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45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转向半径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包括船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主螺旋桨;所述船体内设置有独立的转向室,所述转向室与外界相通,所述转向室内设置有应急转向设备,所述应急转向设备包括第一转向螺旋桨和第二转向螺旋桨;利用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使船体两侧承受向前的推力不同,从而使得船体可以向迅速转向,并且,由于船体两侧承受的推力大小不同,使得船体不需要较大的转向半径即可完成转向。完成转向。完成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船舶采用双桨或多桨发动机推进,在需要掉头或大转弯时,一般需要先减速,左手控制方向舵转向,右手控制发动机的油门推杆频繁组合操作,以此来实现船舶大转弯或掉头,无法自动实现差速控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要求船长对船舶和发动机的操作非常熟练,操作过程不能有偏差和迟钝,对船舶驾驶技能要求比较高。如果是三桨或者四桨船舶,需要手动操作多个油门,对驾驶技能要求更加高,更加无法实现自动差速控制。
[0003]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船舶转弯或掉头时,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在需要应急转向时,往往由于转向半径过大而造成船舶碰撞。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存在转向半径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以及船舶应急转向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转向半径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包括船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主螺旋桨;
[0007]所述船体内设置有独立的转向室,所述转向室与外界相通,所述转向室内设置有应急转向设备,所述应急转向设备包括第一转向螺旋桨和第二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关于船体的对称中心面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与所述主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平行;
[0008]所述转向室内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凸出或退回所述转向室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推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第二所述转向螺旋桨同时且同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0009]所述船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向室相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均通过独立的所述开口凸出所述转向室;
[0010]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上均设置有保护罩。
[001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盖板,两个所述保护罩上均设置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开口。
[00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盖板,盖板可以起到盖合开口的功能,第一转向螺旋桨以及第二转向螺旋桨均退回转向室内以后,盖板使转向室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污物损坏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
[0013]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盖板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螺
钉固定于所述盖板上。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盖板闭合开口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起到防止外界污物损坏第一转向回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的功能。
[001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均由电能驱动,所述船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连接。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向螺旋桨与第二转向螺旋桨均由电能驱动,第一转向螺旋桨和第二转向螺旋桨均起到辅助转向的功能,因此,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的功率不需要太大,采用电能驱动,可以简化动力的传递,从而简化转向设备的结构。
[0017]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驱动器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器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位移,所述驱动器包括缸体和设置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杆体,驱动所述第一转转向螺旋桨两根杆体均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固定,驱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的两根所述根体均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固定。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活塞上设置至少两根杆体、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与活塞连接强度高,并且,通过设置两根杆体,还可以起到导向功能,防止第一转向螺旋杆、第二转向螺旋桨绕杆体的轴线旋转。
[0019]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转向室内还设置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上设置有与杆体配合的通孔,所述导向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转向室内,所述驱动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转向室内。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架,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具有更高的位移精度,且稳定性更好。
[002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向室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盖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转向室的底壁接触。
[00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的设置主要起到支撑盖板的功能,延伸部与底壁接触后,起到支撑保护罩的功能,从而使得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退回转向室内以后,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均可以被盖板以及驱动器支撑。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船舶应急转向系统的船舶应急转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确定船舶应急转向半径;
[0025]确定正常转向半径,所述正常转向半径为应急转向设备未启用时船舶转向所需要的半径;
[0026]正常转向半径小于应急转向半径时,不启用应急转向设备正常转向;
[0027]正常转向半径大于应急转向半径时,启用应急转向设备,通过驱动器使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凸出转向室,设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位于船舶转向时的外侧,并且,第二转向螺旋桨位于船舶转向时的内侧;
[0028]应急转向第一状态:启动第一转向螺旋桨,并且,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输出的推力方向与所述主螺旋桨输出的推力方向相同,第二转向螺旋桨处于关闭状态;
[0029]确定应急转向第一状态的转向半径;
[0030]应急转向第一状态的转向半径小于应急转向半径时,使用应急转向第一状态完成
转向,应急转向第一状态的转向半径大于应急转向半径时,开启第二转向螺旋桨,进入应急转向第二状态;
[0031]应急转向第二状态中第一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与第二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相反,第一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与主螺旋产生的推力方向相同;
[0032]确定应急转向第二状态的转向半径;
[0033]应急转向第二状态的转向半径小于应急转向半径时,采用应急转向第二状态完成转向。
[0034]位于船体两侧的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输出推力,从而使得船体的两侧具有不同大小的向前的推力,从而可以辅助船体迅速转向,并有效地减小了船体的转向半径。
[003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应急转向第二状态的转向半径大于应急转向半径时,关闭所述主螺旋桨、第一转向螺旋桨、第二转向螺旋桨并将船舶锚定在当前位置。
[003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应急转向第二状态的转向半径大于应急转向半径时,船舶无法完成转向,因此,通过关闭主螺旋桨、第一转向螺旋桨和第二转向螺旋桨可以使船舶迅速制动,提高了船舶的制动效率。
[0037]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应急转向第二状态的转向半径大于应急转向半径时,使所述主螺旋桨、第一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均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主螺旋桨;所述船体内设置有独立的转向室,所述转向室与外界相通,所述转向室内设置有应急转向设备,所述应急转向设备包括第一转向螺旋桨和第二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关于船体的对称中心面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与所述主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方向平行;所述转向室内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凸出或退回所述转向室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推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与第二所述转向螺旋桨同时且同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船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向室相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均通过独立的所述开口凸出所述转向室;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上均设置有保护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盖板,两个所述保护罩上均设置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盖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均由电能驱动,所述船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通过电缆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器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位移,所述驱动器包括缸体和设置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杆体,驱动所述第一转转向螺旋桨两根杆体均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旋桨固定,驱动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的两根所述根体均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旋桨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室内还设置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上设置有与杆体配合的通孔,所述导向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眉周骏戴敏王世娇朱建华姚惠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