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55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属于盾构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减速机的中箱体设置有第二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连通;第一冷却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一螺旋水腔使冷却液绕减速机的输出端以螺旋形的方式流通,第二冷却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二螺旋水腔使冷却液绕减速机的中箱体以螺旋形的方式流通,通过将流通路径设置为螺旋形,增加了冷却液与减速机之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降温效果;第一冷却装置用于给减速机输出端降温,第二冷却装置用于给减速机的中箱体降温,解决了减速机输出端以及中箱体部分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了减速机整体的降温效果。速机整体的降温效果。速机整体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盾构机设备
,具体是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盾构机作为大型隧道掘进不可或缺的专用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管网、过江隧道、水电等隧道工程。盾构主减速机由于其工作载荷大、发热量大及散热空间有限等原因,需要为盾构主减速机提供可靠的冷却装置。
[0003]现有的主减速机冷却装置分为外挂式、单腔式以及多槽螺旋式,其中螺旋式的冷却装置效果较好,应用次数较多。然而当前盾构机减速机的冷却装置主要应用于输入端,在实际工作中,减速机的输出端以及中箱体部分依旧存在发热问题,导致传动部件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甚至损坏。部分冷却装置中还采用多个密封圈等橡胶零部件来进行密封,但密封性受到密封圈的质量和寿命影响较大;同时冷却装置缺少动态循环和动态流动过程,降低了润滑油和冷却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降低了装置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速机输出端缺少冷却机构、盾构减速机水匣内密封圈过多以及冷却装置缺少润滑油动态循环流动过程的问题。
[0005]提供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包括:
[0006]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所述减速机的中箱体设置有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连通;
[0007]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环设于减速机输出端外围处的第一螺旋水腔以及若干第一循环油筒,若干所述第一循环油筒贯穿第一螺旋水腔的腔体,所述第一循环油筒一端与减速机内部箱体连通且另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的油腔连通;
[0008]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环设于减速机中箱体外围处的第二螺旋水腔以及若干第二循环油筒,若干所述第二循环油筒贯穿第二螺旋水腔的腔体,所述第二循环油筒一端与减速机内部箱体连通且另一端与减速机中箱体的油腔连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水腔包括第一环形腔体以及第一螺旋隔板,所述第一螺旋水腔通过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一螺旋隔板形成供冷却液螺旋流通的流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干所述第一循环油筒沿第一环形腔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循环油筒贯穿第一螺旋隔板的所有螺旋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旋水腔包括第二环形腔体以及第二螺旋隔板,所述第二螺旋水腔通过第二环形腔体和第二螺旋隔板形成供润滑油螺旋流通的流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干所述第二循环油筒沿第二环形腔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循环油筒贯穿第二螺旋隔板的所有螺旋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旋隔板以及第二螺旋隔板均包括N个螺旋
面且N≥2。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水腔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螺旋水腔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软管组件连通。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循环油筒以及第二循环油筒均设置有M个且M≥4。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以及第二冷却装置与减速机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第一冷却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一螺旋水腔使冷却液绕减速机的输出端以螺旋形的方式流通,第二冷却装置通过内部的第二螺旋水腔使冷却液绕减速机的中箱体以螺旋形的方式流通,通过将流通路径设置为螺旋形,增加了冷却液与减速机之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降温效果。
[0019]2、第一冷却装置用于给减速机输出端降温,第二冷却装置用于给减速机的中箱体降温,解决了减速机输出端以及中箱体部分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了减速机整体的降温效果;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之间相互流通,共用一套冷却液循环系统,整套冷却装置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圈进行静密封,减小了泄露的可能性。
[0020]3、第一循环油筒以及第二循环油筒分别贯穿第一螺旋水腔以及第二螺旋水腔,冷却液在第一螺旋水腔以及第二螺旋水腔内流通的过程中,能接触到第一循环油筒与第二循环油筒的所有面积并对所有接触面进行冷却,增加了冷却液与润滑油的接触冷却时间,冷却液与润滑油均处于流通的状态,使两者能进行动态循环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螺旋水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螺旋水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螺旋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减速机;2、第一冷却装置;21、第一螺旋水腔;211、第一环形腔体;212、第一螺旋隔板;213、第一进水口;214、第一出水口;22、第一循环油筒;3、第二冷却装置;31、螺旋水腔;311、第二环形腔体;312、第二螺旋隔板;313、第二进水口;314、第二出水口;32、第二循环油筒;4、软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减速机1,减速机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2,减速机1的中箱体设置有第二冷却装置3,第一冷却装置2与第二冷却装置3连通。
[0030]第一冷却装置2包括环设于减速机1输出端外围处的第一螺旋水腔21以及若干第一循环油筒22。第一螺旋水腔21整体形成螺旋形的腔体,内部流通有冷却液且冷却液以螺旋形的方式单向流通,加长了冷却液的流通路径,提高了冷却液与减速机1水闸壳体之间的接触时间;若干第一循环油筒22贯穿第一螺旋水腔21的腔体,内部流通有润滑油,减速机1的输出端绕周向设置有环形油腔,第一循环油筒22一端与减速机1内部箱体连通且另一端与减速机1输出端的油腔连通。冷却液在第一螺旋水腔21内流通过程中同时与第一循环油筒22相接触,并带走第一循环油筒22内润滑油的热量。
[0031]通过此设置,使得第一冷却装置2的结构紧凑,缩小了第一冷却装置2体积的同时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得冷却液与润滑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机(1),所述减速机(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2),所述减速机(1)的中箱体设置有第二冷却装置(3),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与第二冷却装置(3)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包括环设于减速机(1)输出端外围处的第一螺旋水腔(21)以及若干第一循环油筒(22),若干所述第一循环油筒(22)贯穿第一螺旋水腔(21)的腔体,所述第一循环油筒(22)一端与减速机(1)内部箱体连通且另一端与减速机(1)输出端的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3)包括环设于减速机(1)中箱体外围处的第二螺旋水腔(31)以及若干第二循环油筒(32),若干所述第二循环油筒(32)贯穿第二螺旋水腔(31)的腔体,所述第二循环油筒(32)一端与减速机(1)内部箱体连通且另一端与减速机(1)中箱体的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水腔(21)包括第一环形腔体(211)以及第一螺旋隔板(212),所述第一螺旋水腔(21)通过第一环形腔体(211)和第一螺旋隔板(212)形成供冷却液螺旋流通的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循环油筒(22)沿第一环形腔体(211)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循环油筒(22)贯穿第一螺旋隔板(212)的所有螺旋面。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时晖田联明吴丹唐哲朱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方宇航高精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