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粉末电致发光器件的改进。粉末电致发光器件在很多文献中已有记载,如“〔苏〕M·B福克等著《实用场致发光学》1984年,科学出版社”和“葛葆珪编著《电致发光学原理及应用》1985年,测绘出版社”等书中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国内也有厂家小批量制作。这种发光器件的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玻璃基板(1)、透明导电膜(2)、发光层(3)、金属导电层(4)和两个引出电极(5)构成。它的电极引出方式是从透明导电膜(2)上引出第一电极,从金属导电层(4)上引出第二电极。这种结构的发光器件可以等效为一个具有损耗的电容器。这种发光器件有如下缺点第一,电极是从仅有数十微米厚的发光层两面分别引出,给制作工艺带来极大的不便。如制作大屏幕显示中的一个象素就需要切割导电玻璃(玻璃基板上喷涂有透明导电膜)、清洗去污、光刻第二电极引出处的导电层、涂发光层、蒸镀金属导电层、银浆固定电极铜片、防潮密封等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光刻工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用到光刻设备和材料,而且光刻工艺要求精密细致,费时费力。第二,由于电极铜片用银浆固定,牢固程度较差,接触不良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造成器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末电致发光器件,由玻璃基板、透明导电膜、发光层、金属导电层和两个引出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出电极是从发光层同一面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或相近的金属导电层上分别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末电致发光器件,由玻璃基板、透明导电膜、发光层、金属导电层和两个引出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出电极是从发光层同一面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或相近的金属导电层上分别引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