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28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先将无纺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纤贴面革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贴面材料,大致分为
PVC
人造革
/
普通
PU

/
超纤
PU
革,其胚布大致由针织物
/
机织物
/
普通无纺布和超纤无纺布等组成

无论采用哪种基材,往往由单一的纤维材料构成,例如聚丙烯及聚酯纤维

这种单一的纤维材料结构导致材料的功能比较简单,仅具备一定强力和柔软性能,并不具备热舒适性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打孔处理,增加皮肤与空气接触,减少面料接触,来获得热舒适性

这种打孔设计会对针织物和机织物纱线结构进行破坏,强力损失率在
70
%以上

因此打孔设计往往采用针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是由纤维与纤维纠缠抱合而成,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无纺布
A、
无纺布
B、
无纺布
C
依次上下叠铺,无纺布
A、
无纺布
B、
无纺布
C
的回潮率依次递增,孔隙大小依次递增,再进行针刺固结,控制针刺深度使得刺针穿透无纺布
A、
无纺布
B、
无纺布
C
,控制针刺密度为
500

1000

/cm2,即得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纺布
A
和无纺布
C
之间的回潮率差为
5.4

6.5
%,孔隙大小差为
16

19
μ
m
;无纺布
A
和无纺布
B
之间的回潮率差为
1.3

1.9
%,孔隙大小差为4‑8μ
m
;无纺布
B
和无纺布
C
之间的回潮率差为
3.5

4.8
%,孔隙大小差为
10

13
μ
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纺布
A
是以超细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加工而成;无纺布
B
是以亲水纤维和超细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加工而成,其中,超细纤维的质量占比为
σ1;无纺布
C
是以亲水纤维和超细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加工而成,其中,超细纤维的质量占比为
σ
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动态热湿传递微环境的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超细纤维的直径取值范围为3‑5微米,所有的亲水纤维的直径取值范围为
15

30
微米,制备无纺布
A
的针刺工艺的针刺密度取值范围为
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洋蒋巍张其斌符浩孙向浩葛庆朱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