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203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涉及不锈钢钢管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检测设备本体和设置于检测设备本体一侧的上料箱,上料箱的内部开设有储存腔,上料箱的正面转动设置有若干呈直线均匀分布的V型滚轮,上料箱靠近托举组件一端的内部开设有储液腔,上料箱靠近储液腔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和清洗组件,安装壳的背面设置有清洗海绵,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清洗液添加组件。利用清洗组件和清洗海绵,可以对钢管的表面进行全面的清理,避免钢管外部杂质影响钢管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并且达到了自动上料的效果,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钢管一一放置在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钢管检测
,尤其涉及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管作为最通用的工业产品,由于应用的领域不同,对钢管的质量要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如用于制造液压支架管的直缝钢管,对钢管的表面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钢管表面不得有划痕、锈斑、凹陷等,为此重要用途的钢管都需要有完善的无损检测设备,对钢管进行在线探伤
[0003]在对不锈钢钢管进行检测时,是通过人工手动将钢管一一放置在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通过人工手动上料的方式,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工作效率也较低,并且,在对钢管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钢管的表面会附着杂质,从而会影响检测设备对钢管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本体和设置于检测设备本体一侧的上料箱,所述上料箱的内部开设有储存腔,所述上料箱的内部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箱的正面转动设置有若干呈直线均匀分布的V型滚轮,若干所述V型滚轮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V型滚轮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V型滚轮的上方设置有托举组件,所述上料箱靠近托举组件一端的内部开设有储液腔,所述上料箱靠近储液腔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和清洗组件,所述安装壳的背面设置有清洗海绵,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清洗液添加组件;
[0006]所述清洗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上料箱内部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中活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底部设置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二气缸中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承载盒,所述承载盒顶部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支撑辊;
[0007]所述清洗液添加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壳内部一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固定板远离气囊的一侧与安装壳的内部之间滑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安装壳靠近清洗海绵一端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气囊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远离气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远离拉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操作板,所述上料箱的正面设置有与操作板相配合的限位组件;
[0008]所述储液腔的底部连通有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底部与气囊连通,且通液管与气囊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
[0009]优选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上料箱顶部和底部的两个传动筒、套设于传动筒外部的传送带和固定设置于传送带外部均匀分布的若干输送板,其中一个所述传动筒的一端设置有电机。
[0010]优选地,所述托举组件包括铰接设置于上料箱底部的两组托举件和固定设置于上料箱一端底部的液压杆,所述托举件由多个均匀分布的托举板组成,且相邻两个托举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中活塞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两端均铰接设置有传动杆,两个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托举件铰接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架远离安装壳一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板。
[0012]优选地,所述承载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承载盒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条形槽。
[0013]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上料箱正面的丝杆、转动设置于丝杆底部的限位板和固定设置于限位板顶部两端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于上料箱的正面。
[0014]优选地,所述储液腔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漏孔。
[0015]优选地,所述上料箱的正面设置有红外接收器和报警器,所述储液腔靠近红外接收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明玻璃,所述浮板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与红外接收器相配合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浮板靠近红外发射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明玻璃。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清洗组件和清洗海绵,利用上料组件将钢管输送至两个支撑辊顶部,随后在第一摩擦轮的作用下,使得钢管在支撑辊的顶部转动,随着钢管的转动,清洗海绵便可以对钢管的表面进行全面的清理,避免钢管外部杂质影响钢管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同时,配合V型滚轮的使用,达到了自动上料的效果,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钢管一一放置在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清洗液添加组件,达到自动对清洗海绵中添加清洗液的效果,保证了对钢管外部杂质的清理效果,同时,气囊内部的清洗液,防止工作人员在向储液腔内部添加清洗液时,停止整个上料箱内部的运作,避免停机操作。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托举组件,清理之后的钢管落入两个托举件之间,通过液压杆推动连接板向下移动,传动杆则推动两个托举件向外侧扩张,钢管便落入V型滚轮的顶部,减小了钢管落入V型滚轮顶部的缓冲力,降低了V型滚轮的损坏。
[0020]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报警器,当浮板在储液腔最底部时,此时的报警器发生报警,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储液腔内部添加清洗液。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箱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箱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箱侧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洗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箱侧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浮板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托举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组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序号:1、检测设备本体;2、上料箱;3、储存腔;4、上料组件;401、传动筒;402、传送带;403、输送板;5、V型滚轮;6、托举组件;601、托举件;602、液压杆;603、连接板;604、传动杆;7、储液腔;8、安装壳;9、清洗海绵;10、清洗组件;1001、第一气缸;1002、第二气缸;1003、升降架;1004、摩擦轮;1005、承载盒;1006、支撑辊;11、清洗液添加组件;1101、固定板;1102、气囊;1103、第一通孔;1104、分隔板;1105、第二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不锈钢钢管表面质量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设备本体(1)和设置于检测设备本体(1)一侧的上料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箱(2)的内部开设有储存腔(3),所述上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上料组件(4),所述上料箱(2)的正面转动设置有若干呈直线均匀分布的V型滚轮(5),若干所述V型滚轮(5)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V型滚轮(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V型滚轮(5)的上方设置有托举组件(6),所述上料箱(2)靠近托举组件(6)一端的内部开设有储液腔(7),所述上料箱(2)靠近储液腔(7)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8)和清洗组件(10),所述安装壳(8)的背面设置有清洗海绵(9),所述安装壳(8)的内部设置有清洗液添加组件(11);所述清洗组件(10)包括固定设置于上料箱(2)内部的第一气缸(1001)和第二气缸(1002),所述第一气缸(1001)中活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架(1003),所述升降架(1003)的底部设置有摩擦轮(1004),所述第二气缸(1002)中活塞杆(10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承载盒(1005),所述承载盒(1005)顶部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支撑辊(1006);所述清洗液添加组件(11)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壳(8)内部一端的固定板(1101),所述固定板(1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囊(1102),所述固定板(11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03),所述第一通孔(1103)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固定板(1101)远离气囊(1102)的一侧与安装壳(8)的内部之间滑动设置有分隔板(1104),所述分隔板(110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105),所述分隔板(11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杆(1106),所述第一支撑杆(1106)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1107),所述安装壳(8)靠近清洗海绵(9)一端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03)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108),所述气囊(1102)远离固定板(1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拉板(1109),所述拉板(1109)远离气囊(110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拉杆(1110),所述拉杆(1110)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1111),所述拉杆(1110)远离拉板(110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操作板(1112),所述上料箱(2)的正面设置有与操作板(1112)相配合的限位组件(16);所述储液腔(7)的底部连通有通液管(15),所述通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东巫伟袁刚彬郭九兴俞持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银家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