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48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瓶车轮毂减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包括轮毂,轮毂为电瓶车车轮毂;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活动架和滑环,减震组件设置在轮毂的内侧,并与轮毂活动连接,且减震组件的中部与电瓶车轴杆连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轮毂内前后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减震组件,使其相较于传统的轮毂减震组件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且通过多组固定杆和滑杆结构,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将颠簸传导至减震组件和活动架之间的振动力进行抵消,以实现减震效果,通过限位杆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两者减震组件之间具备抵抗外力的效果和一定的恢复力,避免由于碰撞或其他外力导致轮毂内部减震部分发生形变。致轮毂内部减震部分发生形变。致轮毂内部减震部分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瓶车轮毂减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电瓶车轮毂为用于电瓶车的轮毂。
[0003]现有技术中,少有在电瓶车轮毂内安装减震机构的,现有的轮毂减震组件将轮毂分为内外两部分,且在两者连接处加装减震组件。
[0004]但是,在电瓶车轮毂内安装减震结构,需要将电瓶车轮毂进行内外分离,使其虽具备减震的功能,但同时会造成轮毂结构强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所述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包括轮毂,轮毂为电瓶车车轮毂;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活动架和滑环,减震组件设置在轮毂的内侧,并与轮毂活动连接,且减震组件的中部与电瓶车轴杆连接;固定杆,固定杆包括滑杆和第一弹簧,固定杆设置在减震组件和活动架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轮毂中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减震组件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位于第二弹簧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两侧减震组件,并与限位槽水平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的外侧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杆与活动架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外侧端部与活动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侧中部竖直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内侧端部与减震组件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固定杆内侧开口卡接,限位块的外侧中部与固定杆的外侧中部内壁分别与第一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架内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环,滑环设置在轮毂内壁中部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水平滑动连接,活动架通过滑环与轮毂滑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轮毂内前后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减震组件,使其相较于传统的轮毂减震组件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且通过多组固定杆和滑杆结构,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将颠簸传导至减震组件和活动架之间的振动力进行抵消,以实现减震效果,通过限位杆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两者减震组件之间具备抵抗外力的效果和一定的恢复力,避免由于碰撞或其他外力导致轮毂内部减震部分发生形
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三维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三维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0017]图中:轮毂1、滑槽11、减震组件2、活动架21、滑环22、固定杆3、滑杆31、第一弹簧32、第二弹簧4、限位杆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包括轮毂1,轮毂1为电瓶车车轮毂;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活动架21和滑环22,减震组件2设置在轮毂1的内侧,并与轮毂1活动连接,且减震组件2的中部与电瓶车轴杆连接;固定杆3,固定杆3包括滑杆31和第一弹簧32,固定杆3设置在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之间。
[0021]实施例二
[002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电瓶车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驶时,具有更稳定、舒适的骑乘体验,减震组件2的外侧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杆3与活动架21固定连接,固定杆3的外侧端部与活动架2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3的内侧中部竖直滑动连接有滑杆31,滑杆31的内侧端部与减震组件2的外壁固定连接。滑杆31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固定杆3内侧开口卡接,限位块的外侧中部与固定杆3的外侧中部内壁分别与第一弹簧32的两端固定连接。通过在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杆3、滑杆31和第一弹簧32的组件,使得减震组件2可以在活动架21的水平面内进行任意方向的活动,使得电瓶车在经过颠簸路段时,轮毂1以减震组件1的中部为轴心,进行同一水平面内任意方向的活动,以此将轮毂1所受的振动起伏幅度进行降低,以此使电动车具有更好的行驶体验。
[0023]实施例三
[0024]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使轮毂1在具有纵向减震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其横向受力能力。轮毂1中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4,第二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减震组件2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减震组件2位于第二弹簧4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杆5,限位杆5贯穿两侧减震组件2,并与限位槽水平滑动连接。活动架21内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环22,滑环22设置在轮毂1内壁中部的滑槽11内,并与滑槽11水平滑动连接,活动架21通过滑环22与轮毂1滑动连接。通过轮毂1内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的结
构,规避由于轮毂1内设置弹性减震机构导致轮毂1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且通过两侧的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在轮毂1内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赋予其一定的活动空间,并在第二弹簧4给予两侧减震组件2之间的恢复力,使得轮毂1的侧受力强度大幅提高,并通过限位杆5的结构,避免两侧减震组件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且分担滑环22所受的侧向力。
[0025]电动车在颠簸路段行驶时,轮毂1带动活动架21以两侧减震组件2为圆心,进行同一水平面任意方向的滑动,且在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之间发生位置变化时,若干第一弹簧32弹力与颠簸振动产生的力相互抵消,对两者间的活动空间进行压缩,避免轮毂1振动完全传动至电动车上,以此实现减震,在出现侧向碰撞时,轮毂1内的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可以向内进行滑动,且通过第二弹簧4赋予其一个抵消碰撞力的弹力,并使得两组减震组件2具有恢复能力,避免由于发生碰撞导致轮毂1发生形变。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包括轮毂(1),轮毂(1)为电瓶车车轮毂;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包括活动架(21)和滑环(22),减震组件(2)设置在轮毂(1)的内侧,并与轮毂(1)活动连接,且减震组件(2)的中部与电瓶车轴杆连接;固定杆(3),固定杆(3)包括滑杆(31)和第一弹簧(32),固定杆(3)设置在减震组件(2)和活动架(2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中部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4),第二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减震组件(2)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位于第二弹簧(4)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杆(5),限位杆(5)贯穿两侧减震组件(2),并与限位槽水平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林巫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圣峰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