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与空穴传递层材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85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由阳极层、阴极层、发光层以及空穴传递层所构成。其中,发光层设置在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而空穴传递层设置在发光层以及阳极层之间。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元件与应用于此发光元件的膜层材质,且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与空穴传递层材质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重量轻和高效率的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广泛的发展。然而,液晶显示器仍有许多的问题,例如视角不够广、应答时间不够快而无法使用在高速的动画中以及需要背光板致使更耗电等等。而近年来新发展出的平面显示器技术,即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则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与其它平面显示技术相比较,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自发光、无视角依存、省电、工艺简易、低成本、操作温度范围大、高应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优点,因此可望成为新一代平面显示器的主流。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利用有机发光材料自发光的特性,以达到显示效果的显示元件,其主要是由一对电极以及有机发光层所构成,其中有机发光层包含有机发光材料。当电流通过阳极与金属阴极间,使电子与空穴在发光材料内结合而产生激子时,高能量的激子将其能量转换成光。一般来说,在叠加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结构中,如NPB与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N,N′-diphenyl-N,N′-(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TPD)等具有三苯基胺架构的材料,为最被广泛采用的空穴传递层材料,并与如八羟基铝(tris-(8-hydroxy quinolinol)aluminum,Alq3)等金属错合物的发光层作搭配,其主要是应用上述材料具备低于5.7eV的电子游离电位(high ionization potential)以及芳香烃族(aromatic hydrocarbongroup)的特性,在与发光层组合堆叠之后,可使电子与空穴于发光层再结合而发光。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其在亮度与发光效率的表现上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如何增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亮度和效率,则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使用的空穴传递层材料是一种新的空穴传递层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发光效率较传统元件的发光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穴传递层材质,可取代过去所使用的空穴传递层材料。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由阳极层(anode)、阴极层(cathode)、发光层以及空穴传递层所构成。其中,发光层设置在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而空穴传递层设置在发光层以及阳极层之间。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 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的空穴传递层例如为经掺杂2-甲基-9,10-二(2-萘基)苯骈(MAND)而形成P-掺杂的受体。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受体例如为三氯化铁(FeCl3)或四氟-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etrafluoro-tetracyano-quinodimethane,F4-TCNQ)。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空穴注入层,设置在阳极层与空穴传递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电子传递层,设置在阴极层与发光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电子注入层,设置在阴极层与发光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阳极层例如是透明导电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阴极层例如是金属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发光层例如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发光层例如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质。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由基板、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电荷产生层所组成。其中,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堆叠在基板上,而至少一个电荷产生层设置在两相邻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此外,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由阳极层、阴极层、发光层以及空穴传递层所构成。其中,发光层设置在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而空穴传递层设置在发光层以及阳极层之间。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 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空穴传递层例如为经掺杂MAND而形成P-掺杂的受体。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受体例如为三氯化铁或四氟-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电荷产生层的材质例如为氧化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还包括空穴注入层,设置在阳极层与空穴传递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还包括电子传递层,设置在阴极层与发光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还包括电子注入层,设置在阴极层与发光层之间。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阳极例如是透明导电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该阴极层例如是金属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发光层例如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发光层例如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质。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空穴传递层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 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本专利技术采用新的有机材料2-甲基-9,10-二(2-萘基)苯骈(2-methyl-9,10-di(2-napthyl)anthracene,MADN)取代过去所使用的NPB与TPD等有机材料,来作为空穴传递层的材料。而以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材料所制作的空穴传递层,除了可取代过去所使用的空穴传递层材料外,并可将其应用于叠加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结构中,如此一来可使得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较传统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在顺向与逆向偏压下,分别以MADN与NPB作为空穴传递层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100、100’、200、200’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02、202基板104、204、220阳极层106、206、222空穴注入层108、208、224空穴传递层110、210、226发光层112、212、228电子传递层114、214、230电子注入层116、216、232阴极层201、201’、203、203’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18电荷产生层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00包括阳极层104、空穴传递层108、发光层110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包括:阳极层(anode);阴极层(cathode);发光层,设置在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之间;以及空穴传递层,设置在该发光层以及该阳极层之间,其中该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 :***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包括阳极层(anode);阴极层(cathode);发光层,设置在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之间;以及空穴传递层,设置在该发光层以及该阳极层之间,其中该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以下化学式所示 其中,R代表具有1~3个碳的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空穴传递层为经掺杂2-甲基-9,10-二(2-萘基)苯骈而形成P-掺杂的受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受体包括三氯化铁(FeCl3)或四氟-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F4-TCNQ)。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空穴注入层,设置在该阳极层以及该空穴传递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电子传递层,设置在该阴极层以及该发光层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电子注入层,设置在该阴极层以及该发光层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阳极层为透明导电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阴极层为金属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发光层为有机小分子发光材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发光层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质。1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是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堆栈在基板上,其中上述这些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阳极层;阴极层;发光层,设置在该阳极层与该阴极层之间;以及空穴传递层,设置在该发光层以及该阳极层之间,其中该空穴传递层的材质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展晴陈金鑫黄孝文朱达雅廖启宏罗世奎汤舜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