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79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属于超材料减振降噪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内法兰、外法兰和隔振体;隔振体通过嵌入式粘接的方式安装在由内法兰和外法兰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内法兰和外法兰之间在轴向和径向留有安全间隙,隔振装置通过其上的内法兰和外法兰分别与外部的动力模块安装法兰和动力舱外壳刚性连接,隔振体由内法兰、外法兰、动力模块安装法兰和动力舱外壳共同限位;振动发生时,隔振体通过自身形变吸收振动能量,当内法兰和外法兰之间相对位移达到预设极限后,两者经由隔振体形成刚性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回转零件的隔振空间要求,此外,该隔振装置装配定位准确、零件互换性好、安全性高且隔振频率可调。调。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材料减振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模块是机器设备的心脏,是机器必不可缺的部分,但其运作所产生的振动却大大加速了其载体器械的失效进程,有效隔振装置的研发迫在眉睫。这一需求在舱体类机器(如水下航行器、飞行器以及车辆等)中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舱体类机器常常搭载重要设备以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体,而自身又工作在相对极端的环境中,这种设备需要较长且稳定可预测的使用寿命。而舱内动力模块的有效隔振,不仅可以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还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振动失效机理的研究,舱内动力模块隔振装置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0003]舱内动力模块通常包含转轴以及法兰、轴承等所需的回转连接件,故搭载其的动力舱内表面常采用圆柱以及其他一些回转型曲面的设计,这一设计空间利用率高、外形美观,但弧形隔振接触面以及紧凑的隔振空间也为其隔振带来困难。
[0004]目前,传统动力舱内轴传动动力模块的隔振常采用环形橡胶隔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法兰、外法兰和隔振体;所述隔振体通过嵌入式粘接的方式安装在由内法兰和外法兰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内法兰和外法兰装配后在轴向和径向留有安全间隙,所述隔振装置通过内法兰和外法兰分别与外部的动力模块安装法兰和动力舱外壳刚性连接,所述隔振体由内法兰、外法兰、动力模块安装法兰和动力舱外壳共同限位;振动发生时,所述隔振体通过自身形变吸收振动能量,当内法兰和外法兰之间相对位移达到预设极限后,两者经由隔振体形成刚性限位,所述安全间隙可保证刚性限位发生时,内、外法兰之间无直接干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兰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法兰为圆环形结构,内法兰沿圆周均匀分布有放置隔振体的卡槽,卡槽可限制隔振体径向向内的位移以及轴向向内法兰的位移;卡槽两侧靠外圈以及内圈处分别设有两个弧形凹槽和两个缺口,用于隔振体受挤压变形后临时储存和通过;内法兰圆周上设有用于与动力模块安装法兰进行连接的螺纹孔;内法兰的外圈上均匀地分布着沿径向延伸出的耳状结构,组装后,该结构在内法兰和外法兰之间形成间隙限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内动力模块的轴承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张安付喻卫宁钱家昌赵志高吴涛张满弓张向东黄贻苍徐子祁周小歆李巧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