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22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像素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第一开关、驱动晶体管、电容与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合至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开关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分别耦合至第一电源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容耦合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端之间。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第二开关分别耦合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电容,以及耦合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漏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像素电路,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splay, LED)电压类型补偿像素电路。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现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此像素电路是一种电压类型 补偿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中包含有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180、第一晶体管 170、驱动晶体管130、电容150以及第二晶体管110。第一晶体管170的第 一源极/漏极176耦合发光二极管180,其中第一晶体管170由第一扫描信号 控制。驱动晶体管130具有源极/漏极132与136。源极/漏极132经由晶体 管160耦合至电源端140,且源极/漏极136耦合至第一晶体管170的源极/ 漏极172。电容150耦合至驱动晶体管130的栅;f及134与电源端140。当第二 扫描信号为有效(asserted)时,第二晶体管110分别耦合连接第一晶体管170 的源极/漏极172与电容150,以及耦合连接驱动晶体管130的栅极134与源 极/漏极136。再者,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晶体管160是关闭的;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无效(de-asserted)时,晶体管160是导通的。此像素电路也具有一由第 二扫描信号控制的第三晶体管190耦合一数据线120与驱动晶体管130的源 极/漏极132。传统像素电路的缺点在于其必须使用五个晶体管(晶体管110、 130、 160、 170和190)。这些晶体管会降低像素电路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像素电路有一发光二极管、 一第一开关、 一驱 动晶体管、 一电容和一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合至发光二极管,其 中,第一开关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L分别耦合至第一 电源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容耦合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端。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第二开关分别耦合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电容, 以及耦合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漏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像素电路有一驱动晶体管、 一发光二极管 和一电容。发光二极管有一阴极耦合至第一电源端。电容耦合在驱动晶体管 的栅极与第二电源端之间。在预先充电阶段,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极/漏极耦 合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且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极/漏极耦合接收一数据信号。 在程序规划阶段,驱动晶体管的第 一源极/漏极移除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间的 耦合,且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极/漏极耦合接收一数据信号。在显示阶段,驱 动晶体管的第 一源极/漏极耦合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且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源极 /漏极耦合第一电源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像素电路有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一第一开 关、 一驱动晶体管、 一电容和一开关元件单元。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合至发 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开关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源极/漏极 耦合至第 一开关的第二端。电容耦合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 一 电源端之间。 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开关元件单元分别耦合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 电容,耦合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漏极,以及耦合连接驱动晶体管的 源极/漏极与电源端。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详细i^明如下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图2A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图2B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图2A所示实施例的信号波形图。图3A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于其预先充电阶段。图3B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于 其程序规划阶段。图3C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于 其显示阶段。图4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图。附图符号说明110第二晶体管120数据线130驱动晶体管132130的源极/漏极134130的4册才及136130的源纟及/漏^L140电源端150电容160晶体管170第一晶体管172170的源极/漏极176170的源极/漏极180有机发光二极管190第三晶体管210第二开关220数据线230驱动晶体管232230的源杉L/漏极234230的栅极236230的源纟及/漏^L240第一电源端250电容260第二电源端270第一开关272第一开关的第二端276第一开关的第一端280有机发光二极管290第三开关320数据线330驱动晶体管332330的源极/漏极334330的栅极336330的源极/漏极340第一电源端350电容360第二电源端380有机发光二极管390开关400栅极驱动器440电源开关460电源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A,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 像素电路为一电压类型补偿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具有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280、第一开关270、驱动晶体管230、电容250和第二开关210。第一开关 270的第一端276耦合至发光二极管280,其中第一开关270由第一扫描信号 (SCAN1)控制。驱动晶体管230的源极/漏极232和236分别耦合至第一电源 端240和第一开关270的第二端272。电容250耦合驱动晶体管230的栅极234与第二电源端260。当第二扫描信号(SCAN2)为有效时,第二开关210分 别耦合连接第一开关270的第二端272与电容250,以及耦合连接驱动晶体 管230的栅极234与源极/漏极236。像素电路有一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的第三开关290对数据线220与驱动 晶体管230的源极/漏极232之间做耦合。因此,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 来自数据线220的数据信号传送至像素电路。图2B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图2A所示实施例的信号波形。第一电源端240 和第二电源端260的电压由一栅极驱动器提供。在预先充电阶段和显示阶段, 第一扫描信号开启第一开关270,而在程序规划阶_险关闭第一开关270。在预 先充电阶段和程序规划阶段,第二扫描信号导通第二开关210,而在显示阶 段关闭第二开关210。当第三开关导通时(例如在预先充电和规划阶,殳),第一电源端240为浮 接的(高阻抗),而第二电源端260的电压为固定电压。在预先充电阶段和程 序规划阶段,较容易将数据信号写入像素电路。再者,此像素电路不需额外 的重置信号,使得数据信号的写入较容易。第一开关270、第二开关210和第三开关290可用晶体管实现。如图2A 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开关270、第二开关210和第三开关290使用P型MOS 晶体管。如果开关270、 210和290要使用N型MOS晶体管,则必须反相上述 控制信号。与图1所示的现有像素电路比较,此实施例的晶体管数目减少至四个(开 关270、 210、 290和驱动晶体管230),每个像素电路的开口率因而提高。第3A-3C图示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分别在 预先充电、程序规划和显示阶段。像素电路依序在预先充电阶段、程序规划 阶段和显示阶段运作。像素电路有一发光二极管(OLED) 380、 一驱动晶体管 330和一电容350。在预先充电(图3A)和显示(图3C)阶段,驱动晶体管330 的第一源极/漏极336耦合至发光二极管380,而在程序规划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包含: 发光二极管; 第一开关,具有一第一端耦合至该发光二极管,其中,该第一开关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 驱动晶体管,具有源极/漏极分别耦合至一第一电源端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电容,耦合在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电源端之间;以及 第二开关,当第二扫描信号为有效时,该第二开关分别耦合连接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与该电容,以及耦合连接该驱动晶体管的该栅极与该源极/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郁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