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43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以解决连接器组件不支持慢速热插接或拔离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一限位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动端子和第二限位组件;其中,第二导电端子、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二滑动端子依次滑动连接,第一蓄力件与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一滑动端子连接,第二蓄力件与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二滑动端子连接;通过第一蓄力件和第二蓄力件可以驱动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快速对接和分离,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慢速热插接或拔离。二连接器之间的慢速热插接或拔离。二连接器之间的慢速热插接或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能够支持慢速热插接或拔离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组件广泛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电路中,以实现电路中电流的导通或断开。例如,在连接器组件中可以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当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插接后,便可实现电路的导通,以使电流能够在电路中进行流通。当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被拔离后,便可实现电路的断开,以阻断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当电路中的电压较高时,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在进行热插拔(即带电插接和拔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电弧。若电弧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产生烧蚀等不良情况。因此,在操作时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如2m/s以上)将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进行插接或拔离,以尽可能的降低电弧的持续时间。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可能无法对公端连接器或母端连接器进行快速的移动,以实现快速的插接或拔离。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较慢速度下对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进行热插接或拔离时,仍能够减小电弧持续时间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支持慢速热插接或拔离插拔的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000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器包括固定组件、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一限位组件。第一滑动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滑动连接,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滑动端子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蓄力件,第一蓄力件与固定组件和第一运动组件连接。其中,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固定组件和第一运动组件相对滑动,用于使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时,第一蓄力件恢复形变,用于驱动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对接。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端子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二滑动端子滑动连接,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二滑动端子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蓄力件,第二蓄力件与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连接。
[0005]或者,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相对滑动,用于使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时,第二蓄力件恢复形变,用于驱动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分离。
[0006]在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外力作用于固定组件使固定组件与第一运动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可使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时,第
一蓄力件可以恢复形变,用于驱动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移动,从而使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对接。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外力作用于固定组件使固定组件带动第一运动组件,以使第一运动组件与第二运动组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可使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时,第二蓄力件可以恢复形变,用于驱动第二运动组件移动,从而使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分离。
[0007]或者,可以理解的是,当外力(如人手)作用于第二壳体使第二连接器朝第一方向移动,用于与第一连接器进行对接时。当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后,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会停止移动。继续朝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壳体时,固定组件和第一运动组件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能够使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当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解除相对固后,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可以朝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蓄力件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第一蓄力件可以驱动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向第一方向快速移动,以使第二滑动端子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与第一导电端子对接,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弧的持续时间。相应的,当外力(如人手)作用于第二壳体使第二连接器朝第二方向移动,用于与第一连接器进行分离时。当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后,第二运动组件会停止移动,并且,此时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滑动端子之间处于对接的状态。继续朝第二方向移动固定组件时,固定组件带动第一运动组件一起运动,使得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能够使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当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解除相对固后,第二运动组件可以朝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二蓄力件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第二蓄力件可以驱动第二运动组件朝第二方向快速移动,以使第二滑动端子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与第一导电端子分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弧的持续时间。
[0008]在第二连接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固定组件移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固定组件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固定组件作用于第一限位组件,使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在第一蓄力件的恢复形变力下,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对接。
[0009]或者,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对接时,可以在整个对接的过程中,实现第一蓄力件的蓄力和释放,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滑动端子以较快的速度与第一导电端子实现可靠对接。并且,在此过程中,不依赖人手移动的速度,从而便于实际操作。
[0010]另外,在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相对固定。固定组件带动第一运动组件继续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第一运动组件作用于第二限位组件,使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在第二蓄力件的恢复形变力下,第二滑动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分离。
[0011]或者,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分离时,可以在整个分离过程中,实现第二蓄力件的蓄力和释放,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滑动端子以较快的速度与第一导电端子实现可靠分离。并且,在此过程中,不依赖人手移动的速度,从而便于操作。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端子可以具有朝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动端子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可滑动的插设在第一滑槽内,从而实现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一滑
动端子之间的滑动连接。
[0013]在一种具体方式中,第二滑动端子的一端可以具有朝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第一滑动端子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可滑动的插设在第二滑槽内,从而实现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二滑动端子之间的滑动连接,以使第一滑动端子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二滑动端子滑动。
[001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器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壳体,第一基座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可以设置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滑槽,第一基座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三滑槽内,且第一蓄力件的一端与第一基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
[0015]另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固定组件、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端子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蓄力件,所述第一蓄力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运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端子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一滑动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蓄力件,所述第二蓄力件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相对滑动,用于使所述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定时,所述第一蓄力件恢复形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对接;或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相对滑动,用于使所述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时,所述第二蓄力件恢复形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所述固定组件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所述固定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使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在所述第一蓄力件的恢复形变力下,所述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固定;所述固定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蓄力件产生蓄力形变,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使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解除相对固;在所述第二蓄力件的恢复形变力下,所述第二滑动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朝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动端子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端子具有朝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滑动端子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镜潇陈培星薛睿智李炜权晨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