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974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镜,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镜,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筒,通过此装置开启电机将设置的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转动至上方遮住观测器的两端观察镜,避免观察镜落灰。免观察镜落灰。免观察镜落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氧化物纳米团簇由于量子尺寸效应,造成电子、能带结构的变化。通过控制纳米团簇尺寸的制备,可以实现不同用途的功能材料,如生物医学、气体传感、光催化等,对于纳米团簇的制备,通常有水热合成方法及气相团簇沉积方法。相比于水热合成,气相团簇沉积方法制备的纳米团簇具有尺寸可控、无其它杂相,方法简单等特点。团簇束流实验装置是气相团簇沉积方法制备纳米团簇的常用装置。
[0003]然而传统的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团簇束流装置属于精密仪器装置,对于观察镜的洁净防护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仪器在未使用状态时,观察镜上很容易落灰,容易影响到观测实验结果。
[0005]2、由于工作人员在实验时会触碰各种各样的试剂以及仪器,很容易将杂质带到团簇束流装置上,也会影响到团簇束流的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具备对观察镜进行防护的功能,与此同时,本技术能够在工作人员实验结束后对仪器外壁的灰尘进行清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镜,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镜,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观测器,所述观测器的两端观察镜分别与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防护镜调节装置。
[0008]具体的,本技术属于精密仪器装置,对于观察镜的洁净防护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仪器在未使用状态时,观察镜上很容易落灰,容易影响到观测实验结果,所以当工作人员使用完本技术后,可以通过此装置开启电机将设置的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转动至上方遮住观测器的两端观察镜,避免观察镜落灰。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镜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连通槽、第二连通槽、铰链和盖板,所述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均开设于工作平台的顶部外壁,所述铰链均固定于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盖板的一侧外壁与铰链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壁与第二连通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壁与第一连通槽的内壁活动
连接。
[0010]具体的,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本技术时,可以通过设置的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再次转动第一转动杆将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收回空腔内,此装置收展方便,不会影响到团簇束流的实验观测。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补光元件,所述工作平台的位于补光元件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
[0012]具体的,将需要检测的实验载玻片放至补光元件上,通过两侧的固定夹卡住载玻片,通过设置的补光元件为实验体补光,通过此装置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拓展箱,所述拓展箱的一侧外壁两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壁与拓展箱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4]具体的,通过设置的卡槽和卡块的卡接装置,使拓展箱可以上下滑动。
[0015]优选的,所述拓展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拓展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防护网的内壁轴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扇。
[0016]具体的,工作人员在实验时会触碰各种各样的试剂以及仪器,很容易将杂质带到本技术上,也会影响到团簇束流的实验结果,所以当实验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握住拓展箱将拓展箱抬起,通过开启第二电机使风扇装置运行,对工作平台的外壁的灰尘吹扫,也可以将外壁残留的试剂液体吹干。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属于精密仪器装置,对于观察镜的洁净防护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仪器在未使用状态时,观察镜上很容易落灰,容易影响到观测实验结果,所以当工作人员使用完本技术后,可以通过此装置开启电机将设置的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转动至上方遮住观测器的两端观察镜,避免观察镜落灰。
[0019]2、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本技术时,可以通过设置的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再次转动第一转动杆将第一防护镜和第二防护镜收回空腔内,此装置收展方便,不会影响到团簇束流的实验观测。
[0020]3、工作人员在实验时会触碰各种各样的试剂以及仪器,很容易将杂质带到本技术上,也会影响到团簇束流的实验结果,所以当实验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握住拓展箱将拓展箱抬起,通过开启第二电机使风扇装置运行,对工作平台的外壁的灰尘吹扫,也可以将外壁残留的试剂液体吹干。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右后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拓展箱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去除工作平台部分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工作平台;2、空腔;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杆;5、第一连接杆;6、第一防护镜;7、第二连接杆;8、第二防护镜;9、第一连通槽;10、第二连通槽;11、铰链;12、盖板;13、支撑架;14、调节筒;15、观测器;16、补光元件;17、固定夹;18、卡槽;19、卡块;20、拓展箱;21、外壳;22、防护网;23、第二转动杆;24、风扇;2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第一转动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与空腔2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远离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镜6,第一转动杆4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轴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与空腔(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远离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镜(6),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远离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镜(8),所述工作平台(1)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节筒(14),所述调节筒(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观测器(15),所述观测器(15)的两端观察镜分别与第一防护镜(6)和第二防护镜(8)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工作平台(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防护镜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团簇束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镜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连通槽(9)、第二连通槽(10)、铰链(11)和盖板(12),所述第一连通槽(9)和第二连通槽(10)均开设于工作平台(1)的顶部外壁,所述铰链(11)均固定于第一连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飞龙余益飞付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后皇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