接;
[0017]S2:将负载装置连接于下连接单元上;
[0018]S3:将柔性折叠装置连接到使用人员穿戴的设备接口上;
[0019]S4:使用人员摇动把手,带动中心调节杆和卡锁轴转动使减振卡锁组件和折叠旋转臂组件解锁处于可调整角度的状态;
[0020]S5:使用人员停止摇动把手,此时可以转动上连接单元和/或下连接单元从而实现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角度持续调整;
[0021]S6:当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角度调整结束,使用人员向相反方向转动把手;使减振卡锁组件和折叠旋转臂组件锁紧;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角度位置固定,整个装置处于锁紧状态。
[0022]S7:重复S4~S6,可以不断调整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角度。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4]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适于单人使用的柔性折叠装置,采用多级缓冲减振和柔性折叠的结构设计,具有缓冲、减振功能,可提高运输装备的运动平稳性,为人员及末端连接提供安全保障和提升舒适性。
[0025]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适于单人使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具有灵活的限位和锁紧功能,可达成任意所需角度的展开或折叠,并且通过把手即可实现锁紧、解锁和角度转动功能,使得负载运输装备使用方便。
[0026]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适于单人使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上、下两端设计有通用的连接接口,便于与其他多种装备进行连接配合。
[0027]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8]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轴侧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柔性折叠单元结构轴侧图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减振卡锁组件横截面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柔性体框架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减振卡锁组件结构轴侧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减振卡锁组件中柔性体结构轴侧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减振卡锁组件中柔性体爆炸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卡锁体爆炸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锁体中弧形齿、卡齿、端盖齿形啮合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上连接单元结构轴侧示意图
[0039]图11为专利技术上连接单元爆炸示意图
[0040]图12为本专利技术拉压缓冲装置截面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上连接单元;1

1.拉压缓冲装置;1
‑1‑
1.拉压缓冲轴;1
‑1‑1‑
1.上连接单元接口;1
‑1‑1‑
2.轴上凸台;1
‑1‑
2.拉压缓冲轴套;1
‑1‑2‑
1.轴套内凸台;1
‑1‑
3.上压簧;1
‑1‑
4.下压簧;1
‑1‑
5.拉压缓冲轴限位块;1

2.辅助安装板;1
‑2‑
1.辅助安装上板;1
‑2‑
2.辅助安装下板;1
‑2‑
3.辅助安装柱;1
‑2‑
4.设施接口;1

3.连接管;1
‑3‑
1.下接口;1
‑3‑
2.上接口;2.柔性折叠单元;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单元(1)、柔性折叠单元(2)和下连接单元(3);所述柔性折叠单元(2)包括减振卡锁组件(2

2)和围绕所述减振卡锁组件(2

2)旋转的折叠旋转臂组件(2

1);所述上连接单元(1)与折叠旋转臂组件(2

1)连接,所述下连接单元(3)与减振卡锁组件(2

2)连接;所述减振卡锁组件(2

2)和所述折叠旋转臂组件(2

1)之间能够实现解锁和锁紧来进行角度调整;所述上连接单元(1)用于与使用人员之间减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旋转臂组件(2

1)包括两个折叠旋转臂侧板(2
‑1‑
2)和1个折叠旋转臂上板(2
‑1‑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卡锁组件(2

2)包括中心调节杆(2
‑2‑
3)、相对设置在中心调节杆(2
‑2‑
3)上的两组缓冲模块、围覆两组缓冲模块并与两组缓冲模块固连的柔性体框架(2
‑2‑
2);所述缓冲模块包括柔性体(2
‑2‑
1)和嗑扣在柔性体内的卡锁体(2
‑2‑
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2
‑2‑
1)包括连接盘(2
‑2‑1‑
1)、连接片(2
‑2‑1‑
3)、支座(2
‑2‑1‑
5)、缓冲块(2
‑2‑1‑
6)和端盖(2
‑2‑1‑
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框架(2
‑2‑
2)包括支撑桁架(2
‑2‑2‑
1)、盖板组件(2
‑2‑2‑
4)和侧板(2
‑2‑2‑
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人负载用的柔性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体(2
‑2‑
4)包括带有内圈齿的上盖板(2
‑2‑4‑
1)、带有内侧齿和外侧齿的3个卡齿(2
‑2‑4‑
2)、带有弧形齿的卡锁轴(2
‑2‑4‑
3)、底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杰刘德龙关贞成蒋大伟贾彦翔邱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