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08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5
二次电池组(100)具备:正极片(102),其从蓄电单元(101)突出;断路器(1),其具有端子片(2);以及引线片(103),其与正极片(102)以及端子片(2)连接。引线片(103)具有与正极片(102)接触的接触区域(103a)。在从引线片(103)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中,端子片(2)在与接触区域(103a)重叠的区域中包括与引线片(103)接触的第一部分(26)以及用于使引线片(103)露出的第二部分(27)。二部分(27)。二部分(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气设备的直流电源,广泛地应用二次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206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的二次电池组中,断路器的一个端子通过镍制的凸片,利用例如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被焊接于从构成电池的电池单元突出的铝制的正极端子。
[0005]但是,镍制的凸片的电阻值大,在向机器供给大电流时,发热变大,有时难以实现电路的高容量化。另外,由于镍的热导率低,因此存在蓄电单元的热量难以传递到断路器、难以迅速地检测电池单元的过热的情况。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路的高容量化并且能够迅速地检测蓄电单元的过热的二次电池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二次电池组,具备:正极片,其从蓄电单元突出;断路器,其具有端子片;以及引线片,其与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端子片连接,所述引线片具有与所述正极片接触的接触区域,在从所述引线片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中,所述端子片在与所述接触区域重复的区域中包括与所述引线片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引线片露出的第二部分。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片的所述接触区域中的、在所述俯视中与所述第一部分重叠的区域形成有被照射激光后的第一照射痕。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片中的、隔着所述第二部分而露出的区域形成有被照射激光后的第二照射痕。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端子片的贯通孔。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在所述端子片的端缘去除所述端子片的一部分后的切口部。
[0012]本专利技术是制造二次电池组的方法,所述二次电池组具备:正极片,其从蓄电单元突出;断路器,其具有端子片;以及引线片,其与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端子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制造包括去除所述端子片的一部分后的冲压部的所述断路器;第二工序,使所述端子片与所述引线片的第一面接触,从所述引线片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侧照
射激光,将所述端子片与所述引线片焊接;以及第三工序,使所述引线片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正极片接触,从所述端子片一侧隔着所述冲压部对所述引线片的所述第一面照射激光,将所述引线片与所述正极片焊接。(专利技术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在从所述引线片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中,所述端子片在与所述正极片的与所述接触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包括与所述引线片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引线片露出的第二部分。因此,隔着所述引线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端子片的距离最短(即,相当于所述引线片的厚度的距离),能够容易地降低所述引线片的电阻值。由此,例如,即使在将镍等电阻率大的金属应用于所述引线片的方式中,也能够抑制所述引线片的发热,能够容易地实现所述电路的高容量化。另外,所述蓄电单元的热量容易传递到所述断路器,能够迅速地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过热。
[0014]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二次电池组中,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所述端子片上制造包括所述冲压部的所述断路器,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从所述引线片的所述第二面侧照射所述激光,将所述端子片与所述引线片焊接,在所述第三工序中,从所述端子片一侧隔着所述冲压部对所述引线片的所述第一面照射激光,从而将所述引线片与所述正极片焊接。因此,隔着所述引线片,所述正极片与所述端子片的距离最短,能够容易地降低所述引线片的电阻值。由此,能够抑制所述引线片的发热,能够容易地实现所述电路的高容量化,另外,所述蓄电单元的热量容易传递到所述断路器,能够迅速地检测所述蓄电单元的过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直流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所包括的断路器的结构的组装前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通常的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过充电状态或异常时等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中的断路器的周边结构的组装前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100的二次电池电路200。二次电池电路200是包括二次电池201、断路器1以及负载202的直流电路。负载202由二次电池201驱动。断路器1配置在二次电池201与负载202之间。二次电池201、断路器1以及负载202串联连接。
[0017]图2表示二次电池组100。二次电池组100具备:蓄积二次电池201的电荷的蓄电单元101;从蓄电单元101突出的正极片102;具有一对端子片2、3的断路器1;以及与正极片102及一个端子片2连接的引线片103。
[0018]断路器1的另一个端子片3经由引线片104与电路基板105的焊盘连接。另外,从蓄
电单元101突出的负极片106与电路基板105的焊盘连接。由蓄电单元101、正极片102、引线片103、断路器1、引线片104、电路基板105以及负极片106形成直流电路。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电路200的负载202安装在电路基板105上或与电路基板105的外部连接。
[0019]由蓄电单元101、正极片102以及负极片106构成二次电池201。正极片102和负极片106在蓄电单元101的外部露出。正极片102例如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片构成。负极片106例如由以镍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片构成。由正极片102和负极片106构成一对电极。
[0020]引线片103以离子化倾向比断路器1的端子片2大且比正极板102小的金属为主要成分。本实施方式的引线片103由以镍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片构成。引线片103也可以由锡或铬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片构成。
[0021]在电路基板105上,除了适用一般的PCB(印刷电路基板)之外,还适用FPC(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
[0022]图3表示断路器1的结构。断路器1由具有固定触点21的一个端子片2、另一个端子片3、在前端部具有可动触点41的可动片4、伴随温度变化而变形的热响应元件5、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热敏电阻6、和将端子片2、端子片3、可动片4、热响应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收纳的壳体10等构成。壳体10由壳体主体(第一壳体)7和安装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的盖部件(第二壳体)8等构成。
[0023]端子片2例如通过对以铜等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板(除此之外,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组,具备:正极片,其从蓄电单元突出;断路器,其具有端子片;以及引线片,其与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端子片连接,所述引线片具有与所述正极片接触的接触区域,在从所述引线片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中,所述端子片在与所述接触区域重叠的区域包括与所述引线片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引线片露出的第二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在所述引线片的所述接触区域中的、在所述俯视中与所述第一部分重叠的区域形成有被照射激光后的第一照射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在所述引线片中的、隔着所述第二部分而露出的区域形成有被照射激光后的第二照射痕。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端子片的贯通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浪川胜史
申请(专利权)人:柏恩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