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片(简称为EL)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致发光技术已广泛用于民用消费领域。在冷光广告、 发光鞋帽、安全标志等产品上作为发光体,在仪表盘、液晶显示屏、手机按 键等产品上作为背光光源,在发光控制面板等产品上作为复合发光元件。由 于电致发光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基本不发热、耗电量小、无闪烁、发光 均匀、发光面积大等特性,使其有很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电致发光片实质上是运用电容器的原理,其通常包括前电极层、发光层、 介质层以及背电极层。其中前电极透光,在前电极和背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 源使得发光层中的电致发光粉发光。现有的电致发光片为层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l、透明电极 层5、发光层4、介质层3、背电极层2和绝缘层6,所述透明电极层5—般 为ITO层(氧化铟锡层),通过真空溅射形成在基材层1上,从而与基材层 1 一起构成前电极,所述发光层4、介质层3、背电极层2和绝缘层6通过印 刷顺次形成在透明电极层5上。现有的电致发光片对基材层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透明度高的、耐真空 溅射的材料作为基材层。所述基材层1通常为PET(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发光片,该电致发光片包括依次排列的背电极层(2)、介质层(3)和发光层(4),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发光片还包括位于背电极层(2)上的基材层(1),以及在发光层(4)上依次排列的导电层(5)和绝缘层(6),其中所述导电层(5)和绝缘层(6)的透光率均至少为50%,所述基材层(1)与介质层(3)分别位于背电极层(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洪,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