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和放电灯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94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放电灯和放电灯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在放电灯中,在提高散热性的同时,提高电极表面的耐热性、耐久性。在放电灯(10)的电极(30)中,针对由槽(42)构成的散热构造(40)形成涂层(44),通过对涂层(44)进行激光照射来形成混合有电极原材料和涂料成分的混合层(43)。混合有电极原材料和涂料成分的混合层(43)。混合有电极原材料和涂料成分的混合层(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灯和放电灯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短弧型放电灯等放电灯,特别涉及电极的散热。

技术介绍

[0002]放电灯在点亮期间,电极前端部成为高温,钨等电极原材料熔融、蒸发,放电管黑化,从而灯照度降低。为了防止包含电极前端部的电极的过热,利用螺纹状的槽来增大电极主体部侧面的表面积,并在该槽之上,将钨的粉末烧结来形成散热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另外,为了提高电极表面的散热层的密合性,已知有在电极的凹凸状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的散热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这里,在电极表面形成表面粗糙度的Rmax为10μm以上的凹凸面,将包括氧化钛或氧化铬等的氧化物粉末混合于溶剂而涂敷于电极表面并进行烧结,由此形成多孔质的散热层。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306546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1050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即使进行电极表面粗糙度的调整等,提高电极表面与散热层的密合性也存在极限,有可能产生因灯点亮期间的高温所导致的散热层的剥离,不仅无法维持散热性,还无法充分保护电极表面。
[0007]因此,要求在提高散热性的同时,提高散热层的耐热性、耐久性,充分保护电极表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放电灯具有放电管以及在放电管内对置地配置的一对电极。并且,至少一个电极至少在电极主体部的侧面具有涂层以及混合有电极原材料和涂层的涂料成分的部分(这里,称为混合层)。不仅是在电极主体部的侧面呈层状存在的情况,即使是混合部分局部地分散存在的情况,这里也定义为“具有混合层”。
[0009]关于混合层(混合部分)的电极原材料和涂料成分的混合情况,广义地定义的话,只要涂料成分和电极原材料混合即可。另一方面,从充分保护电极表面的观点出发,可以是,具有电极原材料为主成分的混合部分作为混合层。
[0010]电极主体部的侧面的混合层的形成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可以构成为包含在涂层的一部分中。另外,在具有辐射率比电极基体表面的辐射率高的散热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在散热构造之上形成涂层和混合层,该涂层进一步提高电极主体部的设置有散热构造的侧面部分的辐射率。散热构造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由沿电极主体部的周向或者电极轴向的槽构成。
[0011]涂层的成分可以构成为包含各种成分,例如,涂层至少包含锆和/或钽。另外,也可以包含与电极原材料相同种类的金属。
[0012]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放电灯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成型出具有前端侧锥形部和柱状的主体部的电极,针对电极的表面形成涂层,然后对涂层进行激光照射。在激光照
射中,能够调整光输出或焦点位置。例如,在激光照射中,使焦点位置偏向电极基体表面侧或离开电极基体表面而进行调整。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提高散热性的同时,提高涂层的耐热性、耐久性,充分保护电极表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放电灯的概略俯视图。
[0015]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概略俯视图。
[0016]图3是概略地示出了槽的形状的图。
[0017]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放电灯的电极的概略俯视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10:放电灯;30:电极;40:散热构造;42:槽;43:混合层;44:涂层;50:散热构造(不涂敷散热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短弧型放电灯10是能够输出高亮度的光的大型放电灯,具有透明的石英玻璃制的大致球状放电管(发光管)12,在放电管12内对置(同轴)地配置有钨制的一对电极20、30。在放电管12的两侧,石英玻璃制的密封管13A、13B与放电管12连接设置,一体地形成。在放电管12内的放电空间DS中封入有汞及卤素、氩气等稀有气体。
[0021]作为阴极的电极20由电极支承棒17A支承。在密封管13A中密封有:贯穿插入有电极支承棒17A的玻璃管(未图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引线棒15A以及连接电极支承棒17A和引线棒15A的金属箔16A等。对于作为阳极的电极30,也同样地密封有:贯穿插入有电极支承棒17B的玻璃管(未图示)、金属箔16B、引线棒15B等安装部件。另外,在密封管13A、13B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灯头19A、19B。
[0022]当一对电极20、30被施加电压时,在电极20、30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朝向放电管12的外部辐射光。这里,接入1kW以上的电力。从放电管12辐射出的光被反射镜(未图示)向规定的方向引导。
[0023]图2是电极(阳极)30的概略俯视图。另外,电极(阴极)20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构造。
[0024]电极30具有:锥形形状的部分(以下,称为前端侧锥形部)32,其具有电极前端面32T;柱状部分(以下,称为主体部)34,其与电极支承棒17B相连。这里,电极30一体地构成,但也可以通过扩散接合等固相接合而将具有前端侧锥形部32的部件和具有主体部34的部件接合来构成电极30。另外,也可以经由中间部件进行接合。电极30由钨、钼或它们的合金构成,这里,由钨构成。
[0025]在主体部34的侧面34S设置有散热构造40(参照图2的斜线部)。散热构造40与主体部34的基体表面34T(即没有特意采用特别的散热构造的表面)相比,辐射率高,具有提高散热性的功能。在图2中,如侧面34S的扩大部(参照标号L1)所示,在这里,散热构造40为将沿周向(绕着电极轴线的方向)的槽42按照规定的间距形成而得到的结构。槽42例如能够通过激光或切削等来形成。
[0026]此外,在设置有散热构造40(槽42)的主体部34的侧面34S形成有涂层44。在这里,
涂层44包含氮化锆或碳化锆、锆化合物。另外,也可以含有与电极30相同的金属,即钨、钼。另外,对于涂层44,也可以包含氮化钽等钽系原材料或氧化锆等陶瓷系原材料,也可以包含将它们混合而成的物质。
[0027]如图2所示,被涂层44覆盖的槽42的顶部42P的高度、即从电极轴线C到顶部42P(层表面)的距离比主体部34的侧面34S靠近电极中心侧。通过使槽42的顶部42P位于比主体部34的侧面34S凹陷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电弧或闪光(flare)引起的涂料剥落、变薄。
[0028]涂层44发挥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构造40(槽42)的散热功能,这里,涂层44具有比槽42大的辐射率。涂层44以及由槽42构成的散热构造40这两个具有散热功能的部分(以下,将该侧面部分称为散热功能部J)形成于主体部34的侧面34S的一部分。形成有槽的表面的辐射率ε能够通过以下的式(1)来近似表示。
[0029]ε=1/(1+(L/S)
×
(1/ε0‑
1))

(1)
[0030]其中,L表示槽的形成区域的轴向(沿着侧面34S的)长度,S表示槽剖视图中的沿着槽的全长(总截面长度)(参照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灯,其特征在于,该放电灯具有:放电管;以及一对电极,该一对电极对置地配置于所述放电管内,至少一个电极至少在电极主体部的侧面具有涂层和混合层,该混合层混合有所述涂层的涂料成分和电极原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层中,电极原材料是主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包含在所述涂层的一部分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灯具有辐射率比电极基体表面的辐射率高的散热构造,在所述散热构造之上形成有所述涂层和所述混合层,所述涂层进一步提高电极主体部的设置有所述散热构造的侧面部分的辐射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满博细木裕介小平宏藤森昭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ORC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