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33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含浸整理液、轧辊扎压和焙烘定型的工序;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不低于30%;所述整理液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烯烃基磺酸盐单体100份;水溶性交联剂60~100份;引发剂4~10份;水100~200份;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为30~70%,轧辊压力为0.1~0.3MPa;焙烘温度为100~140℃,焙烘时间为3~10min;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的超细纤维为以尼龙作为定岛或不定岛的超细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提高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的固色性。料染色尼龙超纤革的固色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尼龙超纤染色
,涉及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纤度大的纤维织物通常不存在色迁移问题,但是纤维越细,纤维内的染料越容易向纤维表面迁移,染色牢度差,超细纤维染色时,因为超细纤维纤度极小,细度甚至小于染料分子,其往往存在色迁移的问题。布料色迁移就是其中一种颜色会迁移到另外一种颜色的面料上。
[0003]聚酯超纤革通常适用的染料为分散染料染色,其可以通过还原清洗能大大减少染料色迁移。而尼龙超纤在使用分散染料染色时,虽然也有较好的上染性,但是湿牢度和日晒牢度不够理想。因此,尼龙超纤难以适用分散染料染色并通过还原清洗固色,其通常采用的染料为酸性染料染色,酸性染料为一类结构上带有酸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尼龙分子在酸性条件下末端带正电的氨基与染料的磺酸基团的结合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形成。然而,对于未生成化学键的染料以及染料的水解反应物因缺乏与尼龙分子链的结合力,容易造成色迁移的产生。深色染色后一般会进行皂洗来减少色迁移,但是帮助不大。目前,尼龙超细纤维染色色迁移的问题仍为较大的技术难点。
[0004]专利CN114808490A披露了一种尼龙酸性染色同浴固色工艺,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固色剂完成染色剂的络合,使得染色剂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量更大的化合物,从而使得形成的染色剂更难脱离间隙,然而这种技术手段仅是一定程度的减缓了色牢度下降的时间,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水解或者紫外光降解,仍然会将大分子的染色剂分子转变成小分子的染色剂分子。
[0005]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染色尼龙超纤革色迁移的后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基布是革的上一个状态,基布经过一些后处理后变成革,本专利技术的后处理工艺还适用于基布),依次包括含浸整理液、轧辊扎压和焙烘定型的工序;
[0009]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不低于30%;
[0010]所述整理液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
[0011][0012]由于未生成化学键的染料以及染料的水解反应物均是小分子或低分子的有机物,小分子物质在不受外界作用力时具有优异的分子运动能力,容易向表面扩散并产生掉色/褪色,扩散的程度与时间与温度参数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时间越长扩散程度越大。在染色时染料进入纤维组织内部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随后将浮色去除,在染色完成后进入固色环节。本专利技术通过浸渍被染物,在被染物表面形成一层交联膜,这种交联膜的分子结构单元中含有磺酸盐,具有阴离子电负性,与含有磺酸盐基团的酸性染料形成磺酸根阴离子排斥,而含有磺酸盐基团的小分子向表面扩散时则接近该层交联膜,越是接近则阴离子排斥越强,使得含有磺酸盐基团的小分子难以越过该层交联膜析出到表面。
[0013]水溶性交联剂的多少将影响最终形成的交联大分子中磺酸根离子的多少,过少的交联剂,交联位点太少,交联度不足,影响聚合物成膜效果,会导致色迁移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过多的交联剂会导致交联过度而使得革制品手感发硬;引发剂的含量过少会导致在焙烘过程中,水被烘干,而交联程度低;含量过高会导致交联过快,局部剧烈反应,最终导致分子膜分布不均匀。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为30~70%,轧辊压力为0.1~0.3MPa。对整理液的含浸量只需要达到充分的润湿包覆而不是过度填充,否则后期烘焙定型时,整理液产生交联将会导致超纤革手感僵硬,本专利技术中需控制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为30~70%(超纤革经过浸轧后所带液体重对超纤革干重的百分率),过小的带液率导致整理液对染色尼龙超细纤维表面的包覆不够充分,后期无法形成有效的交联膜,导致改善染料色迁移的效果不明显;带液率过大,导致交联大分子对纤维网的填充过多,进而导致革材手感硬化。所述轧辊压力为0.1MPa

0.3MPa,轧辊力过小则含浸不到位,过高则容易使得整理液过度的内部间隙填充,极易造成超纤革的僵硬。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焙烘温度为100~140℃,焙烘时间为2~11min,焙烘时间与焙烘温度具有如下关系:焙烘时间=(10

(烘焙温度

100℃)/5℃)min~(10

(烘焙温度

100℃)/5℃+1)min。烘焙温度增大则烘焙时间要减少,防止超纤革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导致力学性能变差;烘焙温度升高色迁移减少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在120~125℃呈现最佳效果。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烯烃基磺酸盐单体为乙烯基磺酸盐、甲基丙烯磺酸盐和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盐的一种以上。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水溶性交联剂为重均分子量600~1000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能溶于水,并且其两端端基均为乙烯基,参与自由基聚合能将两条大分子链链接起来,最终形成网状交联结构,宏观上形成聚合物膜。选择重均分子量在600~1000的聚乙二醇二丙烯
酸酯,过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水溶性不好,不适用于本反应,过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则导致相同份数的反应体系下,磺酸盐基团的相对浓度过低,交联位点太少,交联度不足,影响聚合物成膜效果。
[0019]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引发剂为水溶性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0020]如上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引发剂为亚硫酸钠或过硫酸钠。
[0021]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
[0022]含浸是关键的步骤,以使得含浸后整理液能够恰当的润湿包覆在超纤革的表面并且控制不要过度含浸。在焙烘定型的温度和处理时间下,烯烃基磺酸盐单体与水溶性交联剂,在引发剂的催化下,打开双键,进行自由基反应,经交联固化而在超纤革表面形成交联膜。所述交联膜对超纤革的包覆对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色迁移性有极大的改善;交联时,烯烃基磺酸盐单体经自由基聚合,形成含有大量磺酸根的大分子链,由于酸性染料中存在磺酸根,此类特征的大分子链中高密集磺酸根呈现电负性能与酸性染料磺酸根之间形成静电排斥。在浸渍过程中,含有烯烃基磺酸盐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的整理液包覆在超纤革的外侧,在焙烘定型后,相当于在超纤革的表面形成了交联膜与染料分子之间形成的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含浸整理液、轧辊扎压和焙烘定型的工序;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不低于30%;所述整理液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烯烃基磺酸盐单体
ꢀꢀꢀ
100份;水溶性交联剂
ꢀꢀꢀꢀꢀꢀꢀ
60~100份;引发剂
ꢀꢀꢀꢀꢀꢀꢀꢀꢀꢀꢀꢀꢀ
4~10份;水
ꢀꢀꢀꢀꢀꢀꢀꢀꢀꢀꢀꢀꢀꢀꢀꢀꢀ
100~2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后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轧辊扎压后磺酸盐型酸性染料染色尼龙超纤革中整理液的带液率为30~70%,轧辊压力为0.1~0.3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城锋杨银龙葛庆程立朱亚男柳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