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准分子灯、准分子灯的点亮方法以及准分子灯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准分子灯,特别是涉及准分子灯的点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准分子灯的结构,已知有双重管构造灯(参照专利文献1)。这里,将覆盖箔状的内侧电极的电介质配置于放电管内,向设置于放电管的外表面的外侧电极与设置于放电管的内侧的内侧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从形成在电介质与放电管之间的放电空间放射紫外线等准分子光。
[0003]伴随着长时间的灯点亮,由石英玻璃构成的放电管有可能因紫外线照射而劣化,根据情况会导致放电管破损。但是,难以从外观判断是否是灯寿命末期。因此,提出了以下方法:对每个灯附加IC标签,记录并管理累计点亮时间和灯固有的电气特性(初始电力等)(参照专利文献2)。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38658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
027944号公报
[0006]可携带(便携)的臭氧产生装置等用于各种环境下,在向非特定的用户销售、流通的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该准分子灯具有:电介质,其覆盖沿着灯轴向配设的箔状电极;以及放电容器,其与所述电介质熔接而形成主放电空间,所述箔状电极与所述电介质局部地封接,使得在所述电介质的内侧形成有辅助放电空间,通过所述辅助放电空间的放电而在所述电介质的在所述辅助放电空间露出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抑制电磁波透过的遮蔽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通过灯点亮累积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而形成有抑制通过所述主放电空间的放电所产生的额定点亮的遮蔽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膜形成于沿着灯轴向和灯周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与电场强度相对高的区域相面对的内表面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膜形成于沿着灯轴向与电场强度相对高的区域相面对的内表面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箔状电极的沿着灯轴向的缘部在所述箔状电极的两端部之间与所述电介质的内表面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放电空间沿着灯轴向遍及所述箔状电极的两端部之间而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具有从所述放电容器的端部延伸出的延伸部,在所述延伸部中,所述箔状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电介质局部地封接而形成所述辅助放电空间。8.一种准分子灯的点亮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分子灯具有:电介质,其覆盖沿着灯轴向配设的箔状电极;以及放电容器,其与所述电介质熔接而形成主放电空间,在该准分子灯中,通过所述箔状电极与所述电介质局部地封接而在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森昭芳,金井信夫,福田刚士,两角洋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ORC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