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以及二次电池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43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断路器(1)具备:固定片(2),具有固定触点(21);可动片(4),具有可动触点(41),使可动触点(41)按压并接触固定触点(21);热致动元件(5),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可动片(4)从可动触点(41)与固定触点(21)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可动触点(41)从固定触点(21)分离的阻断状态;壳体(10),容纳固定片(2)、可动片(4)以及热致动元件(5),壳体(10)包含树脂材料和填充至树脂材料的填充材料,固定触点(21)依据JIS B 0 601的表面粗糙度(Rz)大于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断路器、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以及二次电池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于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组等的小型的断路器等。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使用断路器作为各种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电动机等的保护装置(安全电路)。在充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或者过电流流经安装于汽车、家电产品等设备的电动机等情况等的异常产生时,断路器为了保护二次电池、电动机等而阻断电流。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要求作为这样的保护装置而使用的断路器根据温度变化准确地动作(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并且使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
[0003]在断路器中具备根据温度变化工作使电流导通或者阻断的热致动元件。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应用双金属作为热致动元件的断路器。双金属是指热膨胀系数不同的2种板状的金属材料层叠而成,且通过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形状,来控制触点的导通状态的元件。该文献所示出的断路器将固定片、端子片、可动片、热致动元件、PTC热敏电阻等部件容纳于壳体而成,固定片以及端子片的端子从壳体突出,与电气设备的电气电路连接使用。
[0004]上述壳体由具有绝缘性的热塑性树脂成形。在构成断路器等的电子部件的壳体的树脂材料中有时填充有玻璃纤维等填充材料。这样的填充材料提高壳体的强度以及刚性。
[0005]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的断路器中,上述壳体由壳体主体和盖部件构成。在壳体主体嵌入成形有固定片且使可动片、热致动元件等容纳于壳体主体后,将盖部件装配在壳体主体上,两者被超声波焊接(参照该文献的0037段落)。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WO2011/1051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然而,在将填充有玻璃纤维的树脂应用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断路器的壳体主体的情况下,例如,在使壳体主体从模具脱模时,若从壳体主体产生的碎片侵入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之间,则有可能对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接触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在断路器出厂前测量通电时的电阻值等的检查工序是必要的。
[001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出厂前的检查工序,实现生产性的提高的断路器。
[0012]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具备:固定片,具有固定触点;可动片,具有可动触点,使所述可动触点按压并接触所述固定触点;热致动元件,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所述可动片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阻断状态;壳体,容纳所述固定片、所述可动片以及所述热致动元
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树脂材料和填充至所述树脂材料的填充材料,所述固定触点依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Rz大于所述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的200%以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固定触点依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Rsm小于所述填充材料的长边方向的长度。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表面粗糙度Rsm为所述填充材料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150%以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固定触点具有第1表面、和呈面状扩展且所述表面粗糙度Rz大于所述第1表面的第2表面。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填充材料形成为短纤维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断路器中,期望所述填充材料依据JIS Z 2244的维氏硬度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的所述维氏硬度的比为9以下。
[0020]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断路器。
[0021]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断路器。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中,固定触点依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Rz大于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因此,即使壳体的碎片侵入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之间,也会被容纳至在固定触点的表面所形成的凹部(谷部),而抑制对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接触状态造成的影响。由此,能够简化出厂前的检查工序,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概略构成的组装前的立体图。
[0025]图2是示出通常的充电或者放电状态中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
[0026]图3是示出过充电状态或者异常时等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
[0027]图4是示出上述断路器的壳体所包含的填充材料的侧视图。
[0028]图5是示出去除了盖部件、热致动元件以及可动片等的状态的壳体主体的立体图。
[0029]图6是放大示出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
[0030]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从壳体主体拆卸的可动片的立体图。
[0031]图8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断路器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0032]图9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断路器的安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断路器进行说明。图1至图3示出断路器1的构成。断路器1安装于电气设备等,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度的温度上升或者过电流的影响。
[0034]断路器1由以下等部件构成:固定片2,具有固定触点21;可动片4,在前端部具有可动触点41;热致动元件5,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6;壳体10,容纳固定片2、可动片4、热致动元件5以及PTC热敏电阻6。壳体10由壳体主体(第1壳体)7与装配在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的盖部件(第2壳体)8等构成。
[0035]固定片2例如是对以铜等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板(除此之外,还有铜

钛合金、洋白铜、黄铜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并通过嵌入成形埋入壳体主体7。在固定片2的一端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端子22,在另一端侧形成有支承PTC热敏电阻6的支承部23。PTC热敏电阻6被载置于在固定片2的支承部23形成有3处凸状的突起(榫)24之上,并被突起24支承。由于固定片2被弯曲成阶梯状,固定触点21和支承部23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从而容易确保收纳PTC热敏电阻6的空间。
[0036]固定触点21除了银、镍、镍

银合金以外,还通过铜

银合金、金

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包层(clad)、镀覆或者涂布等形成在与可动触点41对置的位置,并从形成在壳体主体7的内部的开口73a的一部分露出。端子22从壳体主体7的端缘向外侧突出。支承部23从形成在壳体主体7的内部的开口73d露出。
[0037]在本申请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固定片2中形成有固定触点21一侧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断路器,具备:固定片,具有固定触点;可动片,具有可动触点,使所述可动触点按压并接触所述固定触点;热致动元件,通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从而使所述可动片从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导通状态转换至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阻断状态;壳体,容纳所述固定片、所述可动片以及所述热致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树脂材料和填充至所述树脂材料的填充材料,所述固定触点依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Rz大于所述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填充材料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的200%以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点依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Rsm大于所述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山达也冈田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柏恩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