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990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0
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用于对光伏组件上的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整形,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件,设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支撑光伏组件,支撑部沿X轴方向延伸。定型件,设有一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整形限位的限位面,限位面相对支撑部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钝角。折弯件,设有一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施压的整形作用面,该整形作用面对应限位面设置;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做相对限位面的转动,并沿X轴方向做朝向限位面的平移。解决人工操作整形不仅效率低,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引出线变形、歪斜、偏移,导致接线盒安装效率低,严重影响产能指标。严重影响产能指标。严重影响产能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晶硅电池经过单焊、串焊、排版铺设、层压封装、打胶装框、安装接线盒等工序加工成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池组件一般依次由钢化玻璃、EVA层、太阳能电池板、EVA层和背板组成。
[0003]在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过程中,汇流条是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结构和材料之一,汇流条由短边汇流条与长边汇流条焊接而成,短边汇流条通常称为引出线。通过汇流条将多个电池串互连,以形成前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且汇流条是通过汇流条引出线与接线盒上的插孔或插槽焊接,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通过汇流条上的引出线导出。
[0004]经过层压处理后,汇流条引出线紧贴光伏背板表面,安装接线盒之前首先要将引出线折弯立起,要求多根引出线处于同一立面且垂直于光伏背板表面,以便安装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对应的插孔或插槽供引出线插接。目前,将汇流条引出线挑起后,汇流条引出线与光伏背板呈一锐角,且角度较小。需要人工进一步掰起汇流条引出线,增大其与光伏背板的夹角,直到垂直于光伏背板表面。但是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费时费力,用人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汇流条引出线变形、歪斜、偏移,很难做到引出线均垂直于光伏背板,造成大量的返工及不良,导致接线盒安装效率低,严重影响产能指标。
[0005]有鉴于此,针对挑起处理后的汇流条引出线如何设计一种保证汇流条引出线垂直,且操作效率高的折弯整形装置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专利技术内容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目的是要解决汇流条在光伏背板表面挑起后,采用人工进一步掰起汇流条引出线处于同一立面且垂直度一致性差以及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用于对光伏组件上的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整形,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
[0009]支撑件,设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支撑所述光伏组件,所述支撑部沿X轴方向延伸。
[0010]定型件,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整形限位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相对所述支撑部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钝角。
[0011]折弯件,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汇流条引出线施压的整形作用面,该整形作用面对应所述限位面设置;所述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做相对所述限位面的转动,并沿X轴方向做朝向所述限位面的平移。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上述方案中,工作过程为:初始状态,汇流条引出线被挑起后,与光伏组件表面的夹角较小。将光伏组件整体放置在支撑部,且让汇流条整体在X轴方向上布置,即汇流条整体放置在竖直面中。调整折弯件,使折弯件的整形作用面抵接于汇流条引出线下方,此时整形作用面与支撑部的夹角也较小。然后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转动,所述整形作用面与支撑部的夹角增大,光伏组件不动,整形作用面带动汇流条引出线相对光伏组件绕Y轴方向转动,朝Z轴方向折弯抬起,直到到达整形位置,汇流条引出线抵靠在定型件的限位面,整形作用面向限位面施压,此时,汇流条引出线与光伏组件的夹角由锐角增大成钝角。停止施压,汇流条引出线从限位面解限,其发生回弹,汇流条引出线与光伏组件的夹角恢复到直角。
[0014]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折弯整形装置,操作简单,效率高,省时省力,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
[0015]2.上述方案中,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整形限位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相对所述支撑部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一夹角为钝角其目的是使在整形位置,汇流条引出线抵靠至限位面时,汇流条引出线与光伏组件的夹角为一钝角,因汇流条引出线折弯后会发生回弹,将限位面朝向上方倾斜,给汇流条引出线预设了回弹余量,使汇流条引出线回弹后,精准恢复到与光伏组件垂直的角度,提高良品率,便于接线盒的安装。
[0016]第一夹角的具体大小可根据汇流条引出线的材质、长度、厚度、温度等因素进行试验调整得出。
[0017]3.上述方案中,所述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做相对所述限位面的转动,并沿X轴方向做朝向所述限位面的平移。工作状态,汇流条整体在X轴方向上布置,所述整形作用面相对所述限位面绕Y轴方向转动,带动汇流条引出线在竖直面内弯折,施力均匀且折弯方向精准,防止汇流条引出线发生变形、偏移、歪斜。沿X轴方向做朝向所述限位面的平移使具有对汇流条引出线解压和施压的状态。
[0018]4.上述方案中,所述定型件具有一块状主体,其侧面作为所述限位面,其底面作为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定位面。限位面的数量与汇流条的数量对应,若光伏组件上的汇流条引出线成对设置,则定型件位于两引出线之间,对应两引出线各设置一个限位面,两边可独立进行折弯整形。
[0019]5.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一台面,所述台面作为所述支撑部。支撑部也可以为板、流水线等形式。
[0020]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范围为91~98度。
[0021]7.上述方案中,以所述整形作用面的下端点作为转动支点。优选为整形作用面的下端点作为转动支点,转动支点也可以位于整形作用面其他部位或者位于整形作用面外,配合整形作用面在X轴方向的移动,实现整形。
[0022]8.上述方案中,所述折弯件为一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沿X轴方向布置,包括依次封闭铰接的前连杆、下连杆、后连杆和上连杆;其中,所述前连杆对应所述定型件设置,且前连杆上相对所述限位面的一侧作为所述整形作用面,所述前连杆与所述下连杆形成一夹角,所述前连杆以其下端作为转动支点绕Y轴方向转动,构成所述夹角大小可调的结构;所述下连杆相对所述支撑部滑动定位,从而构成所述整形作用面相对所述限位面之间的间距可调的结构。
[0023]9.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连杆、下连杆、后连杆和上连杆首尾依次铰接合围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
[0024]10.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转动,以及相对所述限位面发生位移。
[0025]11.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上连杆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气缸,且该气缸的活塞杆在X轴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杠杆、挡杆和连接杆,所述杠杆的支点相对所述活塞杆固定;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机架上,且对应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设置;所述杠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上连杆传动连接。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是:调整折弯件,使折弯件的整形作用面抵接于汇流条引出线下方,此时整形作用面与支撑部的夹角也较小。然后整形作用面绕Y轴方向转动,所述整形作用面与支撑部的夹角增大,光伏组件不动,整形作用面带动汇流条引出线相对光伏组件绕Y轴方向转动,朝Z轴方向折弯抬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用于对光伏组件(4)上的汇流条引出线(5)进行折弯整形,所述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支撑件(1),设有一支撑部(11),该支撑部(11)支撑所述光伏组件(4),所述支撑部(11)沿X轴方向延伸;定型件(2),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汇流条引出线(5)进行整形限位的限位面(21),所述限位面(21)相对所述支撑部(11)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钝角;折弯件(3),设有一用于对所述汇流条引出线(5)施压的整形作用面(31),该整形作用面(31)对应所述限位面(21)设置;所述整形作用面(31)绕Y轴方向做相对所述限位面(21)的转动,并沿X轴方向做朝向所述限位面(21)的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件(2)具有一块状主体,其侧面作为所述限位面(21),其底面作为固定所述光伏组件(4)的定位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的顶部具有一台面,所述台面作为所述支撑部(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范围为91~98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整形作用面(31)的下端点作为转动支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3)为一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沿X轴方向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琛德韩忠宋粤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慧谷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