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11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转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磁体收容孔;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一油道;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二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成对地嵌入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磁体收容孔内并与所述磁体收容孔形成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所述第一平衡板、所述转子铁芯、所述第二平衡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转子,可实现冷却液与永磁体的直接接触,以提高永磁体的散热效率。永磁体的散热效率。永磁体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转子。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保证电机的稳定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冷却方式,才能控制好电机的温度。传统的电机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风冷、水冷、油冷,其均是通过冷却介质将电机内的热量带走。
[0003]电机中的转子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热,而转子的温度升高会严重地削弱转子内的永磁体的性能,温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永磁体失磁,因此在高功率密度的油冷电机中,通常会对电机中的转子主动进行冷却。
[0004]现有技术中电机转子的冷却均是在转子铁芯和转轴上开设油路,从而形成一个冷却回路,通过冷却转子铁芯间接地对永磁体降温,但是永磁体不能直接与冷却液接触,所以对永磁体的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转子,其具有的冷却油路不仅可以冷却转子铁芯,也可使冷却液直接与永磁体接触,从而冷却永磁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磁体收容孔,所述磁体收容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径向油槽和第一周向油槽,所述第一径向油槽分别与所述转轴的第一进油孔连通;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二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二径向油槽和第二周向油槽,所述第二径向油槽分别与所述转轴的第二进油孔连通;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成对地嵌入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磁体收容孔内并与所述磁体收容孔形成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所述第一平衡板、所述转子铁芯、所述第二平衡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周向油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油槽分别与所述磁障空隙连通。
[000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中,转轴上的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可分别与第一平衡板的第一径向油槽和第一周向油槽、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以及第二平衡板的第二径向油槽和第二周向油槽形成多个冷却油路,使得冷却液可直接与永磁体接触,从而实现永磁体的冷却降温,提高永磁体的冷却效率。
[000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转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体收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排列,所述磁体收容孔包括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第二侧孔成角度相交成V形并且连通。由
此,V形的磁体收容孔可与永磁体形成三个空隙,这样冷却液可流经永磁体的多个侧面,提高永磁体的冷却效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包括第一空隙、第二空隙和第三空隙,所述磁体收容孔的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相交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空隙;所述磁体收容孔的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远离相交处的两个侧端部分别与所述永磁体形成第一空隙和第三空隙。由此,可与第一平衡板的第一油道和第二平衡板的第二油道形成多条循环的冷区油路,这样可使冷却液流经每个永磁体的两个侧面,以实现永磁体的降温,而且还可以降低转子铁芯内部的温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向油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油槽将所述转子铁芯的相邻的所述第一空隙和所述第三空隙连通;部分所述第一周向油槽将所述转子铁芯的相邻的所述第二空隙连通;所述第二径向油槽将所述转子铁芯的相邻的所述第二空隙连通。由此,第一平衡板的冷却液可以经磁障孔隙流向第二平衡板,第二平衡板的冷却液可以经磁障孔隙流向第一平衡板,不仅可实现冷却液与永磁体的直接接触,而且可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更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油孔,所述油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并与所述第二平衡板的所述第二周向油槽部分连通。由此,可以将第一平衡板的油道与第二平衡板的油道连通,从而可使冷却液流经所有的磁障空隙,提高永磁体的冷却效率。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衡板的所述第一径向油槽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平衡板的所述第二径向油槽的数量相等,且均为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磁体收容孔数量的1/2。由此,冷却液经第一径向油槽和第二径向油槽分成两个冷却油路,进而流入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内,可以冷却转子铁芯内所有的永磁体,避免任何一个永磁体受高温影响而失磁,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衡板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与所述第一平衡板的所述第一周向油槽部分地连通;所述第二平衡板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与所述第二平衡板的所述第二周向油槽部分地连通。由此,可以将受热后的冷却液从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内排出,从而实现永磁体的持续冷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设有多个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环所述转子铁芯的每个磁体收容孔的外圈设置并与所述磁体收容孔连通。由此,可以增加冷却液与永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永磁体的散热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贯通所述永磁体的凹槽,且与所述磁障空隙连通。由此,冷却液可进入永磁体的轴向凹槽内,使得冷却液与永磁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永磁体的散热效率。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铁芯包括沿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交错叠加的多个第一冲片和多个第二冲片,所述第一冲片上的磁体收容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冲片的磁体收容孔的截面积。由此,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交错叠加时可使得转子铁芯的磁体收容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油槽,油槽与磁障空隙连通,从而增加冷却液与永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永磁体的散热效率。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紧凑,且冷却液可以直接与永磁体接触
以实现永磁体的冷却,减少永磁体受电机内部高温的影响而失磁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参见以下描述,其结合附图基于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了本专利技术。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爆炸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转子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子铁芯的主视图。
[002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永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子铁芯(含永磁体)的主视图。
[0027]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左平衡板的内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左平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右平衡板的内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图2中A方向的投影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磁体收容孔,所述磁体收容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第一平衡板,所述第一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径向油槽和第一周向油槽,所述第一径向油槽分别与所述转轴的第一进油孔连通;第二平衡板,所述第二平衡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板的内端面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二径向油槽和第二周向油槽,所述第二径向油槽分别与所述转轴的第二进油孔连通;以及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成对地嵌入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磁体收容孔内并与所述磁体收容孔形成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所述第一平衡板、所述转子铁芯、所述第二平衡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周向油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油槽分别与所述磁障空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收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排列,所述磁体收容孔包括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第二侧孔成角度相交成V形并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的磁障空隙包括第一空隙、第二空隙和第三空隙,所述磁体收容孔的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相交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空隙;所述磁体收容孔的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远离相交处的两个侧端部分别与所述永磁体形成第一空隙和第三空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宏
申请(专利权)人: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