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83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及其温控装置,其属于温控技术领域,由壳体以及冷却装置组成;其中,壳体的顶部内壁位置形成有冷却腔,并在壳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翅片;当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热气化后进入冷却翅片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后液化重新回流至冷却腔中,并辅助壳体进行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冷却液来实现对壳体的循环冷却,以确保温控装置的稳定运行。以确保温控装置的稳定运行。以确保温控装置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温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冷梁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冷梁依靠自然对流的方式,将室内顶部的热空气降温,继而从冷梁的底部送出,没有吹风感,几乎没有噪音,使用体验感舒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然而,上述这种被动式冷梁的方式同样也存在换热效率不高、易产生凝露、易滋生细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的一些的专利技术专利,虽然从冷梁的结构、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但还是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缺少适用于冷梁且适配程度高的空气参数采集和控制单元。
[0004]同时,在现有的温控装置内部的硬件数量增多后,温控装置的产热极剧上升,因此,对其壳体的改进也势在必行,以避免高热量影响其正常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温控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由壳体以及冷却装置组成;
[0007]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位置形成有冷却腔,并在壳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翅片;
[0008]当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热气化后进入冷却翅片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后液化重新回流至冷却腔中,并辅助壳体进行散热。
[0009]优选为: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0010]风扇,通过支架安装于壳体上,且能够形成用于向冷却翅片流动的气流。
[001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温控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触摸屏和处理器单元。所述壳体下方不封闭,侧边有镂空开口,尽可能于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因处理器单元电源发热所带来的温度误差,以及减少CO2浓度的测量误差。
[0012]优选为: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处理器单元并输出数字信号,传输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即: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产生数字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单元。一般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型号筛选,大小适中,可以包含在壳体内部。
[0013]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并产生输出信号PWM信号,并将输送信号PWM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通过捕获二氧化碳传感器输出的PWM信号,计算出占空比,再乘以量程后,得到当前室内CO2浓度值。一般的,二氧化碳传感器通过型号筛选,大小适中,可以包含在壳体内部。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有效的检测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值,并且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处理器,处理器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计算出最合适的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至冷梁中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中还对壳体进行了改进,通过冷却装置和冷却翅片的设置能够辅助壳体散热,确保壳体内装置的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在本实施例中:由壳体10以及冷却装置组成;
[0022]其中,所述壳体10的顶部内壁位置形成有冷却腔11,并在壳体10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冷却腔11连通的冷却翅片12;
[0023]当冷却腔11内的冷却液吸热气化后进入冷却翅片12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后液化重新回流至冷却腔11中,并辅助壳体10进行散热。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0025]风扇20,通过支架安装于壳体10上,且能够形成用于向冷却翅片12流动的气流。
[0026]此外,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温控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触摸屏和处理器单元。所述壳体下方不封闭,侧边有镂空开口,尽可能于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因处理器单元电源发热所带来的温度误差,以及减少CO2浓度的测量误差。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处理器单元并输出数字信号,传输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即: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产生数字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单元。一般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型号筛选,大小适中,可以包含在壳体内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并产生输出信号PWM信号,并将输送信号PWM信号反馈给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通过捕获二氧化碳传感器输出的PWM信号,计算出占空比,再乘以量程后,得到当前室内CO2浓度值。一般的,二氧化碳传感器
通过型号筛选,大小适中,可以包含在壳体内部。
[0029]参考图1,本实施例在散热时,启动风扇,并利用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对壳体内进行散热,冷却液在吸热后气化进入冷却翅片中,并在冷却翅片中放热液化,重新回流至冷却腔中,因此,本实施例不仅能够实现对壳体内散热,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冷却液的使用,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冷却效果更加的显著。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由壳体以及冷却装置组成;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位置形成有冷却腔,并在壳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翅片;当冷却腔内的冷却液吸热气化后进入冷却翅片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后液化重新回流至冷却腔中,并辅助壳体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冷梁的温控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扇,通过支架安装于壳体上,且能够形成用于向冷却翅片流动的气流。3.一种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禹宋蔡慧陈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