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38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在胎面部磨损前后,其乘坐舒适性和湿地性能几乎没有变化,并保持该轮胎在全新使用时的乘坐舒适性和湿地性能。该轮胎的胎面由橡胶层组成,其中橡胶层在热劣化后硬度几乎没有变化,并且其沟槽形状使磨损后的海部比率相对于全新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预定的范围内。胎的海部比率处于预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其胎面部具有主沟槽。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件1、2公开了一种胎面部具有主沟槽的轮胎。当从胎面侧向胎面部的槽底侧进行观察时,主沟槽的一个槽壁相对于胎面部的胎面法线向沟槽外侧倾斜。具有这种槽壁的主沟槽在胎面部磨损后有利于保持排水能力,从而改善湿地性能。引用列表专利文件
[0003]专利文件1:JP 2016

124442A专利文件2:JP 2019

026241 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然而,对于上述轮胎,其胎面部磨损后在乘坐舒适性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轮胎,其在胎面部磨损前后的乘坐舒适性和湿地性能几乎没有变化,保持全新使用的轮胎的乘坐舒适性和湿地性能。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6]经过深入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通过生产如下轮胎来解决上述问题,该轮胎的胎面由橡胶层构成,其中橡胶层在热劣化后硬度几乎没有变化,并且其沟槽形状使磨损后的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其中,胎面部具有至少一个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将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0,胎面部的主沟槽深度磨损至全新使用的轮胎的主沟槽深度的50%时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
50
,S0和S
50
的单位为%,则S
50
/S0=1.05至1.40;和将根据JIS K 6253

3:2012,在23℃下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0,橡胶片通过从最靠近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赤道面的陆部切割出在轮胎径向上形成胎面部的所有橡胶而获得,将新轮胎的橡胶片在80℃空气中热老化168小时并自然冷却至23℃,然后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
50
,则Hs
50
/Hs0=0.95至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至少具有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构成胎面表面,所述第二橡胶层设置为在径向上与第一橡胶层的内侧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构成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T
与构成所述第二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B
之间的差值即A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秀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