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1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β型钛合金热加工领域,具体为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均匀化处理棒料,其中,加热温度按(Tβ+30)~(Tβ+100)℃执行,进行15~30h高温均匀化处理;高温换向镦拔锻造,每火次的加热温度依次降低20~50℃,加热温度的范围为(Tβ+30)~(Tβ+100)℃;制坯锻造,得到坯料;对坯料进行等温锻造,得到锻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定了β型钛合金锻造工艺规范,大大改善了TB17钛合金各向异性的问题,同时使其强度和塑韧性达到良好匹配。和塑韧性达到良好匹配。和塑韧性达到良好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超高强韧
β
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β型钛合金热加工领域,具体为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亚稳β型钛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深淬透性、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优异的冷热成型性以及可通过热处理强化获得优异的强度

塑性

韧性匹配,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钛合金材料。近些年亚稳β型钛合金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0003]TB17钛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亚稳β型钛合金,该合金经热处理后强度可达1260MPa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强度

塑性

韧性匹配,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航空结构用超高强韧钛合金。但实际生产中TB17钛合金频繁出现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强以及强韧性匹配度不佳的问题,无法满足飞机制造对钛合金锻件或零件的需要,因此合理制定主导工艺及热加工参数是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性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通过均匀化处理、高温换向镦拔锻造、制坯锻造及等温锻造的方式解决TB17钛合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强以及强韧性匹配度不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均匀化处理棒料,其中,加热温度按(Tβ+30)~(Tβ+100)℃执行,进行15~30h高温均匀化处理;
[0008]高温换向镦拔锻造,每火次的加热温度依次降低20~50℃,加热温度的范围为(Tβ+30)~(Tβ+100)℃;
[0009]制坯锻造,得到坯料;
[0010]对坯料进行等温锻造,得到锻件。
[0011]高温换向镦拔锻造,包括:
[0012]第一火次:按(Tβ+30)~(Tβ+10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镦粗后换向拔长,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5%,倒棱至八方;
[0013]第二火次:按(Tβ+30)~(Tβ+8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镦粗后换向拔长,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0%,倒棱至八方;
[0014]第三火次:加热规范按(Tβ+30)~(Tβ+5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一镦一拔,镦粗变形量控制在35%,倒棱至八方。
[0015]制坯锻造,包括:
[0016]若不存在热料回炉问题,每火次均按(Tβ+30)~(Tβ+50)℃
×
(0.4~0.8)min/mm加
热规范加热;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35%,拔长至锻坯尺寸;
[0017]若存在热料回炉问题,第一火次:按(Tβ+30)~(Tβ+5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其他火次:按(Tβ+30)~(Tβ+50)℃
×
(0.2~0.4)min/mm加热规范加热,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35%,拔长至锻坯尺寸。
[0018]等温锻造的加热规范为:
[0019]按(Tβ+30)~(Tβ+50)℃
×
(0.4~0.8)min/mm执行,沿厚度方向镦粗,变形量控制在30%左右,压下速率控制在0.1~5mm/s。
[0020]均匀化处理时,表面需要涂抗氧化涂料。
[0021]所有的加热过程均通过电炉加热。
[0022]坯料转移时间≤60s,锻造变形过程小于等于5min,锻造变形完成后终锻温度不低于750℃。
[0023]锻造方式是自由锻造。
[00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5]1、传统的锻件坯料锻造时是按照0.4~0.8加热系数进行保温后出炉锻造。本专利技术是对锻件坯料预先进行高温长时间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之间充分扩散,提高微区成分均匀性,锻件内部组织发生静态再结晶并长大趋于一致,提高了TB17钛合金组织均匀性。
[0026]2、传统工艺在低温锻造((Tβ

40)~(Tβ+30)℃)得到的锻件坯料纵向和横向(弦向)力学性能差异大,同时存在塑性(横向)不符合标准值、断裂韧性值较低的情况,强韧匹配性差。本专利技术是对锻件进行高温换向镦拔锻造的基础上,增加一火次等温锻造,等温锻造过程中锻件的应力场、温度场趋于均匀,锻件内部组织充分进行动态再结晶并编制为网篮组织,保证了锻件组织均匀性,改善了锻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使得锻件具有良好的强度

塑性

韧性匹配。
[0027]3、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特别适用于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锻件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性的锻造,以满足飞机制造对钛合金锻件或零件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中锻件坯料的显微组织图。
[0029]图2为实施例中最终锻件的显微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包括:
[0031]均匀化处理
[0032]加热温度按(Tβ+30)~(Tβ+100)℃执行,进行24h高温均匀化处理(表面需要涂抗氧化涂料)。
[0033]高温换向镦拔锻造
[0034]第一火次:加热规范按(Tβ+30)~(Tβ+100)℃
×
(0.4~0.8)min/mm执行,一镦一拔(换向),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5%,倒棱至八方;
[0035]第二火次:加热规范按(Tβ+30)~(Tβ+80)℃
×
(0.4~0.8)min/mm执行,一镦一拔(换向),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0%,倒棱至八方;
[0036]第三火次:加热规范按(Tβ+30)~(Tβ+50)℃
×
(0.4~0.8)min/mm执行,一镦一拔,镦粗变形量控制在35%,倒棱至八方。
[0037]制坯锻造
[0038]加热规范按(Tβ+30)~(Tβ+50)℃
×
(0.4~0.8)min/mm执行(热料回炉可不进行低温阶段保温,高温保温时间按(0.2~0.4)min/mm计算),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35%,拔长至锻坯尺寸。
[0039]等温锻造
[0040]加热规范按(Tβ+30)~(Tβ+50)℃
×
(0.4~0.8)min/mm执行,厚度方向镦粗,变形量控制在30%左右,压下速率控制在5mm/s;
[00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善超高强韧TB17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性的锻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42]步骤一:将棒料表面涂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超高强韧β型钛合金各向异性和强韧匹配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均匀化处理棒料,其中,加热温度按(Tβ+30)~(Tβ+100)℃执行,进行15~30h高温均匀化处理;高温换向镦拔锻造,每火次的加热温度依次降低20~50℃,加热温度的范围为(Tβ+30)~(Tβ+100)℃;制坯锻造,得到坯料;对坯料进行等温锻造,得到锻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换向镦拔锻造,包括:第一火次:按(Tβ+30)~(Tβ+10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镦粗后换向拔长,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5%,倒棱至八方;第二火次:按(Tβ+30)~(Tβ+8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镦粗后换向拔长,镦粗变形量控制在40%,倒棱至八方;第三火次:加热规范按(Tβ+30)~(Tβ+50)℃
×
(0.4~0.8)min/mm加热规范加热,一镦一拔,镦粗变形量控制在35%,倒棱至八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坯锻造,包括:若不存在热料回炉问题,每火次均按(Tβ+30)~(Tβ+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珂秦卫东唐军刘刚伟孙亚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