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9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外线灯,包括管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螺旋状段和第一接线段,第一接线段的一端与螺旋状段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的螺旋状段伸入到管体内,在螺旋状段内还穿置有支承管;管体的两端通过热熔而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管体的中部形成密封的储气腔体,在储气腔体内充有工作气体;支承管的一端被管体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一所固定;螺旋状段的一端、第一接线段的一端均被第一端部所固定;第二电极套装在管体的外壁面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二者构成的高压电场激发储气腔体内的工作气体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生产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生产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线灯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设备
,特别是一种紫外线灯。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市面上的准分子紫外线灯大多包括管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是套装在管体外壁面上的金属网;第一电极是长形的金属件,且第一电极还是一端伸入至管体内的悬臂式结构;这样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电极的长度较长时,第一电极的自由端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垂下,影响使用。为了解决第一电极的自由端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垂下的问题,现时的紫外线灯的管体一般由外管和内管构成,内管与外管连接构成储气腔体,使用时将第一电极穿置在内管内,使得第一电极可被内管的管腔承托;用内管的管腔来对第一电极进行承托的结构,虽然解决了第一电极的自由端会垂下的问题,但是在生产时需要内管与外管连接才能形成储气腔体,使用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构成的高压电场要穿过内管和外管才能激发储气腔体内的工作气体发光,以至于还存在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线灯,该紫外线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的管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螺旋状段和第一接线段,第一接线段的一端与螺旋状段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的螺旋状段伸入到管体内,在螺旋状段内还穿置有支承管,支承管穿入至螺旋状段内的长度是螺旋状段的长度的至少一半;管体的两端通过热熔而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管体的中部因此形成密封的储气腔体,在储气腔体内充有工作气体;所述支承管的一端被管体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一所固定;螺旋状段上与第一接线段连接的那一端、第一接线段上与螺旋状段连接的那一端均被第一端部所固定;第一接线段的另一端是处于管体外的接线端;第二电极为筒形金属网,第二电极套装在管体的外壁面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二者构成的高压电场激发储气腔体内的工作气体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管有且只有一条,支承管是悬臂式结构,支承管的一端被第一端部所固定,支承管的另一端从螺旋状段的一端穿入至螺旋状段内,螺旋状段的另一端被管体的第二端部所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管有且只有一条,支承管的另一端被管体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另一所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管的数量是2条,分别是第一支承管和第二支承管;第一支承管的一端从螺旋状段的其中一端穿入至螺旋状段内,第一支承管的另一端被管体的第一端部所固定;第二支承管的其中一端从螺旋状段的另一端穿入至螺旋状段内,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玉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准分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